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哲學啟蒙讀本:陰和陽

中國哲學啟蒙讀本:陰和陽

《陰和陽》(作者金珠)從小讀者能夠了解的具象入手,分層次介紹了什麼是陰陽,陰陽相互轉化的道理,滲透在天文、地理、中醫、文學、建築等中國傳統文化諸領域中的陰陽觀念,陰陽思想給人的智慧啟迪、對當今生活的意義。《陰和陽》能把很深奧的哲學觀念講述得非常有條理,有時代性,對小讀者了解中國獨有的陰陽思想,接受中國哲學薰陶具有重要的作用。

基本介紹

  • 書名:中國哲學啟蒙讀本:陰和陽
  • 出版社:新蕾出版社
  • 頁數:112頁
  • 開本:16
  • 作者:李翔海 丁大同
  • 出版日期:2013年12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30759073
內容簡介,媒體推薦,圖書目錄,文摘,序言,

內容簡介

《中國哲學啟蒙讀本》叢書以中國哲學史上八個重大哲學命題為內容,從少年兒童熟悉的生活問題入手,做進一步引申,闡述關於自我,幸福,仁愛,美醜,真理和謬誤,生和死,陰和陽,人和社會、自然的關係等重大哲學理念,展現中國哲學的基本內容和特點,對少年兒童進行哲學啟蒙,傳承優秀的民族文化。
《陰和陽》(作者金珠)是其中一冊,分層次介紹了什麼是陰陽,陰陽相互轉化的道理,滲透在天文、地理、中醫、文學、建築等中國傳統文化諸領域中的陰陽觀念,陰陽思想給人的智慧啟迪、對當今生活的意義。讓小讀者從小了解中華民族的思維方式,看世界看人生的獨特視角。

媒體推薦

孩子是為了善、為了完美,才到這個世間來的。閱讀哲學啟蒙書可豐富他們的心靈,抵禦世俗的消極的東西對他們的精神和想像力的侵害,學會思考自己的存在,回答生活中令人畏縮的重大問題,從而建立起真正的理想,為以後的人生提供養料和能量。
——蔣子龍(天津作家協會主席)
這套叢書從少年兒童層面,遵循少年兒童的閱讀規律,採用文圖結合的形式,講述中華民族的思維方式,看世界、看人生的獨特視角,對少年兒童進行哲學啟蒙,表現作者的學術創見,啟智於今人,造福於後人,功在千秋。
——楊慶中(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教授)

圖書目錄

陰陽是什麼/1
伏羲畫八卦/2
陽和陰——日和月/7
陽和陰——天和地/11
陽和陰——男和女/14
陰陽到底是什麼/17
陰陽的奧秘/23
先有陰,還是先有陽/24
陽好,還是陰好/29
陰陽是對手,也是朋友/33
陰陽似是永動機/36
陰陽是一對雙生子,常互換身份/42
古老文明中的陰陽/47
天文中的陰陽/48
地理中的陰陽/54
中醫文化與陰陽/59
文學藝術中的陰陽/65
建築中的陰陽美/71
中國功夫與陰陽/75
百姓生活中的陰陽/79
陰陽家與陰陽學/82
陰陽魚/86
“陰陽”永不過時/91
陰陽觀就是追求和諧的生活/92
陰陽觀就是愛生命、愛自然/98
陰陽觀就是天天向上、全面發展/101
陰陽觀就是勝不驕、敗不餒/105
陰陽觀就是做一個正直的人/109

