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盾構:中國全斷面隧道掘進機及施工技術發展史

中國大盾構:中國全斷面隧道掘進機及施工技術發展史

《中國大盾構:中國全斷面隧道掘進機及施工技術發展史》(簡稱《中國大盾構》)是李建斌、才鐵軍主編的盾構產業及施工技術發展史專著,首次出版於2019年11月。

該書是世界全斷面隧道掘進機技術的發展簡史,是中國全斷面隧道掘進機及施工技術的行業發展史,是關於中國超級工程和大國重器的報告,是關於全斷面隧道掘進機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的紀實文學。該書既是專業的、歷史的;又是文學的、科普的。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中國大盾構:中國全斷面隧道掘進機及施工技術發展史
  • 作品別名:中國大盾構(簡稱)
  • 作者:李建斌、才鐵軍
  • 文學體裁:專著
  • 題材:盾構產業及施工技術發展史
  • 首版時間:2019年11月1日
  • 字數:934千字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創作背景,作品鑑賞,出版信息,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中國大盾構》一書系統梳理了世界盾構技術發展,有事實、有故事、有人物;清晰展示了中國盾構技術發展歷程,有階段,有圖表、有分析。該書還對中國國內十幾家從事盾構施工的央企國企及他們所施工的八十四項盾構重點工程,進行了深入的技術創新總結,對中國國內所有盾構重點工程進行了列表展示,並對中國盾構企業“走出去”進行了全面介紹。

作品目錄

第一部 穿越時光隧道
第一章 國外江湖 源遠流長
第一節 必須說明的常識
第二節 放眼五洲說盾構
第三節 世界TBM概覽
第二章 中國現狀 創新發展
第一節 中國盾構技術發展簡史
第二節 中國TBM技術發展“地圖”
第三節 技術創新的“中國盾構模式”
第二部 施工技術創新
第一章 穿山越城 超級工程
第一節 秦嶺特長隧 施工技術里程碑
第二節 再戰秦嶺 創世界紀錄
第三節 中國第一條水下鐵路隧道
第四節 中國第一鐵路長隧
第五節 橫貫東西連樞紐
第六節 龍吟海河通津門
第七節 清華園迎來大盾構
第八節 浩吉鐵路“馬蹄響”
第九節 “鋼鐵巨龍”越望京
第二章 穿江又越洋 開啟新時代
第一節 萬里長江第一隧
第二節 偉大“穿越”與艱難“融合”
第三節 穿越黃河第一隧
第四節 開啟超大直徑盾構隧道新紀元
第五節 海灣當驚世界殊
第六節 四穿黃河寫春秋
第七節 喝令天塹變通途
第八節 三陽雙子 攻堅克軟
第九節 “成功號”穿越海峽
第十節 上海外灘下的“心臟搭橋手術”
第十一節 管廊隧道大市場
第三章 水利水電 先行探索
第一節 打核電隧洞 攻世界難題
第二節 引松工程 國產TBM閃亮登場
第三節 大夥房工程 TBM集團作戰
第四節 錦屏水電站 世紀工程
第四章 捷運城軌 盾構擔綱
第一節 地下工程三部曲
第二節 捷運盾構法施工探索者
第三節 鐵建捷運盾構掠影
第四節 捷運盾構當尖兵
第五節 北京捷運建設鐵軍
第六節 大盾構機場潛行記
第三部 裝備製造研發
第一章 中鐵隧道:敢為人先 先行風采
第一節 艱難起步
第二節 創建國家重點實驗室
第三節 主軸承“國產化”
第四節 “再製造”的理念與實踐
第二章 中鐵裝備:學習追趕 創新領軍
第一節 十年磨一劍 從跟跑到領跑
第二節 中國最大的與世界最小的
第三節 從1到1000在解決難題中跨越
第四節 創新永遠在路上
第三章 鐵建重工:掘進未來 創新時空
第一節 鐵建重工的“第一”
第二節 鐵建重工的“之最”
第三節 鋼鐵背後的溫情故事
第四節 創新引領
第四章 北方重工:追求高端技術 無愧行業中堅
第一節 行業的先驅者
第二節 理念的實踐者
第五章 中交天和:掘進世界 深度創新
第一節 艱苦創業 技術先行
第二節 深度創新 打造全產業鏈
第三節 掘進世界 捷報頻傳
第六章 上海隧道:製造施工 完美融合
第一節 中國盾構隧道先行者
第二節 國家泥水平衡盾構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第三節 國產盾構產業化基地
第七章 異形盾構 中國創造
第一節 中鐵裝備的異形盾構技術創新
第二節 上海隧道股份的異形盾構技術發展
第八章 中國大盾構 昂首“走出去”
第一節 從“裝備中國”到“裝備世界”
第二節 “一帶一路”譜新篇
第三節 “走出去”的第一家
第四節 中交天和走向世界
第四部 時代風流人物
第一章 科技報國 精英爭先
李建斌:盾構產業化的主要參與者
洪開榮:讓盾構科技引領國際
譚順輝:用初心鑄造中國盾構夢
劉飛香:用創新打造“企業航母”
程永亮:實幹家與領軍者
王杜娟:盾構機旁的“杜鵑花”
周文波:30年非凡“隧躍”
黃昌富:勇往直前的“盾構機”
何川:多彩的盾構隧道研究
杜立傑:教授的TBM人生
何恩光:盾構“達人”
張伯陽:盾構施工技術集成者
周駿:駿馬奔騰為盾構
張閔慶:人生只為盾構來
鄧立營:總設計師的故事
王建偉:總工程師的TBM夢想
徐海:秦嶺深處引水人
王國安:傑出青年的風采
陳健:施工技術的開拓者
施紅忠:與TBM一世緣
許成發:技術服務大師
龍斌:“85後”副院長
王壽強:崢嶸“隧月”有“構想”
第二章 大國工匠 藍領精英
母永奇:盾構主司機的魅力
李剛:挑戰人類操作極限
王保利:海外鑄就“盾構夢”
彭桂梁:焊接技能大師
沈益敏:技能大師工作室掌門人
李傳營:施工安全“守護神”
趙斌:刀尖上的“舞者”
吳玉禮:與“高壓”同行
王海昭:“鑽”出來的維保專家
第五部 技術總結與展望
第一節 突破關鍵核心技術
第二節 研製大型綜合實驗平台
第三節 制定國家標準
第四節 技術前景分析
第五節 技術前景展望
第六部 附錄
第一節 院士眼中的盾構/TBM
第二節 錢七虎與中國大盾構
第三節 專家訪談
第四節 中國需要建設長江隧道
第五節 用“中國技術”打通中亞第一長隧道
第六節 中國製造業的服務升級
第七節 王杜娟:中國盾構製造門類齊

