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30日-12月1日,中國地震學會地震科技情報專業委員會換屆會議暨2016年學術年會在廣州市召開。來自地震系統39家單位的45名會議代表和有關專家參加了會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地震學會地震科技情報專業委員會2016年學術年會
- 舉辦地點:廣州市
2016年11月30日-12月1日,中國地震學會地震科技情報專業委員會換屆會議暨2016年學術年會在廣州市召開。來自地震系統39家單位的45名會議代表和有關專家參加了會議。
2016年11月30日-12月1日,中國地震學會地震科技情報專業委員會換屆會議暨2016年學術年會在廣州市召開。來自地震系統39家單位的45名會議代表和有關專家參加了會議。會議分第八屆地震科技情報專業委員會工作匯報、第九...
2016年7月25-26日,中國地震預報論壇2016年度學術交流會暨新一屆委員會換屆活動在吉林長春舉行,本次學術交流年會是由中國地震學會地震預報專業委員會聯合吉林省地震局共同舉辦,中國科學院馬瑾院士、北京大學蔡永恩教授、中國科學院測量與...
2016年11月26-29日,由中國地震學會空間對地觀測專業委員會主辦、廣東省地震局承辦的“衛星地震觀測技術與套用2016學術研討會”在廣州召開,來自各省地震局、直屬單位、研究所和高校53個單位的180餘位專家和學者參加了此次會議。廣東省地震...
2016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災害醫學專委會第12屆學術年會是2016年5月28-29日在深圳市寶安區寶立方會議中心召開的學術會議。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災害醫學專業委員會第12屆學術年會和國家級繼教項目“心肺復甦與急危重症學習班” 於2016年5月...
中國地震學會第七次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 《中國地震學會第七次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是一本圖書,作者是中國地震學會
在新的征程上,學會的作用不可替代,學會的工作天地廣闊,大有可為。希望中國地震學會進一步加強政治引領,發揮橋樑紐帶作用,服務防震減災工作,緊緊圍繞國家需求和人民期望,攻堅克難,勇攀地震科技高峰。中國地震學會全體會員一定要秉承和...
1985年年會在漳州召開,109人參加。1986年為總結唐山地震以來的抗震工作經驗,先後召開了兩次國內和國際唐山地震10周年學術交流會,國內會議名為“唐山地震10周年抗震防災經驗總結暨第8次全國抗震工作會議”,會議印發了“中國抗震防災論文集...
《中國地震學會章程》是中國地震學會制定的章程。第一條 本會中文名稱: 中國地震學會 (英文譯名: Seismological Society of China,英文名縮寫: SSC)。第二條本會是由我國從事地震科技研究和參與我國防震減災事業的科技工作者自願結成的並...
男,1979年生,內蒙古烏盟人,博士,研究員,中國地震局地質研究所,地震動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中國地震學會大地測量與地震動力學專業委員會、空間對地觀測專業委員會委員。人物經歷 學習經歷 1997-2001 河海大學獲測量工程專業學士學位 200...
要振奮精神、團結協助、勤奮鑽研、務實工作,多路探索,知難而進,爭取為地震科技事業的發展和防震減災事業的發展作出應有的貢獻。中國地震局副局長陰朝民代表中國地震局出席了開幕式,他談到,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發生後,胡錦濤總書記在...
中國地震預報論壇2019年學術交流會由中國地震學會地震預報專業委員會、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和青海省地震局聯合舉辦,青海省地震局承辦。中國地震局原局長陳章立研究員、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白以龍院士,中國地震學會地震預報專業委員會主任、...
兩次入選中國地震局地震科技創新團隊。目前已發表論文50餘篇。在主流學術會議如中國地球科學聯合會(CGU)年會組織專題。目前擔任中國地震學會地震地質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地震學會青年科技工作委員會委員、中國地震學會地震災害鏈專業委員會委員...
建立了綜合性多源遙感地震套用模型並震例檢驗;開展了地震電離層耦合機理研究以及地震電離層前兆統計特徵分析,突破了衛星電磁觀測理論和技術瓶頸;提出並全面主持中國首顆地球物理遙感衛星—電磁監測試驗衛星論證和研製工作,填補了中國在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