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防震減災技術研究中心是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下屬研究機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防震減災技術研究中心
- 機構地址:北京市海淀區民族大學南路5號
- 隸屬: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防震減災技術研究中心是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下屬研究機構。
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成立於1950年,是中國地震局所屬的公益性、科技型研究機構,是國家創新體系中公益性研究機構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國家防震減災工作中科技創新的主體。 [1] 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以地震孕育與發生機制、地震災害...
中國地震局防災減災工程技術研究院成立於2003年,是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下屬二級單位。 工程院依託研究所雄厚的技術力量開展業務工作。基本概況 整合和調動研究所的套用技術力量,充分利用研究所的研究成果和技術資源,開展地球物理與防震...
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工程地震學與城市減災(地震社會學)研究室開展工程與城市防震減災基礎理論和套用技術研究;開展地震區劃理論研究,編制地震區劃圖; 開展強震觀測、震害調查場地勘測與工程結構測試與分析;開展城市災害預警和減災技術、...
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勘探中心監測預報與抗震防災研究室主要業務 淺層地震勘探、深地震反射勘探,工程與水文地球物理探測、工程場地構造穩定性分析研究、重大工程場地的地震安全性評價等。 人員結構 研究室現有技術人員35人,其中高級工程師...
中國地震局深圳防災減災技術研究院是深圳地方政府主管深圳防災減災技術的政府機構。2017年8月28日,《中國地震局深圳市人民政府共建中國地震局深圳防災減災技術研究院合作協定》簽署儀式在深圳舉行。與出席簽署儀式,中國地震局副局長牛之俊、...
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實時地震學與地震監測預報技術研究室承擔北京數字地震台網的運行和管理任務;負責研究所地震預報推進組和中國地震局地震現場科學考察應急工作隊地震組工作;開展實時地震學和新參數地震目錄的編制研究;開展地震台網、台...
中國地震局地質研究所地震應急技術與減災信息研究室是一個專門從事地震應急和地震災害理論與技術研究的學術機構。基本概況 多年來在地震災害學研究的基礎上,從地震應急基礎理論、應急決策技術、現場套用、社會回響等多個層面,深入研究地震...
重力、電、磁等其他地球物理方法為輔,依託現代新技術新方法綜合探測研究地球內部結構構造、大陸強震的構造背景和孕震環境,深、淺活動構造、介質物性和狀態及與強震孕育發生、地震災害、火山活動的關係,為防震減災,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和...
中國地震局地質研究所工程技術研究院在科研及科技開發方面具有國內先進水平的有:城市及重大工程場地地震安全性評;地震地質與地球物理方法以及人工智慧與信息技術 在工程地震中的套用;場地地震環境的地球動力學分析;場地地震效應分析及評估;...
1952年2月,中國科學院決定將研究所原地球物理研究室劃歸中國科學院地球物理研究所;9月又決定,將從事土壤研究工作的馬溶之、熊毅等從研究所分出,成立中國科學院土壤研究所。1954年初,鑒於國家建設形勢發展的需要,中國科學院和地質部...
活動斷層探測技術系統主要有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勘探中心負責運行,地球物理研究所地球內部物理學與深部孕震環境研究室、地質研究所活動構造研究室、江蘇省地震局、遼寧省地震局、甘肅省地震局和雲南省地震局等單位參與運行。
同時,地球物理與工程地震系更名為防災技術系,下設信息技術與地球物理、工程地震與工程勘察教研室及防災技術實訓中心。並於2001年7月在全國招收高中畢業生,學制3年。2003年7月開設城市救援決策技術專業,取消了信息技術與地球物理專業地震...
中國地震局工程技術研究院在科研及科技開發方面具有國內先進水平的有:研究方向 城市及重大工程場地地震安全性評價;地震地質與地球物理方法以及人工智慧與信息技術 在工程地震中的套用;場地地震環境的地球動力學分析;場地地震效應分析及評估...
中國地震局地震災害風險管理與政策法規研究中心是中國地震局下屬研究機構。為進一步貫徹國家關於防震減災工作方針、決策部署和2016年全國地震局長會暨黨風廉政建設工作會議精神,推動防震減災事業融合式發展,堅持以創新驅動和學科建設支撐政策法規...
第四條本學會接受業務主管單位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和社團登記管理機關國家民政部的業務指導和監督管理。第五條本會住所設在:北京市海淀區民族大學南路5號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內。郵政編碼: 100081。第二章業務範圍 第六條本會的業務...