創作背景

與世界先進技術水平相比,中國還有很多差距,但在一些行業和領域,中國已“從跟跑到領跑”,實現了華麗轉身,盾構研製及施工技術,便是其中之一。2016年,全球自然科學技術指數公布:在中國領先世界的21項科技項目中,盾構技術位居第16項。至2020年1月,盾構製造技術及產業化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2項,盾構施工技術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超過10項。2014年5月10日,中鐵工程裝備集團,提出了製造業重要的“三個轉變”。
中國現在從事盾構及施工技術的專著至今已出版近30部,均是專業技術書籍,只限業內人士瀏覽;央視及紙媒也進行了不少報導,盾構的熱度空前高漲。時代呼喚一部既專業又科普,既片段又歷史,既科學又文學的著作,《中國大盾構》基本滿足了這些要求。
編審委員會
職務
姓名
編委會總顧問
孫永福





編委會顧問
張宗言





編委會主任
李建斌





編委會副主任
洪開榮
譚順輝
劉飛香
程永亮
趙華
王杜娟
陳饋
何川
杜立傑
周文波
張伯陽
吳言坤
周駿
卜睿
費波
才鐵軍


編委會委員
才凡
劉慶民
李強
唐克軍
焦衛華
康寶生
符世祥
姜書范
麻成標
王偉
王中正
向際華
王婷
張超
王天軍



執行主編
才鐵軍





撰稿
引言,第一、第五、第六部分
李建斌
洪開榮
陳饋
杜立傑
焦勝軍
才鐵軍
中鐵隧道局部分
才鐵軍
康寶生
符世祥
李慶安
余紀偉
趙超峰
胡新朋





中鐵裝備部分
李建斌
才鐵軍
焦衛華
王偉
賈連輝
董超雯
劉燦
唐克軍
李雲鵬
范亞磊


鐵建重工部分
才鐵軍
麻成標
陳能誦
蘇翠俠
胡清
黃星霖
黃杰





北方重工部分
才鐵軍
高凡清
鄧立營
何恩光
曹達
劉芳
上海隧道部分
吳惠明
才鐵軍
張閔慶
何國軍
石元奇
楊磊
徐志玲
李欽
張紅
梁贇露


中交天和部分
才鐵軍
楊輝
王濤
萬坤
張文強
季彤彤
中鐵十四局部分
才鐵軍
李佩山
劉福昌
張勇
於景信
孟小影
肖靜
趙岩
王婷
林鳳
李煥科
於璐
周海劍





