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小剛

宋小剛, 男 ,1979年生,內蒙古烏盟人,博士,副研究員,中國地震局地質研究所,地震動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中國地震學會空間對地觀測委員會委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宋小剛
  • 出生地:內蒙古烏盟
  • 出生日期:1979年
  • 職業:副研究員
  • 主要成就:中國地震學會空間對地觀測委員會委員
人物經歷,學習經歷,工作經歷,研究方向,科研項目,代表論著,獲獎記錄,

人物經歷

學習經歷

1997-2001 河海大學獲測量工程專業學士學位
2001-2004 河海大學獲大地測量與測量工程碩士學位
2004-2008 武漢大學獲攝影測量與遙感博士學位

工作經歷

2008年6月至今,就職於中國地震局地質研究所
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英國牛津大學地學系,訪問學者,合作導師:Barry Parsons

研究方向

1)InSAR與地殼形變。包括InSAR大氣改正、InSAR震間微小形變速率場獲取與反演,InSAR和GPS聯合構建新一代地殼運動速度場等;
2)高分遙感在地震活動斷層研究中的套用。包括基於高分衛星立體影像提取數字高程模型和三維同震形變,基於高分遙感影像的地震位錯叢集研究。

科研項目

承擔科研項目情況:
1.中國地震局地質研究所基本科研業務專項(重點項目),川滇地塊東邊界斷裂帶形變和紅外監測(IGCEA1515),2015.10-2018.10,在研,主持。
2.國家自然基金青年項目,基於大量歷史SAR存檔數據的InSAR軌道、大氣誤差研究與改正(41204027),2013/01-2015/12, 已結題,主持
3.國防科工委項目,L-SAR衛星先期關鍵技術攻關項目中的子課題:“三維同震形變場解算技術研究”,2016/01-2016/12, 已結題,主持
4.川滇實驗場運維項目:基於InSAR數據的川滇地區斷層應力狀態分析,2016/01-2016/12, 已結題,主持
5.中國地震局地質研究所基本科研業務專項,基於子帶干涉的大梯度形變及地形信息提取技術研究(IGCEA1404),2014/01-2016/12, 已結題,主持
6.中國地震局地質研究所基本科研業務專項,基於Offset與寬幅InSAR的同震形變獲取技術研究(IGCEA1010),2010/01-2012/12, 已結題,主持
7.國家重點實驗室基金,基於CR/PS-InSAR技術的南北地震帶中北段地殼形變觀測與研究(LED2010A02),2010/01-2012/12, 已結題,主持
8.國家科技支撐項目專題,CR與PS干涉形變測量聯合解算方法研究(2008BAC35B04-3),2008/01-2010/12, 已結題,主持
9.國家科技支撐項目專題,龍灘水庫庫區地球物理場綜合觀測與水庫加卸載及滲透過程(2008BAC38B03-3),2008/01-2010/12, 已結題,主持
10.國防科工委項目,“高解析度對地觀測重大專項科研項目”InSAR專題(E0311/1112/JS02),2011/01-2013/12, 已結題,主持
11.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際(地區)合作項目,青藏高原北部邊界阿爾金-海原斷裂帶變形特徵及其機制研究(41461164002),2015.01-2017.12,在研,主要參加者。
12.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南北地震帶北段地殼形變場時空演化特徵及斷層相互作用研究(41374015),2014.01-2017.12,在研,主要參加者。
13.國家重點實驗室基金:基於長條帶Stacking InSAR及GPS觀測的鄂爾多斯塊體西緣構造帶緩慢變形特徵及數值模擬研究(LED2013A02),2013/01-2016/12, 已結題,主要參加人。

