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地區經濟成長與收入分配及其差異性研究

《中國地區經濟成長與收入分配及其差異性研究》作者是孫瑛,導師為馬樹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地區經濟成長與收入分配及其差異性研究
  • 外文名:Analysis on difference of regional economic growth and income distribution
  • 作者:孫瑛
  • 導師:馬樹才
基本信息,中文摘要,

基本信息

副題名
外文題名
Analysis on difference of regional economic growth and income distribution
學科專業
國民經濟學
學位級別
博士論文
學位授予單位
遼寧大學
學位授予時間
2007
關鍵字
經濟成長 收入分配 收入差距 區域差異
館藏號
F124.7
館藏目錄
2009\F124.7\3

中文摘要

在中國和人類發展的歷史上,人們從未像今天這樣在以人為本的共識中考慮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問題。黨中央汲取了世界各國在發展問題上的經驗教訓,站在歷史和時代的高度,提出科學發展觀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大戰略思想。社會關注的熱點聚在了收入分配差距、社會公平等問題。毫無疑義,隨著經濟社會發展進入“黃金髮展期”和“矛盾凸顯期”,今後相當一段時期內,地區差距問題對於轉變經濟成長方式、實現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和讓“改革和發展的成果”惠及全體人民、實現社會的公平與和諧都關係重大。
另一方面,在經濟學的理論和實踐意義上,多年以來,經濟成長與收入分配問題歷來是經濟界十分重視的問題。尤其在上一世紀五十年代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庫茨涅茲(Kuznets)提出經濟成長與收入分配不平等的倒U-型經驗關係,引發了學術界研究經濟成長與收入差距關係的高潮後,圍繞著這方面問題,學術界相關的爭論就一直沒有停息。學者們普遍關注的問題,也大體集中在三個方面:一是經濟成長本身,二是經濟成長所帶來的居民收入水平和社會福利水平的提高,三是經濟成長之後收入分配的公平與效益程度及長期發展的潛力。
這三個方面的問題之間又存在著非常重要的內在聯繫。針對中國這樣一個具有不同質性的迅速發展變化著的大國,將這樣幾個方面聯繫起來進行考察進而建立指導性理論的文章還不多見,尚未形成完整的理論體系。因而,本文的選題無疑具有較大的現實意義和理論意義。 改革開放尤其近十幾年來,中國地區差距的不斷擴大引起了各界的普遍關注,此類問題的研究也俯拾皆是。然而,文獻的一般情況是,有從經濟成長或居民收入等層面的,有按東中西部或省份等分類的,有取巨觀或微觀等數據的。它們往往因為採取不同的理論視角,或使用不同的數據,或針對不同的時間空間,或研究不同的環節,而得到不同的結果或給出不同的解釋,甚至偶有邏輯和結論相互牴觸的狀況,使人心生詫異。
置身上述理論與實踐背景,我們迫切需要回答,中國各類不同的地區(不指帶有相當不同質性的東中西地區),究竟從生產到分配再到使用的整個經濟大循環過程中,發生了什麼樣的變化,產生了多么大的差距,每個環節上的差距存在多大的差異,影響差異的原因何在、程度如何、趨勢怎樣等等。準確而翔實地掌握所有這些客觀情況,各界方能真正明晰中國地區變動的基本態勢,爭取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 正是為了完整地回答上面的問題,本文的思路沿著國民經濟核算平衡理論展開,按照核算中生產、分配和使用三邊等值的特性進行充分、具體和相互關聯的分析研究。第一,由國民經濟循環中生產、分配和使用各個環節的內在聯繫,把各環節放在整個循壞中進行分析研究,而不是單純而孤立地考察經濟成長或居民收入。從分析全國和地區生產的橫向對比、縱向過程,轉到居民收入,再通過中間的收入分配層面,發現各個環節地區差距的形成過程,發掘各種特徵、趨勢及相互影響程度;第二,同樣由國民經濟循環中生產、分配和使用各個環節的內在聯繫,在數據質量可靠的情況下,生產、分配和使用數據應具有內部一致性和相互驗證性。