中鐵十六局部分
才鐵軍
向際華
王立武
鄧昆倫
沈雅月
茅振宇
吳少主
張媛媛
李莎莎



中鐵十八局部分
才鐵軍
陳仕奇
姜書范
王中正
伍振

攝影
譚志松
秦明
劉中琦
張波
姜書范
陳斌
張鳳華
趙建國
劉大荔
劉燦
孫凱笛
王晟宇
於明偉
黃杰
黃星霖
成海忠
劉福昌
李煥科
採訪統籌
才鐵軍
杜立傑
唐克軍
符世祥
王寶友

統稿
才鐵軍





統稿助理
余紀偉
武曼曼
楊麗君
萬坤
才子
李婧
王婷





書稿審校
李建斌
才鐵軍




審稿
李建斌
洪開榮



作品鑑賞

一、權威、全面、全產業鏈,名副其實的中國第一部盾構產業及施工技術發展史
面對跨越百年、錯綜複雜的史實,《中國大盾構》一書進行了系統梳理。將世界盾構技術發展前世今生進行了系統回顧,有事實、有故事、有人物;將中國盾構技術發展歷史清清楚楚的展示出來,有階段,有圖表、有分析。這是一項開拓性的工作。
盾構產業有明顯的特殊性,就是施工技術引領製造技術。《中國大盾構》一書對中國十幾家從事盾構施工的央企國企及他們所施工的八十四項盾構重點工程,進行了深入的技術創新總結,對中國所有盾構重點工程進行了列表展示,所有重點工程圖片都收入書中,既有資料性,又有總結分析性,十分難得。
2002年科學技術部高新司首次把盾構機列入“863”計畫,開始了7年漫長攻克一個又一個關鍵的技術征程,相關的關鍵技術研究一直支持至今。2007年科技部基礎司也將掘進裝備的基礎研究列入了“973”計畫,2012與2014年再次支持了一支由浙江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大連理工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中南大學天津大學清華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山東大學武漢大學等與中鐵裝備、鐵建重工組成的“產學研”穩定團隊,支撐了盾構機關鍵技術創新。
2008年至今,中國盾構產業致力於“造世界最好的盾構”,盾構技術從優秀到卓越,並走向國際。從2009年開始,中國進入盾構跨越發展期。在這一時期,中國盾構自主創新能力顯著提高,在關鍵核心技術、盾構產業發展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在盾構產業發展方面,土壓平衡盾構、泥水平衡盾構、異形盾構產業化取得重大突破,在中國巨大的盾構市場需求拉動下,中國盾構製造企業迅速崛起。其中最具有競爭優勢的是中鐵裝備、鐵建重工、北方重工、上海隧道股份、中交天和、遼寧三三工業有限公司6家優秀的盾構設計製造企業。《中國大盾構》對中鐵裝備等六家企業的技術創新、產品研發、產業化進程等,都進行了非常深入的梳理和分析,這在中國國內尚屬首次。
《中國大盾構》還對盾構“走出去”進行了全面的分析整理。中國盾構市場過去一直被外國品牌所壟斷,直至“十一五”時期之後,中國盾構裝備水平和施工技術才取得了顯著進步,國產盾構市場占比也達到了85%以上。藉助國家“一帶一路”倡議的東風,中國盾構行業從業者砥礪創新,在推動國家高端裝備製造業和大型隧道建設產業“走出去”的同時,不斷提升“中國製造”形象,努力打造國產盾構這一“大國重器”。
中國盾構“走出去”還有一個顯著的特點,就是它不是單一的中國大型裝備的出口,而很多是以“工程中標”的方式“走出去”的。“大型裝備、優良技術、精細管理、中國標準、中國品牌”打包“走出去”。例如,中鐵裝備敲開了以高標準著稱的新加坡市場,憑藉先進的技術、過硬的質量,逐漸獲得了新加坡官方和客戶的廣泛認可和信賴,並形成了品牌效應,目前已出口19台盾構機助力新加坡交通建設。同樣的品牌效應在歐洲也初見成效,2015年,義大利CMC公司採購了中鐵裝備研製的2台世界最小直徑硬岩掘進機,成功建設了黎巴嫩大貝魯特供水工程。如今,已有5家歐洲公司聯營體採購中鐵裝備產品,用於阿聯杜拜、卡達多哈、阿爾及利亞等國家項目建設。
又如,莫斯科捷運項目,6台大型盾構機和中鐵十六局的施工隊伍,一起“走出去”,其施工質量和施工管理,受到俄羅斯官方及媒體的一致稱讚,下一個捷運盾構項目,也有意與他們合作。
在《中國大盾構》中可以看到,中國盾構的“系統批發”“打包出口”讓中國大型裝備以“中國品牌”“中國標準”的形象“走出去”,這是一個歷史性的跨越。作中國第一部盾構及施工技術發展史,《中國大盾構》是非常合格的。
二、即源於歷史又高於歷史,總結提煉出盾構產業發展經驗和“中國盾構發展模式”及盾構製造與施工的“盾構精神”
一部優秀的行業發展史、產業發展史,不僅要科學嚴謹的行業的發展史,系統地梳理髮展進程,還要透過歷史看本質,總結出其中的經驗教訓,探尋其中的發展規律,這才是史學的本質所在,正所謂寫史抓本,續史明鑑。在這方面,《中國大盾構》也做了不懈的努力,取得了成功。
一是《中國大盾構》透過史實,總結了盾構行業的發展經驗。
