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陸地球深部結構與動力學研究

中國大陸地球深部結構與動力學研究

《中國大陸地球深部結構與動力學研究》是2004年科學出版社出版日期2004年03月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中傑高銳。

基本介紹

  • 書名:中國大陸地球深部結構與動力學研究
  • 作者:張中傑 高銳
  •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4年03月
  • 裝幀:平裝
  • 開本:16
基本信息,內容簡介,本書目錄,

基本信息

書名: 中國大陸地球深部結構與動力學研究
作者: 張中傑 高銳 定價: ¥ 200.00 元
出版社: 科學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04年03月
ISBN: 7-03-012958-X/P.1460 開本: 16 開
類別: 環境與安全 頁數: 1070 頁

內容簡介

本書展示了中國大陸地球物理學和動力學研究的最新成果。研究成果涉及地殼與上地幔結構、板塊與板緣構造,理論與實驗地球物理,空間物理和套用地球物理等研究領域。收集的102篇學術論文,體現了研究者在相關研究領域的最新進展,反映了相關研究領域的前沿,具有較高的學術水平。這些研究成果對深化地球內部物質與能量的交換、深層動力過程乃至地球內部結構研究均具有重要意義。

本書目錄

向科學強國邁進中的地球物理學基礎研究和創新理念
慶賀滕吉文院士從事地球物理學研究五十周年
大陸碰撞及中國大陸應力場的穩定性
永葆青春探索地球心靈
青藏高原形成演化和動力學
華北東部地幔亞熱柱的成礦作用研究
Rough Surface Scattering in Irregular Crustal Waveguides:Comparison of Various Approximation Theories
中朝塊體與揚子塊體結合帶在黃海海區位置的地球物理證據
阿爾金-龍門山地學斷面的地殼縱波速度結構
菲涅爾體疊加方法及其套用效果
基於預條件共軛梯度法的盲源反褶積方法
中國大陸科學鑽探地球物理調查
全球構造新概念
滇西及鄰區板緣動力學初探
地球動力學研究中的精細重力場證據
中國靈壁-奉賢地學斷面域內地球物理資料特徵分析
組合板塊與中國大陸構造變形
可控源音頻大地電磁法套用於地熱資源勘查
利用波場延拓方法消除上覆介質的影響
中國大陸科學鑽探場址區的地殼速度結構研究
研究動物電磁波譜特徵必要性的思考
地球內部圈-層耦合與中國大陸板內強震成因
滋暴環電流形成過程研究
Structure and Dynamics of Lithosphere Across the Tibetan Plateau,Indian Subcontinent and North Indian Ocean
接收函式與雲南地殼的S波速度結構
箇舊-大廠地質構造演化及錫多金屬成礦秦積
地球深部動力學說的意義與進展
格爾木-額濟納旗地學斷面重力場球冠諧分析與岩石圈構造研究
發展中的地震波傳播理論
非均勻TI介質中彈性傳播的通量校正傳輸差分合成三分量地震記錄
固體地球地震學與勘探地震學交叉的新進展
南海的三維莫霍界面
小波包變換在折射和寬角反射地震資料中的套用
畢各莊區地磁場測量結果及其地質解釋
青藏高原冰芯研究
中新生代以來地幔柱活動的全球回響
利用漂移殼追蹤法研究南大西洋異常區內輻射帶高能質子輻射環境的長期變化
一種去除地震噪聲的新方法
定向垂直裂縫和孔洞介質中地震波場特徵的實驗研究
印度-歐亞板塊碰撞帶地幔變形場的分析研究
岩石圈黏性對陸-陸碰撞變形場和應力場的影響
中國大陸塑性行動網路與相對穩定塊體對大地熱流分布的影響
永勝期納上地殼的地震波Qp和Qc
南海東北部東沙-澎湖-北港高磁異常隆起帶及其南側磁靜區的深部地殼結構特徵
巴顏喀拉、祁連和鄂爾多斯的地殼結構特徵
中國東北地區深部地球物理探測與研究的進展
波場延拓運算元的最佳乘積基函式展開方法研究
超諧共振在可控震源-大地能量耦合中的影響研究
非均勻Fourier變換在地震數據重建中的套用
中國大陸兩類岩石圈根及其動力學效應
中國東、西部新生代變形的岩石圈熱-流變學結構制約
中亞天山地區現今地殼運動
奉賢至阿拉善左旗地學斷面的流變結構及其動力學意義
金沙江斷裂對川滇及西南地區構造活動與應力分布的影響
中國及鄰區岩石圈三維結構樣式
固-流耦合各向異性介質中BISQ模型的Green函式
地磁場與地球內部過程
渤海海域新第三紀以來的構造演化及其與外圍構造活動的關係
老同學吉文院士的點滴事
CTM-DI磁力儀磁通門檢測系統的檢測原理、特性及其套用
有效消除地震勘探資料中的多次波
重力和地震資料反演青藏高原地殼的變密度模型
青藏高原西部和東部隆升機制動力學數值模擬比較研究
上地殼速度結構和基底斷裂探測的Pg走時有限差分反演成像方法
大別、蘇魯高壓超高壓變質岩帶地球物理特徵對比
讀老朋友的新書
接收函式的波動方程有限差分模擬
各向異性介質中的CDP成圖
岡瓦納型和揚子型地塊地殼結構
地震勘探多次疊加成像技術綜述
Post-Collisional Crustal Thickening in the Tibetan Plateau:Numerical Modelling and Implication
青藏高原南北向裂谷區的深部構造的空間展布特徵
塔里木南緣Moho層減薄與速度逆轉:岩石圈拆沉的地震證據
地球圈層殼幔網路構造體制與地球動力學研究構思建議;
松遼盆地基底特徵與盆地混合型裂谷性質
青藏高原及其鄰區Love波速度橫向展布特徵
利用模擬退火方法對有偏VSP反射波旅行時進行反演以重建橢圓各向異性速度結構
關於天山陸內造山動力學問題
Finite Difference Simulation of Seismic Wave Propagation in 2D Solids with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Discrete Fractures
Effects off Fracture Roughness on Hydraulic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Fractured Rocks
銅陵礦集區的地殼結構及對成礦過程的啟示
瓊北火山區的地震觀測與殼幔結構的研究
長白山天池火山的深部結構及地震活動特徵研究
青藏高原物質側向流動的討論
波場外推疊前偏移速度分析
雲南2001年施甸地震的剪下波分裂參數變化特徵
用曲面Spline表示1970年中國地磁場和異常場分布
加強深部調查加強多學科多部門的聯合
Numerical Methods in Solar Wind Simulations:A Suwey
A Prediction Method of Geomagnetic Disturbances Based on IPS Observations-Dynamics-Fuzzy Mathematics
Identification of the Magnetic Cloud Boundary Layers
Space Weather Research in China
層狀弱各向異性介質反射波旅行時及偏振的計算
Integrating Seismic Fracture Analysis with Migration
Factors Affecting AVO Analysis of Prestack Migrated Gathers
三維各向異性介質中彈性波波場數值模擬
Seismic Velocity Structures Based on Long and Short-Peiod Surface Wave Propagation(a Short Review)
The Estimation of Large Statics by Using Sruface Consistent Difference of Cross-Correlation and Stack Power Method
天津市防震減災技術系統建設與進展
阿爾金斷裂現今地殼形變及滑移率:數值結果及構造意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