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哲學啟蒙讀本:美與醜的秘密》是“寫給孩子的中國哲學啟蒙書”的一種,以層層哲理剖析輔以中國哲學典範故事講述了什麼是美,什麼是醜,美和醜對立統一關係,中國人的審美特點,審美的規律,如何抑醜揚美,做一個美好的人。
基本介紹
- 書名:中國哲學啟蒙讀本:美與醜的秘密
- 出版社:新蕾出版社
- 頁數:96頁
- 開本:16
- 作者:魏天作 李翔海
- 出版日期:2013年12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30754634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媒體推薦,圖書目錄,序言,
內容簡介
《中國哲學啟蒙讀本:美與醜的秘密》編輯推薦:《中國哲學啟蒙讀本》叢書以中國哲學史上八個重大哲學命題為內容,從少年兒童熟悉的生活問題入手,做進一步引申,闡述關於自我,幸福,仁愛,美醜,真理和謬誤,生和死,陰和陽,人和社會、自然的關係等重大哲學理念,展現中國哲學的基本內容和特點,對少年兒童進行哲學啟蒙,傳承優秀的民族文化
《美與醜的秘密》(作者魏天作)是其中一冊,以層層哲理剖析輔以中國哲學典範故事講述了什麼是美,什麼是醜,以啟迪智慧,促發積極思維,養成獨立思考的意識目標。
《美與醜的秘密》(作者魏天作)是其中一冊,以層層哲理剖析輔以中國哲學典範故事講述了什麼是美,什麼是醜,以啟迪智慧,促發積極思維,養成獨立思考的意識目標。
作者簡介
魏天作,筆名天作,祖籍山東鄆城。畢業於山東大學中文系,專業作家,高級職稱,市級專業技術拔尖人才。作品多次獲獎並被國家級文學期刊選載或轉載,已發表中篇小說十餘部,發表短篇小說、散文多篇,其中四篇小說入選《中學生閱讀叢書》。已出版長篇小說《失去的家園》《逃不出魔咒的人》;出版中短篇小說集《天作中篇小說選》《絕戀》《初戀》等;出版長篇論著《十三經概覽》《商海哲學》《大商之道》等。
媒體推薦
孩子是為了善、為了完美,才到這個世間來的。閱讀哲學啟蒙書可豐富他們的心靈,抵禦世俗的消極的東西對他們的精神和想像力的侵害,學會思考自己的存在,回答生活中令人畏縮的重大問題,從而建立起真正的理想,為以後的人生提供養料和能量。
——蔣子龍(天津作家協會主席)
這套叢書從少年兒童層面,遵循少年兒童的閱讀規律,採用文圖結合的形式,講述中華民族的思維方式,看世界、看人生的獨特視角,對少年兒童進行哲學啟蒙,表現作者的學術創見,啟智於今人,造福於後人,功在千秋。
——楊慶中(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教授)
——蔣子龍(天津作家協會主席)
這套叢書從少年兒童層面,遵循少年兒童的閱讀規律,採用文圖結合的形式,講述中華民族的思維方式,看世界、看人生的獨特視角,對少年兒童進行哲學啟蒙,表現作者的學術創見,啟智於今人,造福於後人,功在千秋。
——楊慶中(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教授)
圖書目錄
美與醜的秘密/1
一對孿生姐妹/2
美模特與醜模特/6
無名烏的羽毛/10
為美麗而死/14
泥生玉蟬/17
花蝴蝶與癩蛤蟆/21
狐狸的美言/25
曬曬美與醜/29
美感是人的靈性/30
情人眼裡出西施/33
“自私鬼”的審美觀/36
誰能為美醜做裁判/41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43
在自然美中陶醉/48
勞動創造了美/52
源自生活的藝術美/55
什麼是比德為美/59
以人為本的人情美/64
怎群才美/67
變殘缺為氣質美/68
適合自己的才是美/72
自信使人美/75
堅強造就美/78
寬容獲得美/83
真誠正直才能美/86
謙下促成智慧關/90
勤奮鍛造美/93
一對孿生姐妹/2
美模特與醜模特/6
無名烏的羽毛/10
為美麗而死/14
泥生玉蟬/17
花蝴蝶與癩蛤蟆/21
狐狸的美言/25
曬曬美與醜/29
美感是人的靈性/30
情人眼裡出西施/33