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根據中國地震局《關於加強地震監測預報工作的意見》和《關於加強地震分析預報崗位人員配置的通知》部署,研究所震情跟蹤和分析預報技術中心於2013年成立,主要承擔研究所震情跟蹤預測預報提供技術支撐服務,負責推進與地...
地震大地測量實驗室針對地震科學前沿問題和國家防震減災戰略需求,以大地測量與地球物理及地震地質交叉融合為突破,開展中國大陸構造運動、地震變形模式以及地球動力學的基礎研究和套用研究,解決地震大地測量與防震減災的重大理論和關鍵技術問題,...
中國地震局地震研究所地震觀測技術研究室套用光、機、電、數字與計算機技術,研究開發高精密、高智慧型化地球科學儀器,包括:衛星雷射測距、地形變、微重力、固體潮(地面與井下)、寬頻帶數字地震觀測等儀器與設備,救災技術與裝備,航空與...
1967年國務院決定在國家科委內設立“京津地區地震辦公室”主管京津地區的地震預報工作;在國家建委內設立“京津地區抗震辦公室”主管京津地區的地震預報工作。同年12月國家科委京津地震辦公室與中國科學院地球物理局合併,成立國家科委、中國...
(五)受中國地震局委託,承擔中國地震局負責審批的業務項目以及基建項目建議書和可行性研究報告審批前評估;承擔或參與項目技術方案的研究、設計及相關項目的監理和竣工財務決算審核工作;承擔防震減災專項規劃和省級規劃的審查評估。(六)...
研究方向 主要圍繞地震孕育、發生的機理和過程,地震物理預報方法與技術,開展岩石基本物理性質、地震靜態和動態觸發機理、介質物性變化的主動源動態監測、聲學和電阻率層析成像、地球物理儀器標定、地震台陣觀測技術、地震學在工程中的套用和...
近年來,還開展了水庫誘發地震觀測及水庫誘發地震發生機理研究。工作業績 發表和會議宣讀論文30餘篇,其中第1作者發表論文17篇,被GJI、地球物理學報等收錄SCI論文6篇。榮獲省部級防震減災優秀成果二等獎、三等獎各1項,榮獲所及省局級...
研究方向 地震預警技術研究 發展歷史 中國地震局地震預警技術研究成都中心2020年12月30日在成都新減災研究所揭牌。為切實發揮成都新減災研究所在地震預警工作中的技術創新作用,加快推進中國地震預警網建設,中國地震局依託減災所成立地震預警...
工程報告等100餘章節。獲得獎項 近年來一室科研人員在地球物理學報、地震學報等本專業核心期刊上發表中英論文80餘篇。有關科研人員參加完成的科研項目獲省部級二等獎3項,獲物探中心科技進步(防震減災)獎20餘項。
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勘探中心工程地震與工程物探研究室主要業務 淺層地震勘探、深地震反射勘探,工程與水文地球物理探測、工程場地構造穩定性分析研究、重大工程場地的地震安全性評價等。 人員結構 研究室現有技術人員35人,其中高級工程師13人,...
社會任職:地球物理學會會員 地震學會會員 研究方向:噪聲層析成像,數字地震學 地震台陣與台網觀測技術研究 榮譽 2021年9月,應急管理部政治部擬對其進行嘉獎。2022年1月16日,房立華在青海瑪多地震抗震救災中突出表現,應急管理部給予記...
俞言祥,男,1964年8月出生,博士,研究員,工程地震與城市減災研究室(二室)主任。1985年畢業於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地球和空間科學系地球物理專業,1988年畢業於國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獲碩士學位並留所參加工作。2001年畢業於中國地震局...
張郁山,漢族,現任中國地震災害防禦中心研究員、震災預防技術部主任,2014年被評為“中國地震局直屬機關優秀青年”防震減災先進個人。中國地震災害防禦中心研究員、震災預防技術部主任張郁山 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博士生指導教師,中國地震...
“區域數字地震遙測試驗系統實施工程”、“首都圈防震減災示範工程:北京數字地震台網建設”、“東崑崙山8.1級特大地震現場震情跟蹤和綜合科學考察”、“測震台站觀測環境技術要求(國家標準)”等國家和中國地震局重大項目,經驗收全部達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