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會成立
大會就2008年準備召開首屆年會的議題和地點進行了討論。
第一屆年會
首屆專題研討會
由中國外國文學學會英語文學研究分會主辦、
蘇州大學外國語學院承辦的“中國外國文學學會英語文學研究分會首屆專題研討會”於2009年11月21-22日在
蘇州大學舉行,來自全國各地49所高校、科研院所、出版單位的69位代表就“20世紀世界英語文學”這一大主題,展開了熱烈的討論。
第二屆年會
2011年10月28-30日,中國外國文學學會英語文學研究分會第二屆年會由
北京師範大學外國語言文學學院承辦。本次會議的議題包括英語文學與思想史研究、英語文學經典研究與重譯、文學理論的套用與得失以及中國文學及文化視角下的英語文學研究。來自
北京大學、北京外國語大學、
中國人民大學、
南京大學、
上海外國語大學以及
山東大學等近百所高校的學者參加了本次研討會。
第二屆專題研討會
第三屆年會
第三屆專題研討會
2014年6月6-8日,中國外國文學學會英語文學研究分會第三屆專題研討會在
浙江大學紫金港校區召開。此次會議由英語文學研究分會主辦,
浙江大學和
浙江財經大學聯合承辦,來自全國各高校、研究機構和出版社的一百多位專家學者出席了本次大會。開幕式上,英語文學研究分會會長、
南京大學王守仁教授代表本次研討會的主辦方向承辦單位表達了謝意。在他看來,本次專題研討會的召開,旨在回顧近年來國內的族裔文學研究狀況,力圖在研究方法和研究理論上實現創新,使之與英美主流文學相互借鑑、共同發展。
第四屆年會
2015年6月13-14日,中國外國文學學會英語文學研究分會第四屆年會在
北京湖北大廈舉行。本次會議由中國外國文學學會英語文學研究分會主辦,
北京外國語大學英語學院承辦,
《外國文學》雜誌、外研社協辦,北京外國語大學副校長孫有中參加會議並致辭。
共有280名學者在大會上發言,他們從政治、歷史、全球化、種族、性別、階級等研究視角對英國、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印度、南非、奈及利亞等國文學進行了深入研討。論文的研究領域也涵蓋了族裔研究、生態研究、比較研究、文學的跨媒體改編、文學教學等議題。
英語文學研究分會成立於2007年,是隸屬於中國外國文學學會的二級學會。它與
英國文學學會、美國文學學會一起構成了我國英語文學研究的三大學會。本屆年會對理事會和常務理事會進行了增選,同時改選了學會會長、副會長,
北京外國語大學英語學院院長
張劍教授當選為該學會的新任會長。
2016年專題研討會
由中國外國文學學會英語文學研究分會主辦,
貴州大學外國語學院承辦的“中國外國文學學會英語文學研究分會2016年專題研討會”於2016年7月15-17日在貴州大學順利舉行。此次會議的主題為“英語文學與生態批評”,來自國內外的一百多位知名專家、學者和研究生就此議題探討了英語文學中生態思想的表現及生態批評理論的建構和發展。
第五屆年會
2018年專題研討會
以“社會轉型與文學再現”為主題的中國外國文學學會英語文學研究分會2018年專題研討會10月13-14日在安徽師範大學舉行。研討會由中國外國文學學會英語文學研究分會主辦,
安徽師範大學外國語學院承辦,
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和
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協辦。來自全國五十多所高校的近100名專家學者出席了本次大會。
第六屆年會
00. 開幕式
01. 第一場大會
10月12日上午,中國外國文學學會英語文學研究分會第六屆年會第一場大會主旨發言由
南京大學王守仁教授主持,共有3位教授作報告。
上海外國語大學虞建華教授以《美國的禁酒令和反禁酒小說》為主題,從整體上歸納了“反禁酒小說”的文化意義。
北京大學/