“自私鬼”的審美觀/36
誰能為美醜做裁判/41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43
在自然美中陶醉/48
勞動創造了美/52
源自生活的藝術美/55
什麼是比德為美/59
以人為本的人情美/64
怎群才美/67
變殘缺為氣質美/68
適合自己的才是美/72
自信使人美/75
堅強造就美/78
寬容獲得美/83
真誠正直才能美/86
謙下促成智慧關/90
勤奮鍛造美/93
序言
現代人有“兩拼”:少數有錢有勢的“拼爹”,其餘的大部分人都在拼孩子,美其名曰:“不輸在起跑線上。”於是,有帶著孩子到處花高價補習的“分數爹媽”,有奉行“棍棒政策、軍事化管理”的“中國狼爸”,有督促孩子學習力不從心、無奈之下報警求助公安局的“窩囊爹娘”等等費盡心機、無奇不有的“父母”。
結果又如何呢?孩子的理想本來是多種多樣的,可前幾年教育部門公布的調查結果,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小學生聲稱長大後要做比爾·蓋茨。大可不必反對孩子們想當富翁,但這顯然是不可能的,人不會重樣,所有人怎么可能都成為一個人或一種人?這是反常識、反自然的。抱有這樣的人生理想,從一“起跑”就注定要失敗,甚或有人因理想破滅,終生都活在“鬱郁不得志”的陰影里。
2012年春天,上海復旦、交通兩所大學公開了他們的一項調查結果,“大部分學生畢業後想當外資企業的白領”。能進入這樣的重點大學,顯然都是沒有輸在“起跑線上”的孩子,但他們已經不敢再想當比爾·蓋茨了,退而求其次能給比爾·蓋茨打工也不錯。難道現代年輕人受完系統教育之後,就是“坐著錢邊摸錢眼兒”嗎?雖然這也無可厚非。
孩子的現狀,反映了當今世界的一個通病,缺少“大思想”。思想貧弱,精神就變小了,致使孩子和成年人缺失一種共同的東西——創造力。有點兒聰明都急於轉化成賺錢的“點子”,不能換取利益的思想便無足輕重。人本來是“精神的器官”,卻被極度膨脹的物質主義和消費主義異化成“物質人”:人腦被電腦取代、手機變成人體最重要的一個器官、信息迷、購物狂、經濟人……人不再是完整的。
如何能找到“精神之眼”,破解現代人理智上太多的困惑?目前唯一的途徑是回歸經典,找回人類曾經擁有過的具有永恆的性質與魅力的最高智慧——哲學。哲學光照一切意識和行動,在價值觀混亂的消費社會,愈加印證了尼采的自信:“哲學確立價值的檔次。”
而未來屬於孩子,他們承載著一個時代的希望和抱負。文化發達的國家早就意識到,在孩子人生的“起跑線上”,最應該讓他們閱讀的就是哲學書籍。如美國有《傑出青少年的14堂哲學課》、《寫給孩子們的哲學:幫助孩子樹立正確人生觀的40個哲理問題》等,他們最信奉自己的經典詩人惠特曼的名句:“最初讀到什麼東西,最初看到什麼東西,這些就會成為孩子未來生活的一部分。”
法國有《寫給孩子的哲學啟蒙書》等。在歐洲讓孩子學哲學是有歷史傳統的,早在古羅馬時代,達官貴人們在臨終前,都要把孩子和財產託付給堪與柏拉圖、亞里士多德齊名的哲學家普拉提諾,而不是家人或親戚。這位哲學家也從未辜負過這樣的囑託,他的原則是:“只要他們沒有對哲學產生興趣,他們的財產和收入就必須安全保管。”
亞洲的韓國有《哲學家講的故事》、《哲學家開的店——哲學原來可以這樣學》等。
如今,我們終於等到中國也有了這樣的青少年哲學讀本,即新蕾出版社的“中國哲學啟蒙讀本”,一共八本:《我是誰》、《幸福是不是貓吃魚》、《偏見會不會讓我變成怪孩子》、《美與醜的秘密》、《愛是心靈的種子》、《陰和陽》、《生和死》、《人在天地間》。圖文搭配,機妙天成,意趣盎然,我幾乎是一口氣就讀完了第一本的書稿。開卷就能激起讀哲學的興味,先要會設問,這正是此書的妙趣之一。
諸如:你聽到過花開的聲音嗎?怎樣傾聽自己的生命之花開放?開篇的一問便是:“我是誰?”一個人最熟悉的莫過於自己,最陌生的可能還是自己。古人說:“遠取諸物,近取諸身。”這是告訴我們,在認識世界的時候,先要認識自己。那么“我”是誰呢?如果“我”就是由姓名、外貌特徵、出生日期構成的,那又怎樣區分同名同姓、相貌幾乎一模一樣的人呢?還有,“我”從一個牙牙學語的幼兒長成一個活潑少年,將來還要長大成人,“我”還是“我”嗎?