1995年,鐵道部首次引進兩台德國硬岩掘進機(TBM)花了人民幣近幾億元巨資。按常規,施工裝備投資應由施工方投資購買,鐵道部是建設方,不能購買大型施工設備。但這種巨額投資,施工方根本承受不起。必須改革當時的投資體制,突破體制限制,敢擔責任,否則就沒有重大的技術進步和盾構產業的今天。這背後有什麼經驗教訓?
《中國大盾構》借中國工程院院士孫永福之口說出真經中國盾構產業成長的寶貴經驗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第一,需求引領。國際國內大規模基礎設施建設包括鐵路公路交通、城市軌道交通、綜合管廊工程、水利水電工程、儲油儲氣工程、大型煤礦斜井等。隧道掘進機市場前景寬廣,中國企業大有可為之地。
第二,企業主體。在市場機製作用下,中國企業徹底擺脫了過去那種“等、靠、要”的落後狀態,真正成為科技創新主體,形成內在動力機制,把掌握核心技術視為企業的命根子,展現了明顯的主動性、積極性。
第三,協同創新。在改革開放形勢下,吸引國內外研發力量組成實力強大的創新團隊,迎著難題創新突破。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培育高水平創新人才,不斷增強企業創新能力。
第四,服務用戶。企業以高度負責的精神為用戶提供技術服務,現場指導,加強維護,使隧道掘進機正常運轉取得良好績效,並從使用中發現問題及時研究改進,建立製造廠商與用戶之間的新型合作夥伴關係。這些寶貴經驗都值得繼續發揚光大。
二是《中國大盾構》總結了中國盾構產業發展模式。引進世界先進技術,說到底就是“市場換技術”。中國在這方面經驗教訓都有。如汽車行業,就不算成功。
回首中國盾構的技術發展路徑,人們看到了它在引進外國先進技術,消化吸收再創新中,探索出了一套獨特的、技術創新的“中國盾構模式”,它就是:”央企國企主導,政府全力支持,順應時代發展,優勢領域精準創新;在學習中追趕,在追趕中超越,一步步從盾構大國走向盾構強國。”
如今,中國是“飛天有神舟,潛海有蛟龍,追風有高鐵,入地有盾構”。《中國大盾構》凝鍊的中國盾構精神是“勇往直前,創新行遠”
三、即寫事,又寫人,讓科技精英和大國工匠名垂史冊,是中國盾構產業及施工技術領域的《史記》
在行業發展史中寫人物傳記,長達10萬多字,這是首次,也是創新。《中國大盾構》專門設立“時代風流人物”一章,分“科技精英”“和大國工匠”兩節,記述了23名技術頂尖人才和10名技能型人才的不凡事跡,並配以精美的現場照片。這些人,幾乎涵蓋了盾構及施工的所有“大師”級別人物。其中有中國盾構及地下工程領域的領軍人物、中國工程院院士錢七虎,中國科學院院士陳祖煜程耿東熊有倫,中國工程院院士鐘掘李培根林忠欽郭東明,以及黃田溫熙森、虞烈、朱向陽何川等專家長期支持與指導自主開展相關基礎、套用基礎與套用研究,企業界有李建斌洪開榮、譚順輝、劉飛香程永亮王杜娟周文波、張伯陽、周駿、張閔慶、王壽強、荊留傑等中國知名盾構專家,在高校的研發團隊中龔國芳、魏建華、謝海波、陳大軍、朱國力夏毅敏劉成良孫偉蔡宗熙劉辛軍、魏正瑛、杜立傑張曉平等包括電液、機械、力學、土木、測量與控制等多學科的分工合作。整個產學研團隊的精誠長期穩定合作,才完成了世界上最複雜工程裝備的自主設計製造與創新,成為了一個典範。還有母永奇、李剛、王保利、彭桂梁、沈益敏、趙斌等大國工匠,其中多數人都榮登央視“大國工匠”欄目。
《中國大盾構》在後記中深情地寫道:“感謝那些長期奮戰在盾構施工一線的幾百萬幹部職工,是你們創造了輝煌的中國盾構產業發展史,你們是創造歷史的英雄,向你們致以崇高的敬禮!”為英雄樹碑,為凡人立傳,乃中國修史的美德。
四、既是歷史的,又是文學的;既是專業的,又是科普的,專業性與可讀性高度融合
《中國大盾構》是一部複合型的歷史著作,它集三重身份於一體,既是一部科學專著,又是一部科普著作,也是一部優秀的紀實文學作品,這在以嚴謹著稱的科學出版社的出版物中,是極少見的。這部書,既是專業的、歷史的、又是文學的,科普的。
這種複合型,是由《中國大盾構》的定位和讀者指向群體決定的。中國大盾構的發展史,必須是專業的,因為盾構是大國技術、大國實力,大國工匠等技術的結合體;必須是科普的,是因為一部民族工業的振興史,不能光局限於工程技術人員的圈子裡,要為大眾讀者接受;必須是文學的,是因為可讀性、趣味性要強,90多萬字的書,要讓人能看、喜歡看,給人以文學的享受。
這種複合型著作的成功,還得益於兩位主編的身份。主編李建斌是國家973計畫項目首席科學家、中國盾構產業化的推動者和奠基者之一,國家科學進步獎一等獎、二等獎的獲得者。主編才鐵軍是資深財經記者、行業發展史學者。紀實文學作家,作品被《新華文摘》雜誌轉載5萬餘字。兩位主編將他們專業的、文學的知識有機融入書中,才有了這部書的科學之美、文學之美。
總之,《中國大盾構》將盾構這一大國技術,“從跟跑到領跑”的歷史,系統地展現出來,將中國盾構人頑強拼搏的事跡記錄下來,將盾構產業發展有的經驗總結出來,正如孫永福錢七虎杜彥良三位資深中國工程院院士推薦詞中所說:這是一部優秀的、專業的、科普的、文學的佳作。