因而,通過各個環節的翔實數據相互檢驗,發現數據的偏差等質量問題及其對經濟現象的影響程度,並在剔除數據本身的問題之後進一步分析地區經濟、收入分配和使用的情況。 本文利用中國首次經濟普查之後調整配套的諸多經濟基礎變數的平行數據,運用計量經濟分析和統計分析等諸多研究方法,首先分別研究中國地區經濟成長和居民收入的地區格局以及地區差距,然後通過地區巨觀收入分配的鏈條,將生產與收入連線起來,研究了全國和地區分配格局對經濟成長和居民收入的影響作用,同時對數據的合理程度進行了相互檢驗,進而以整體的視野、聯繫的手段揭示出全國和地方經濟格局與收入格局的內在聯繫及其差異性。本文通篇避免沿襲某些項目研究中首先形成一些觀點,然後在各種不同來源的浩瀚數海中尋找“可用數據”進行“論證”的路子,而是完全從同口徑的完整、配套數據基礎出發,本著尊重客觀、實事求是的原則,詳盡地對真實數據本身的內涵進行分析,去粗取精,去偽存真,從中發現和歸納出客觀的規律和特徵,同時確保了整個研究結果的可信和可靠。
本文在結構上包含五部分: 第一部分即第一章,介紹了本文的背景、方法、數據和分類等,第二部分即第二章概述了國內外關於經濟成長、收入分配的主要理論,包括經濟成長及與收入分配關係理論,經濟成長與收入差距關係的理論和國民經濟核算等理論,並交待了這些理論、方法等在本文的直接與間接套用。與此同時,對國內外研究文獻及相關成果進行了綜述及評論; 第三部分含第三、四章,分別重點研究了中國經濟成長和居民收入的地區時間序列,歸納特點、度量差異、分析原因、解釋程度,完整地展現了地區經濟成長和居民收入及其差距的變動軌跡; 第四部分含第五、六章,首先從數據層面揭示了前面隱含的地區居民收入和經濟成長及其差距之間的差異性,然後從政策層面剖析了巨觀收入分配對經濟成長和居民收入差異的影響,分離出各種經濟因素的作用,也發現和歸納出一些經濟成長持續穩定,增長中帶來較大的收入提高,同時收入差距又相對較小的區域,進而發現促成增長和收入水平提高的正面影響因素,這些因素對其它地區一般都具有一定的啟示和引導作用,甚至有些可以複製,所以具有一定的實際價值。 最後第五部分即第七章,重點在前面若干部分的基礎上研究合理縮小地區差距的對策,總結了本文研究得到的經濟成長和居民收入地區差距方面的規律、特點,概括了本文研究得到的有關問題,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建議。
本文研究中的主要貢獻,一是整體研究思路上的拓展和完整化。首次按照完整的經濟循環過程系統地研究了地區差距形成的整體特點和各個環節上的特徵,不是以偏概全,單憑生產環節中實現的GDP或分配領域裡的居民收入等就斷然確定差距的存在和影響,因而擺脫了過程中的表面現象;二是具體分析數據上的最近更新和全面化;三是對現行統計方法的研究、對現實統計數據的一致性檢驗與改進同步進行。針對存在的地區差異,通過統計數據的一致性檢驗,將統計指標本身的問題從總體差距中分離出來,從而使地區差距問題研究更加客觀真實;四是通過一些計量分析和統計方法的使用,針對以前關於地區差距的研究大多為總體上的研究的情況,在中觀層面上避免了因為不同質、不同步甚至不同向的數據資料匯總或簡單綜合平均而抵消、抹煞甚至扭曲差別實質的問題,較為清晰地剝離了地區差距中合理或難以避免的成分和可消可控或需要引起足夠關注的成分,進而奠定了縮小差距的對策基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