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經歷
1956年10月16日出生,河北省深澤人。
1989 年畢業於北方交通大學(
北京交通大學),獲工學碩士學位。
2010年2月任石家莊鐵道大學副校長,兼任大型結構健康診斷與控制研究所所長、河北省大型結構健康診斷與控制重點實驗室主任等職。
2013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土木、水利與建築工程學部院士。
2018年任深圳大學土木工程學院教授。
主要成就
杜彥良是我國道路與鐵道工程領域安全監測與可靠性評價方向的學術帶頭人,國家863項目、國家科技支撐計畫主持人,河北省土木工程特聘崗位“燕趙學者”。多年來,他緊密結合鐵路重大發展戰略,針對既有線提速鐵路、高原高寒鐵路、重載鐵路和高速鐵路等重大工程,在長期自動監測、安全評估、預警預報、快速修復等方面進行了開創性研究,創建了鐵路橋樑、路基、隧道等關鍵基礎設施安全保障技術體系,為保障我國鐵路基礎設施的建設質量與運營安全做出了突出貢獻,其研究成果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部分達到領先水平。先後獲得省部級以上科技進步獎15項,其中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獲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7項、技術發明一等獎1項;獲國家教學成果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作為主研人,參加青藏鐵路工程和我國第一條採用TBM施工的秦嶺特長隧道工程科技攻關,分別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和國家科技進步重大工程一等獎,授權國家專利20餘項;出版專著/教材9部,發表論文180餘篇,獲得何梁何利科學技術獎、國家傑出專業技術人才、國家教學名師和河北省突出貢獻獎、河北省巨人團隊領軍人才等榮譽稱號。2013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一、率先提出以我國鐵道交通基礎設施為重點的安全保障技術研究方向,創建了以長期監測、安全評估和快速修復為核心的鐵路橋樑安全保障技術。
既有鐵路提速、重載鐵路增加軸重擴能,受列車載荷增加、衝擊振動加劇和結構性能退化等影響,如何判識橋樑潛在病害,確保橋樑的運行安全,成為亟待解決的重大問題。
(1) 他提出以光纖感測為主體的鐵路橋樑長期監測技術與方法,研發出適應鐵路運行環境的監測、感測裝置和智慧型監測平台,突破了監測設備自標定、自校準和長期穩定可靠等技術難題,實現了橋樑長期、遠程、實時監測。
(2) 他提出了[基於準靜力識別的統計對比診斷理論和基於多層束界法的]安全評估與分級預警預報方法,解決了橋樑安全狀態的實時分析、自動診斷等技術難題,推動了橋樑安全評價技術的實用化進程。
(3) 研發了橋樑加固技術和適用的施工裝備,解決了不中斷行車條件下鐵路橋樑橫向振幅超限、承載力不足、墩台沉降等快速加固技術難題。
創新成果2003年套用於我國首座公鐵兩用大跨矮塔斜拉橋——蕪湖長江大橋,起到了示範作用,2007年獲鐵道部重大科技創新一等獎。2004年以來,京廣鐵路及鄭州黃河大橋提速工程、大秦重載鐵路提高軸重擴能、秦沈客專、京滬高鐵等多座橋樑的安全監測與病害整治中套用此成果,取得顯著經濟社會效益。先後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省部級一等獎5項,均排名第一。
二、首次攻克野外惡劣環境下長期監測系統的穩定性、健康診斷的實時性與結構康復的快速性等關鍵技術難題,自主研發了極端惡劣環境下凍土區鐵路路基遠程自動監測與穩定性評價系統。
青藏鐵路穿越550km的高原高寒多年凍土區,存在著凍脹、融沉、坍塌等潛在路基病害,如何及時發現病害,確保客車時速100km行車安全,是必須解決的關鍵問題。
(1) 率先提出了“利用長期自動監測替代人工觀測實現凍土路基穩定性預測預報”的技術路線,並承擔了此部分的研究和建造任務。研製出高精度凍土測溫感測鏈和低功耗遠程自動監測設備,建立了具有抗惡劣環境的現場監測基站,實現了凍土路基溫度場和沉降變形的自動監測,解決了在生命禁區人工觀測無法實施的技術難題。
(2) 建立了凍土地溫分布與路基變形關係模型,提出了凍土路基穩定性評價和病害預測方法,實現了對凍土路基病害演化規律的預測預報。
上述成果實現了550km凍土路基86個斷面12384個測點的自動採集、遠程傳輸以及穩定性評價功能。系統自2005年運行以來,多次預測預報出可能出現病害的點,為青藏鐵路的養護加固和行車安全提供了重要支撐。包含該成果核心技術(總體第六部分)的“青藏鐵路工程”獲2008年度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成果拓展套用於高寒高鐵---哈大、哈齊高鐵,以及嫩林、柴木鐵路等多項凍土路基工程,為保障我國高寒地區凍土鐵路行車安全發揮了重要作用。
三、最早開展大直徑開敞式TBM掘進技術與故障診斷研究,創建了開敞式全斷面岩石隧道掘進機集狀態監測、故障診斷與高效掘進於一體的安全保障技術。
1995年在極硬岩秦嶺特長鐵路隧道首次採用TBM自主施工。TBM系統龐大、當時面臨故障率高、刀具磨耗大等嚴重製約掘進效率等技術難題。
(1) 率先開展了TBM安全高效掘進技術研究,發現了刀具的損壞形式與磨損規律及制約機時利用率的關鍵因素,開發了故障診斷系統,制定了故障判別標準和維修保養規程;
(2) 提出了圍岩與掘進參數耦合匹配的掘進方法,建立了開敞式TBM安全保障技術,為隧道安全高效掘進發揮了重要作用。
2003年該工程獲國家重大工程一等獎。成果成功套用於大多數國內TBM施工工程,如雲南那邦引水隧洞、西安南京鐵路桃花鋪和磨溝嶺隧道,世界最長85km遼寧大夥房引水隧洞,取得好效益。成果於2005年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排名1。
近兩年來,他還針對高速鐵路運輸安全的迫切需求,提出了適用於高速鐵路橋樑、路基、無砟軌道、無縫線路等基礎設施的監測指標和方法,構建了京滬高速鐵路基礎設施監測技術體系和系統架構,並自主開發了分散式光纖感測鋼軌裂紋線上監測與預警技術。目前,重點主持國家科技支撐計畫《嚴寒地區高速鐵路建造關鍵技術與裝備研究》和鐵道部重大課題《高速鐵路線下工程病害檢測與識別技術》等項目研究。2012年“基於光纖感測的工程結構長期監測技術”和“重載鐵路橋樑和路基監測與強化技術”分獲河北省技術發明一等獎和教育部科技進步一等獎。
杜彥良教授心繫祖國鐵路事業的發展,更重視對人才的培養。多年來,他嚴謹治學,精心育人,受到學生們的愛戴,更得到學校領導和同事的一致認可。主講的《工程機械》被評為國家級精品課;主持的“構建適應新形勢的複合型人才培養模式”教學改革榮獲國家教學成果一等獎;作為國家級特色專業、創新團隊、實驗中心負責人,培養了30餘名博士、碩士和逾百名企業技術骨幹。先後獲得了國家級傑出專業技術人才,國家級教學名師、鐵道部先進科技工作者、鐵道部火車頭獎章、河北省優秀省管專家、河北省師德標兵等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