出版信息

書名
作者
出版地
出版社
出版時間
ISBN
頁數
中國大盾構:中國全斷面隧道掘進機及施工技術發展史
李建斌、才鐵軍
北京
科學出版社
2019年11月1日
978-7-03-063334-7
616頁

作者簡介

李建斌,教授級高級工程師,中鐵裝備集團重大專項研究院院長,國家973項目首席科學家,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長期致力於盾構機技術創新和管理,是中國盾構自主化研製和技術創新的開拓者之一。作為總設計師,先後完成“地下”、“水下”、“山下”工程盾構機全型號的系列化,全程負責世界首創的超大斷面異形盾構研製和產業化,累計製造盾構機超過1000台,實現了中國隧道掘進裝備從“無”到“有”,從“趕超”到“領跑”的躍變。
才鐵軍,資深財經記者、行業發展史學者、紀實文學作家,現任中國作家協會所屬中國紀實文學研究會常務理事。曾兩次獲得中國政協好新聞一等獎,三次獲得中國產業報好新聞一等獎,獲全國報紙頭條訊息大賽一等獎、中國鐵路文學獎一等獎。作品被《新華文摘》雜誌轉載5萬餘字。主要著作有《神州大動脈——中國鐵路建設一百二十年紀實》《偉人與中國鐵路》《世紀之夢大京九》等11部,論著有《新聞采寫縱橫》,是中國鐵路統一新聞教材《鐵路新聞教程》的10位編者之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