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單位社會:議論、思考與研究

《中國單位社會:議論、思考與研究》是2014年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李漢林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單位社會:議論、思考與研究
  • 作者:李漢林
  • 出版時間:2014年1月1日
  •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 頁數:411 頁
  • ISBN:9787516135860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中國單位社會:議論、思考與研究》作者李漢林通過多年的思索和實證研究,提出了單位作為一種制度和結構的思路。作者從巨觀上探討了中國單位社會中的社會控制機制;從中觀上分析了中國單位組織中的權力、資源以及依賴相互作用的社會過程與社會後果;從微觀上側重研究中國單位人的行為取向和行為特徵。總之,單位不僅僅意味著一種“工作場所”,

圖書目錄

前面的話:為什麼要研究單位
1.單位作為一種制度
2.單位作為一種統治
3.單位作為一種社會結構
議論與思考
一 單位身份與社會身份
二 單位地位與社會地位
三 單位中的人緣與關係
四 單位中的分層
五 單位中的資源、權力與交換
六 單位中的衝突與內耗
七 單位中的差序格局
八 掙不開的網——單位壓力和社會壓力
九 單位與家
十 單位領導的歷史烙印:家族領導
十一 中國的單位領導
十二 中國家族組織的政治功能
十三 單位中的權力與統治
十四 中國單位社會中的整合與控制
十五 硬核與保護帶的互動:單位制度分析的一種角度
十六 嵌入性:單位制度變遷的結構環境
十七 路徑依賴:單位制度行為的慣性
十八 意識形態:單位制度變遷的社會化過程
十九 制度、組織創新與變遷的社會過程
調查與研究
一 資源與交換——中國單位組織中的依賴性結構
(一)理論背景
(二)基本假設
(三)樣本與量表
(四)假設檢驗:基本分析與判斷
(五)簡短結論
二 單位成員的滿意度和相對剝奪感——單位組織中依賴結構的主觀層面
(一)理論與假設
(二)樣本與量表
(三)單位組織中的基本依賴結構
(四)滿意度的分析模型與討論
(五)相對剝奪感的分析模型與討論
(六)簡短的結論
三 制度規範行為——關於單位的研究與思考
(一)問題與假設
(二)樣本與量表
(三)檢驗與分析
(四)簡短的結論
四 社會變遷過程中的結構緊張
(一)“結構緊張”:原因和結果
(二)數據與量表
(三)結果與解釋
(四)總結與討論
五 發展過程中的相對剝奪感
(一)研究的背景
(二)1987年的調查
(三)1993年的調查
(四)1997年的調查
(五)2001年的調查
(六)2007年的調查
(七)2012年的調查
(八)簡短的結論
六 單位組織中的資源獲取與行動方式
(一)兩種研究視角
(二)單位組織中獲取資源的不同方式——基本假設
(三)分析模型與數據
(四)假設的檢驗:基本分析與判斷
七 單位作為一種制度——關於單位研究的一種視角
(一)低補償和回報感
(二)相對剝奪感
八 整合與控制:關於中國單位制度變遷的思考
(一)引言
(二)比較:單位一非單位
(三)變遷:整合與控制
(四)幾點思考
參考文獻
後記
再版後記

作者簡介

李漢林,1976年畢業於武漢大學,後赴德國比勒費爾特大學社會學系攻讀社會學,1983年獲比勒費爾特大學社會學系社會學博士學位。
  1988年被聘為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主要研究領域包括:社會組織與社會結構、社會流動,社會變遷,發展社會學與科學社會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