就這樣由一步步的推問,變成一層層的深入,說清“我”是由“內涵”和“外延”兩部分構成。“內涵”是一個人內在的品格氣質,是區別我、你、他的重要特徵。而“外延”,則是每個人都要在天地間扮演的角色,也就是在社會上儘自己的義務和職責。社會越發展,每個人的角色也就越複雜,扮演的這些角色便構成“我”的重要內容。“我”正是在與他人、與自然、與世界的關係中,不斷被塑造,同時又影響環境。因此,“我”看起來很簡單,實際上很複雜,正如佛陀所言,明白了“我”是誰,就明白了世間最深奧的智慧。
孩子是為了善、為了完美,才到這個世間來的。他們眼中的世界很豐富,他們的思想也立體多彩,閱讀哲學啟蒙書可豐富他們的心靈,抵禦世俗的消極的東西對他們的精神和想像力的侵害。學會思考自己的存在、回答生活中令人畏縮的重大問題,從而建立起真正的理想,為以後的人生提供養料和能量。
中國有輝煌浩大的哲學經典,極其豐富,無所不包,既有精深淵博的智慧,又有輕鬆幽默的機敏,可提供一種恆久的思想之光。商品經濟時代,孩子格外需要這種哲學滋養,以開掘並逐漸形成自己的思想,培育理智的誠實,做一個“完整的人”、“思考著的人”,自奉自助,自尊自信,學會辨別並留住大腦內在的閃光。那他們就不會沒有自己的“大思想”,也不會缺乏“創造力”,可以找到自己生命的意義。在“起跑線上”不僅能邁出正確有力的步子,還能強健自己的身心。
讀罷書稿,實為欣幸,遂成文以賀。感謝哲學,祝福孩子!
(作者系中國作家協會原副主席、天津市作家協會主席、天津市文聯副主席)
結果又如何呢?孩子的理想本來是多種多樣的,可前幾年教育部門公布的調查結果,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小學生聲稱長大後要做比爾·蓋茨。大可不必反對孩子們想當富翁,但這顯然是不可能的,人不會重樣,所有人怎么可能都成為一個人或一種人?這是反常識、反自然的。抱有這樣的人生理想,從一“起跑”就注定要失敗,甚或有人因理想破滅,終生都活在“鬱郁不得志”的陰影里。
2012年春天,上海復旦、交通兩所大學公開了他們的一項調查結果,“大部分學生畢業後想當外資企業的白領”。能進入這樣的重點大學,顯然都是沒有輸在“起跑線上”的孩子,但他們已經不敢再想當比爾·蓋茨了,退而求其次能給比爾·蓋茨打工也不錯。難道現代年輕人受完系統教育之後,就是“坐著錢邊摸錢眼兒”嗎?雖然這也無可厚非。
孩子的現狀,反映了當今世界的一個通病,缺少“大思想”。思想貧弱,精神就變小了,致使孩子和成年人缺失一種共同的東西——創造力。有點兒聰明都急於轉化成賺錢的“點子”,不能換取利益的思想便無足輕重。人本來是“精神的器官”,卻被極度膨脹的物質主義和消費主義異化成“物質人”:人腦被電腦取代、手機變成人體最重要的一個器官、信息迷、購物狂、經濟人……人不再是完整的。
如何能找到“精神之眼”,破解現代人理智上太多的困惑?目前唯一的途徑是回歸經典,找回人類曾經擁有過的具有永恆的性質與魅力的最高智慧——哲學。哲學光照一切意識和行動,在價值觀混亂的消費社會,愈加印證了尼采的自信:“哲學確立價值的檔次。”