石河子大學程朝翔教授做題為《種族、性別還是階級?—身份政治批判》的主旨報告,揭示了“種族、階級、性別”這一概念中的誤區和盲點。
山東大學申富英教授發表題為《論維柯對喬伊斯小說詩學的影響》的主旨報告,探討了維柯的歷史觀在對喬伊斯小說結構詩學、人物塑造詩學和敘事詩學三個方面的影響。
02. 第二場大會
第二場大會主旨發言由張劍會長主持,三位專家作報告。
南京大學楊金才教授做題為《新世紀美國小說的主題觀照》的報告,指出新世紀美國小說家們致力於某種再想像,重新思考和建構時間、敘事與主體性之間的關係,並在創作中不同程度地體現戰爭、災難、文化衝突與交融的主題特徵。楊金才教授從三個方面簡要論述21世紀美國小說研究值得關注的若干主題特徵。
上海師範大學朱振武教授做題為《非洲英語文學的跨界審視和流散表征》的報告,他指出非洲英語文學有著不同於其他國家和地區的文學表征,其主要症候就是其普遍存在的流散性。他還指出作為“非主流”英語文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非洲英語文學普遍具備三大流散表征。
哈爾濱工業大學外國語學院劉克東教授做題為《融合主義與北美印第安文學》的主旨發言,他指出加拿大的文化多元主義(文化馬賽克vs.美國的大熔爐和沙拉碗)模式是一種比較理想的融合模式。在北美印第安文學中,《保留地布魯斯》、《皮草女王之吻》、《印第安殺手》、《邊界》、《綠綠的草、流動的水》、《日誕之地》、《藥河》、《
我就是要挑戰這世界》等作品可以證實其融合的軌跡。
03. 第三場大會
10月13日,第三場大會主旨發言由
上海外國語大學虞建華教授主持,來自美國
俄克拉荷馬大學的教授羅納德∙施萊弗(Ronald Schleifer)和來自
杭州電子科技大學的譚惠娟教授做了主旨發言。施萊弗教授的報告題目為”托尼∙莫里森:語言的力量和新奴隸敘事”。施萊弗教授對諾貝爾獎獲得者、美國作家托尼∙莫里森的作品《寵兒》中的新奴隸敘事與其諾貝爾獎發言中描述的敘事體中蘊含的語言的力量兩者之間的關係做了闡述,強調了各社會階層和人種之間聆聽與尊重的重要性。譚惠娟教授的報告題目為“衣索比亞旋律:非洲傳統就在此”,對非洲文學和研究非洲文學的途徑做了分析。
04. 第四場大會
年會第四場主旨發言由
上海外國語大學王嵐教授主持,北京外國語大學趙國新教授的報告以政治隱喻和文本矛盾為視角,重新解讀了
蕭伯納代表作《芭芭拉少校》。
北京師範大學章燕教授則以莎士比亞敘事詩《維納斯與阿多尼》為研究對象,探討其多元融合性及詩人對多面複雜人性的思考。
05. 第五場大會
年會第五場主旨發言由
南京大學楊金才教授主持,三位學者在大會發言。
上海外國語大學王臘寶教授做《“耶穌的童年”與庫切的難民書寫》的報告,關注了兒童難民在避難遷徙過程中承受的創傷及全球化時代下的難民問題。
復旦大學陳靚教授做《地域性、族裔性與世界文學:阿諾德·克魯帕特本土族裔批評思想研究》的發言,重新界定了現代性下美國本土裔文學的定位、功能和性質等核心問題。
清華大學曹莉教授做題目為《作為思想和教育學科的英國文學》的發言。曹莉教授論述了文學作為“一個思想的學科”在承載和傳播一個民族的文化記憶和文明脈絡、培養和鍛造一個民族的文化基石和社會棟樑方面所具有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06. 主要成果
針對當今文學研究的跨學科性,文學批評借用哲學、心理學、社會學、經濟學、政治學、倫理學、文藝學、文化研究等多個學科理論,以及文學經典的研究呈現出多維度、多視角的特點,本屆年會進一步探討了
英語文學研究的方法和視角,對一些文學作品的文學屬性、功能和意義進行了重新審視,使一些受忽視的作家和作品被重新發現和認識。本屆年會為國內外學者之間訪學和交流搭建了良好平台,有效促進了各高校和研究機構學習和掌握國內外英語文學研究的新趨勢和新動態,取得了豐碩成果,是一次全國外國文學研究的盛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