百善孝為先,家和萬事興。中國提倡和諧,更提倡和諧精神,家庭是和諧精神的終極載體,而這個載體的和諧就是父賢子孝,孝是中國社會魂魄,所有我們呼喚孝子,讓中華傳統美德在當今社會發揚光大是我們媒體的責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孝子
- 信念:百善孝為先,家和萬事興
- 提倡:中國提倡和諧,更提倡和諧精神
- 王凱:中國十大孝子之一
百善孝為先,家和萬事興。中國提倡和諧,更提倡和諧精神,家庭是和諧精神的終極載體,而這個載體的和諧就是父賢子孝,孝是中國社會魂魄,所有我們呼喚孝子,讓中華傳統美德在當今社會發揚光大是我們媒體的責任。
百善孝為先,家和萬事興。中國提倡和諧,更提倡和諧精神,家庭是和諧精神的終極載體,而這個載體的和諧就是父賢子孝,孝是中國社會魂魄,所有我們呼喚孝子,讓中華傳統...
中國傳統葬禮報喪 編輯 死者咽氣後,家人應儘快向親友發出報喪貼,或登門通報死訊,對遠方的親友,要告訴其開弔下葬的日期。報喪的孝子要穿孝服,戴孝帽,到了別人家,...
孝順父母的兒子,父母死後守孝的兒女。孔子認為,孝是一切道德的基礎、至善的美德。一個能事奉雙親的孝子平時要以最誠敬的心情去周到地照顧父母;任勞任怨地服侍父母...
《當代孝子》是由劉桐生執導的勵志片,楊紫茳、繆婷茹參加演出。電影《當代孝子》是以背著患病媽媽打工上學感動全國被評為全國十大孝賢、同時又被河南省委書記徐光春...
(中國南北朝時期孝子)編輯 鎖定 本詞條缺少名片圖,補充相關內容使詞條更完整,還能快速升級,趕緊來編輯吧!華寶,身歷三朝:出生於晉朝,生長於宋朝,逝世於齊朝。《...
《孝子》是北京天潤傳媒有限公司出品,由楊克執導,嚴敏求、許亞軍、詠梅、陳瑾、于和偉、王乙竹聯袂出演的家庭倫理劇。該劇通過一家四個兄弟姐妹為父母養老送終的全...
出版的小說有《黑手伸出高牆》、《河南猶太人》、《明天誰去坐牢》、[4] 《一扇門》、《孝子警官日記》、《中國式懺悔》等。國內著名期刊《家庭》2009年5月上...
《孝行天下:90後中國孝子陶星》內容簡介:貧窮殘缺的家庭,艱辛成為他珍貴的財富,帶著智障母親上學,年少的他以考行感天動地。...
總局中國電視藝術委員會的指導下,聯合有關單位連續舉辦了五屆中國演藝界十大孝子推選活動,推選出了包括姜昆、李雙江、徐沛東、譚晶、馮遠征在內55位演藝界明星孝子。...
其實對父母乖順和搞行政管理的當官沒有必然聯繫,學會了順從與孝敬也成為中國孝子們的安身保命之本。因為不孝是可以之罪的“五刑之屬三千,而罪莫大於不孝”,相反...
孝文化是中華傳統美德的核心元素。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體學習時指出,要繼承和弘揚中國人民長期實踐中培育和形成的傳統美德。黨的十八大...
中國古代孝道故事是一部劇情片,根據中國古代《二十四孝的故事》改編而成,共分24集,每集25分鐘,旨在“弘揚中華文明,傳承孝道文化”。與以往影視作品不同的是,該...
王希海,大連孝子,2011中國十大孝子提名獎,中華傳統文化論壇義工。...... (大連孝子)編輯 鎖定 王希海,大連孝子,2011中國十大孝子提名獎,中華傳統文化論壇義工。...
《孝子老大》是現代詩人顧城所作的一首詩歌。...... 孝子老大作者簡介 編輯 顧城(1956—1993),男,原籍上海,1956年9月24日生於北京一個詩人之家,中國朦朧詩派的...
詞條標籤: 網路小說 , 文學作品 , 小說作品 , 小說, 娛樂作品 , 書籍, 中國文學 圖集 孝子戴孝圖冊 V百科往期回顧 詞條統計 瀏覽次數:次 編輯次數:5次...
中國德孝城是我國歷史上二十四孝 “姜詩孝親、湧泉躍鯉”、“安安送米”典故的故里,德孝文化的發源地,是四川省、德陽市青少年社會實踐教育基地和四川大學社會...
為彰顯中華孝道,在全社會營造孝親敬老的良好社會氛圍,由天津市老齡工作委員會、天津市老年基金會與今晚傳媒集團《中老年時報》聯合主辦的“津門十大孝子”評選活動於...
《貪官無孝子》是2009年中國方正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貪官無孝子》是2009年中國方正出版社出版的圖書。書名 貪官無孝子 定價 60元 出版社 中國方正出版...
“惠州市十大孝子”王遠征一家住在龍門縣永漢鎮三槐街。王遠征80歲的父親王勇為是一等傷殘軍人。他的腿是抗美援朝時被冰雪凍壞的。王遠征的母親已於前年去世。...
《二十四孝》全名《全相二十四孝詩選集》,是元代郭居敬編錄,一說是其弟郭守正,第三種說法是郭居業撰。由歷代二十四個孝子從不同角度、不同環境、不同遭遇行...
[mourning stick] 指出葬時孝子拄的棒子◎ 喪服 sāngfú(1) [mourning apparel]∶為哀悼死者而穿的服裝。中國舊時習俗用本色的粗布或麻布做成...
丁克家(1813年-1873年),本籍中國福建,後移民台灣。丁克家為台灣史獻有名孝子,曾於1996年被台灣地區“教育部”納入台灣新版《三十六孝》而廣為人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