而未來屬於孩子,他們承載著一個時代的希望和抱負。文化發達的國家早就意識到,在孩子人生的“起跑線上”,最應該讓他們閱讀的就是哲學書籍。如美國有《傑出青少年的14堂哲學課》、《寫給孩子們的哲學:幫助孩子樹立正確人生觀的40個哲理問題》等,他們最信奉自己的經典詩人惠特曼的名句:“最初讀到什麼東西,最初看到什麼東西,這些就會成為孩子未來生活的一部分。”
法國有《寫給孩子的哲學啟蒙書》等。在歐洲讓孩子學哲學是有歷史傳統的,早在古羅馬時代,達官貴人們在臨終前,都要把孩子和財產託付給堪與柏拉圖、亞里士多德齊名的哲學家普拉提諾,而不是家人或親戚。這位哲學家也從未辜負過這樣的囑託,他的原則是:“只要他們沒有對哲學產生興趣,他們的財產和收入就必須安全保管。”
亞洲的韓國有《哲學家講的故事》、《哲學家開的店——哲學原來可以這樣學》等。
如今,我們終於等到中國也有了這樣的青少年哲學讀本,即新蕾出版社的“中國哲學啟蒙讀本”,一共八本:《我是誰》、《幸福是不是貓吃魚》、《偏見會不會讓我變成怪孩子》、《美與醜的秘密》、《愛是心靈的種子》、《陰和陽》、《生和死》、《人在天地間》。圖文搭配,機妙天成,意趣盎然,我幾乎是一口氣就讀完了第一本的書稿。開卷就能激起讀哲學的興味,先要會設問,這正是此書的妙趣之一。
諸如:你聽到過花開的聲音嗎?怎樣傾聽自己的生命之花開放?開篇的一問便是:“我是誰?”一個人最熟悉的莫過於自己,最陌生的可能還是自己。古人說:“遠取諸物,近取諸身。”這是告訴我們,在認識世界的時候,先要認識自己。那么“我”是誰呢?如果“我”就是由姓名、外貌特徵、出生日期構成的,那又怎樣區分同名同姓、相貌幾乎一模一樣的人呢?還有,“我”從一個牙牙學語的幼兒長成一個活潑少年,將來還要長大成人,“我”還是“我”嗎?
就這樣由一步步的推問,變成一層層的深入,說清“我”是由“內涵”和“外延”兩部分構成。“內涵”是一個人內在的品格氣質,是區別我、你、他的重要特徵。而“外延”,則是每個人都要在天地間扮演的角色,也就是在社會上儘自己的義務和職責。社會越發展,每個人的角色也就越複雜,扮演的這些角色便構成“我”的重要內容。“我”正是在與他人、與自然、與世界的關係中,不斷被塑造,同時又影響環境。因此,“我”看起來很簡單,實際上很複雜,正如佛陀所言,明白了“我”是誰,就明白了世間最深奧的智慧。
孩子是為了善、為了完美,才到這個世間來的。他們眼中的世界很豐富,他們的思想也立體多彩,閱讀哲學啟蒙書可豐富他們的心靈,抵禦世俗的消極的東西對他們的精神和想像力的侵害。學會思考自己的存在、回答生活中令人畏縮的重大問題,從而建立起真正的理想,為以後的人生提供養料和能量。
中國有輝煌浩大的哲學經典,極其豐富,無所不包,既有精深淵博的智慧,又有輕鬆幽默的機敏,可提供一種恆久的思想之光。商品經濟時代,孩子格外需要這種哲學滋養,以開掘並逐漸形成自己的思想,培育理智的誠實,做一個“完整的人”、“思考著的人”,自奉自助,自尊自信,學會辨別並留住大腦內在的閃光。那他們就不會沒有自己的“大思想”,也不會缺乏“創造力”,可以找到自己生命的意義。在“起跑線上”不僅能邁出正確有力的步子,還能強健自己的身心。
讀罷書稿,實為欣幸,遂成文以賀。感謝哲學,祝福孩子!
(作者系中國作家協會原副主席、天津市作家協會主席、天津市文聯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