代表論著

1.Xiaogang Song,Yu Jiang,Xijian Shan,Chunyan Qu,Deriving 3D coseismic deformation field by combining GPS and InSAR data based on the elastic dislocation model,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pplied Earth Observation and Geoinformation,2017,57:104~112
2.姜宇, 單新建, 宋小剛,等. InSAR大氣誤差改正及其在活動斷層形變監測中的套用[J]. 地震學報, 2017, 39(3):374-385.
3.韓娜娜, 單新建, 宋小剛. 高空間解析度數字高程模型測量技術及其在活斷層研究中的套用[J]. 地震學報, 2017, 39(3):436-450.
4.Yanchuan Li,Xiaogang Song(*),Xinjian Shan,Chunyan Qu,Zhenjie Wang,Locking degree and slip rate deficit distribution on MHT fault before 2015 Nepal Mw 7.9 earthquake,Journal of Asian Earth Sciences,2016,119:78~86
5.李彥川, 單新建, 宋小剛,等. GPS揭示的郯廬斷裂帶中南段閉鎖及滑動虧損[J]. 地球物理學報, 2016, 59(11):4022-4034.
6.庾露,單新建,宋小剛,屈春燕,基於子帶干涉測量技術的巴基斯坦地震形變獲取研究,地球物理學報,2016,59(4):1371~1382
7.宋小剛,申星,姜宇,萬劍華,單新建,屈春燕,通過InSAR與GPS數據融合獲取汶川地震同震三維形變場,地震地質,2015,37(1):222~231
8.Xiaogang Song,Xinjian Shan,Aiguo Zhao,Monitoring deformation evolution in Longtan Reservoir area by multitemporal 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using time sequences of spaceborne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images,Journal of Applied Remote Sensing,2013,7(1):1~15
9.Qu Chun-Yan,Shan Xin-Jian,Song Xiao-Gang,Zhang Gui-Fang,Zhang Guo-Hong,Guo Li-Ming,The PSInSAR technique and its application to the study on crustal deformation of the Haiyuan fault zone,J Pharm Pharmaceut Sci,2011,8(03):528~535
10.韓宇飛,宋小剛(*),單新建,屈春燕,汪馳升,郭利民,張桂芳,劉雲華,InSAR技術在長白山天池火山形變監測中的誤差分析與套用,地球物理學報,2010,53(7):1571~1579
11.宋小剛,李德仁,單新建,廖明生,程亮,基於GPS和MODIS的ENVISAT ASAR數據干涉測量中大氣改正方法研究,地球物理學報,2009,52(6):1457~1464
12.宋小剛,李德仁,單新建,廖明生,程亮,基於GPS和大氣傳輸模型的InSAR大氣改正方法研究,地球物理學報,2009,52(5):1156~1164
13.單新建,宋小剛,韓宇飛,屈春燕,張桂芳,張國宏,汶川MS 8.0地震前InSAR垂直形變場變化特徵研究,地球物理學報,2009,52(11):2739~ 2745
14.單新建,屈春燕,宋小剛,張桂芳,劉雲華,郭利民,張國宏,李衛東,汶川M_s8.0級地震InSAR同震形變場觀測與研究,地球物理學報,2009,52(2):496~504
15.黃寶偉,宋小剛等. 基於D-InSAR技術的唐山萬達廣場地區沉降監測及其安全性評價. 遙感信息,2012年04期
16.黃寶偉,宋小剛等. 基於D-InSAR和GIS技術的葛亭煤礦地面沉降監測研究. 工程勘察,2012年04期
會議論文:
1.X. Song , X. Shan, Y. Jang , C. Qu, A Fine crustal Deformation Field For The Haiyuan Fault system from InSAR and GPS, Fringe 2017, Helsink, 20170605-20170609
2.宋小剛,單新建等,基於InSAR和GPS技術的則木河斷裂帶三維形變速率場獲取,中國地球科學聯合學術年會,北京,2016年10月
3.宋小剛,姜宇,單新建,基於InSAR和GPS研究青藏高原東北緣應變應力積累狀態,第三屆國際成像雷達會議,長沙,2016年11月
4.宋小剛,姜宇,單新建,Richard Walters, 基於InSAR和GPS的海原-六盤山轉換帶精細速率場獲取, 第八屆世界華人地質大會,台灣,2015年6月15日至21日
5.宋小剛,單新建,Barry Parsons,R.J.Walters,基於大氣改正的InSAR速率場的海原斷裂東段現今滑動速率估計,2014年中國地球科學聯合學術年會——專題25:InSAR技術、衛星熱紅外與地殼運動,北京,2014.10.20 2014.10.23
6.Song Xiaogang,Shan Xinjian,Qu Chunyan,Han Yufei,Zhang Guifang,Guo Limin,ZhangGuohong,THE CHARACTERISTICS OF POST-SEISMIC SURFACE DEFORMATION OF THE W S)8.0 EARTHQUAKE FROM INSAR,IEEE International Geoscience and Remote Sensing Symposium Honolulu, Hawaii 2010.6 .25 -2010.6.30
7.Xiaogang Song,Xinjian Shan,Chunyan Qu,Guifang Zhang,Coseismic surface deformation caused by the Wenchuan M8 earthquake from InSAR data analysis,IGARSS,cape town,South Africa 2009.7.12- 2009.7.17

獲獎記錄

獲獎及榮譽:
1.潛在地震滑坡危險區域預測模型研究與系統研製,2015年防震減災科技成果獎,二等獎,排名第8,2015年12月
2.基於衛星遙感信息的地震監測技術與套用,地理信息科技進步獎,二等,排名第三,2012.08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