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內江市委員會

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簡稱民革)由中國國民黨民主派和其他愛國民主人士所創建,是具有政治聯盟性質、致力於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祖國統一事業的政黨,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中的參政黨

1981年初,民革黨員胡錫珍遵照民革四川省委指示,在中共內江市委的支持下,籌組民革內江組織。先期發展黨員5名,並積極開展組織籌建工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內江市委員會
  • 所在地:內江市
  • 性質:政治聯盟
  • 籌組時間:1981年初
內江民革歷史,內江民革成立,內江民革發展,

內江民革歷史

1948年秋至1949年4月,鄧樹仁、吳劍波等五人,經民革川康分會召集人周從化介紹,先後加入民革,並在內江組建了民革川中區支會,內江開始有民革組織及活動。內江解放前夕,川中支會五位委員與內江民盟組織和進步人士一起,共同組織了“內江縣臨時安全委員會”,為維護地方治安、保衛國家和人民財產、迎接人民解放軍進城和組織糧食支援解放軍西進,作出了積極貢獻。解放後至1980年期間,內江民革停止了組織活動。1981年初,民革黨員胡錫珍遵照民革四川省委指示,在中共內江市委的支持下,籌組民革內江組織。先期發展黨員5名,並積極開展組織籌建工作。1982年1月,民革四川省委批准建立“民革內江支部籌建組”,同年8月召開第一次黨員代表大會,正式建立“民革內江市委員會”。 民革內江市委會建立後,黨員日益增多,到1982年發展到41人,為加強組織領導,市委會建立了3個支部。由於黨員不斷發展,至1983年底,將原有的3個支部,擴充為6個支部。1987年至1990年市委會又先後將支部調整為民革隆昌支部、民革內江師範專科學校支部、民革安岳支部、民革樂至支部,民革內江縣支部,民革市中區支部,民革二職中支部7個支部。1998年內江行政區劃調整,成立資陽市,民革安岳縣總支、樂至縣總支、簡陽縣小組劃給了資陽市。至2016年8月,內江民革己歷八屆,現有3個總支,7個支部,黨員406人。

內江民革成立

1981年初,民革黨員胡錫珍遵照民革四川省委指示,在中共內江市委的支持下,籌組民革內江組織。先期發展黨員5名,並積極開展組織籌建工作。1982年1月,民革四川省委批准建立“民革內江支部籌建組”,同年8月召開第一次黨員代表大會,正式建立“民革內江市委員會”。 民革內江市委會建立後,黨員日益增多,到1982年發展到41人,為加強組織領導,市委會建立了3個支部。由於黨員不斷發展,至1983年底,將原有的3個支部,擴充為6個支部。1987年至1990年市委會又先後將支部調整為民革隆昌支部、民革內江師範專科學校支部、民革安岳支部、民革樂至支部,民革內江縣支部,民革市中區支部,民革二職中支部7個支部。1998年內江行政區劃調整,成立資陽市,民革安岳縣總支、樂至縣總支、簡陽縣小組劃給了資陽市。至2016年8月,內江民革己歷八屆,現有3個總支,7個支部,黨員406人。
近年來,民革內江市委員會在中共內江市委及民革四川省委的領導下,在中共內江市委統戰部的指導下,遵照《民革章程》及市委會年度工作目標要求,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認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深入貫徹中共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及省委十屆六次全會精神,緊緊圍繞建設幸福美麗內江的奮鬥目標,開展專題調研,履行民主黨派參政議政、民主監督的職能,切實加強自身建設,為內江經濟社會發展獻計出力。2012年度、2013年度被民革四川省委評為參政議政先進集體。2012年度被民革省委表彰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先進集體。2012年被市政協評為界別工作先進集體。2014年被民革省委評為參政議政先進集體和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先進集體。

內江民革發展

解放後至1980年期間,內江民革停止了組織活動。
1981年初,民革黨員胡錫珍遵照民革四川省委指示,在中共內江市委的支持下,籌組民革內江組織。先期發展黨員5名,並積極開展組織籌建工作。
1982年1月,民革四川省委批准建立“民革內江支部籌建組”,同年8月召開第一次黨員代表大會,正式建立“民革內江市委員會”。 民革內江市委會建立後,黨員日益增多,到1982年發展到41人,為加強組織領導,市委會建立了3個支部。
由於黨員不斷發展,至1983年底,將原有的3個支部,擴充為6個支部。
1987年至1990年市委會又先後將支部調整為民革隆昌支部、民革內江師範專科學校支部、民革安岳支部、民革樂至支部,民革內江縣支部,民革市中區支部,民革二職中支部7個支部。
1998年內江行政區劃調整,成立資陽市,民革安岳縣總支、樂至縣總支、簡陽縣小組劃給了資陽市。
至2016年8月,內江民革己歷八屆,現有3個總支,7個支部,黨員406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