文摘

還記得伏羲是怎么用陰陽符號畫出八卦的嗎?他仰觀天,俯察地,在對天與地的觀察中,總結出了貫穿宇宙運動的最基本的兩種力量——陰和陽。
這個豐富多彩的世界是怎么形成的呢?遠古的人們通過長久的觀察和思考,構建了自己的世界起源圖。在這幅圖上,世界一開始只是混混沌沌合在一起的氣體塊,就仿佛一大團星雲。在這團雜亂的氣塊中,沒有植物,沒有山河大地,也沒有人類和動物,只有氣體的無序流動和碰撞。
有一天,可能是氣體的急劇運動導致了大爆炸,混沌的氣體在爆炸中有了區分,那些清和的氣體逐漸上揚,慢慢地就形成了天空;那些重濁的氣體逐漸下降,結合在一起,慢慢地就形成了大地。
天和地就這樣形成了。天空中有星辰日月,有雲氣飄蕩,集聚的浮雲又化成雨雪,降臨大地,於是大地得到了能量和滋潤。長出了各種植物,形成了山川河流。大地上的山川河流有序地運行著,叉蒸發成氣體飄揚到天空中,形成了雲海。天與地就是這樣交流著、循環著,在天的覆蓋下,地的承載中,越來越多的事物形成了,有奇珍異草,有飛禽走獸,後來人類就出現了,一個豐富多彩的世界就這樣在天地間形成。
追溯世界的起源,當然離不開天的生長給予和地的承載化育。在我們的祖先看來,那起初的清和上揚之氣就是陽氣,天的給予和長育萬物的力量就是陽的力量;那厚重的下沉之氣就是陰氣,大地無私的承載、慈育就是陰的力量。天會降雨、颳風、打雷、閃電,原初之民看到種種令人驚異的天象,覺得天是這么剛直和公正,它既會降下雨露滋潤萬物,也會颳起狂風暴雨懲罰無知的人們。天是高亢的,充滿活力,又賞罰分明,這不正是陽的特徵嗎?而大地則總是默默地承受著天的給予,用自己最寬廣的胸懷容納萬物,孕育出萬物的種子並支撐著它們長大。它的無私、寬厚、慈愛、安靜和柔順正代表了另一種宇宙間的力量——陰。
在伏羲發現陰陽的過程中,不僅僅是天文地理給了他靈感,他身邊的一草一木,鳥獸蟲魚,特別是他生活於其中的人群,也是伏羲發現陰陽奧秘的重要線索。正是在對各種活生生的生命的考察和思考中,伏羲才得出了這個重要結論:陰陽是生命得以產生繁衍的根本原因。
為什麼這么說呢?
這個世界因為有了男人、女人,男女結成婚姻才會有愛的結晶,從而繁衍後代,人類就這樣生生不息地開始了自己漫長的歷史。如果只有男人,或者只有女人,人類早就滅絕了。男人和女人分別代表了不同的生命力,一陽一陰,兩者結合才能產生新的生命。
我們的祖先很早便洞悉了這種神秘的生命奧秘,為了感恩這種神秘的天賜,會舉行很多紀念活動。仲春之月,南遷的鳥兒陸陸續續都回來了,每到這個時候,從統治者到民間百姓都會舉行盛大的祭祀活動。當時的君王親自參加,他的后妃們也會盛裝出席,所有人來到郊外參加盛大的社祭活動。社祭就是在一座高大的祭台上,豎起高高的社木和巨大的石頭,社木代表男性的生命力,石頭則代表女性的生命力,人們舉行社祭活動正是為了禮讚生命,因為如果沒有生命的繁衍,所有的一切都將難以為繼。而生命繁衍的最原始的力量,就是男人和女人各自代表的生命力——陽和陰。
統治者舉行社祭活動莊重威嚴,而民間百姓所舉行的春會就熱鬧多了。在陽光明媚的郊外,男男女女,打扮得花枝招展,他們在春風裡相會,唱歌跳舞,英俊的男子和美貌的姑娘如果看對了眼,就會展開一段浪漫的愛情故事。
愛情,正是陰陽相感應的產物;生命,正是陰陽相交接的成果。P12-15

序言

現代人有“兩拼”:少數有錢有勢的“拼爹”,其餘的大部分人都在拼孩子,美其名曰:“不輸在起跑線上。”於是,有帶著孩子到處花高價補習的“分數爹媽”,有奉行“棍棒政策、軍事化管理”的“中國狼爸”,有督促孩子學習力不從心、無奈之下報警求助公安局的“窩囊爹娘”等等費盡心機、無奇不有的“父母”。
結果又如何呢?孩子的理想本來是多種多樣的,可前幾年教育部門公布的調查結果,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小學生聲稱長大後要做比爾·蓋茨。大可不必反對孩子們想當富翁,但這顯然是不可能的,人不會重樣,所有人怎么可能都成為一個人或一種人?這是反常識、反自然的。抱有這樣的人生理想,從一“起跑”就注定要失敗,甚或有人因理想破滅,終生都活在“鬱郁不得志”的陰影里。
2012年春天,上海復旦、交通兩所大學公開了他們的一項調查結果,“大部分學生畢業後想當外資企業的白領”。能進入這樣的重點大學,顯然都是沒有輸在“起跑線上”的孩子,但他們已經不敢再想當比爾·蓋茨了,退而求其次能給比爾·蓋茨打工也不錯。難道現代年輕人受完系統教育之後,就是“坐著錢邊摸錢眼兒”嗎?雖然這也無可厚非。
孩子的現狀,反映了當今世界的一個通病,缺少“大思想”。思想貧弱,精神就變小了,致使孩子和成年人缺失一種共同的東西——創造力。有點兒聰明都急於轉化成賺錢的“點子”,不能換取利益的思想便無足輕重。人本來是“精神的器官”,卻被極度膨脹的物質主義和消費主義異化成“物質人”:人腦被電腦取代、手機變成人體最重要的一個器官、信息迷、購物狂、經濟人……人不再是完整的。
如何能找到“精神之眼”,破解現代人理智上太多的困惑?目前唯一的途徑是回歸經典,找回人類曾經擁有過的具有永恆的性質與魅力的最高智慧——哲學。哲學光照一切意識和行動,在價值觀混亂的消費社會,愈加印證了尼采的自信:“哲學確立價值的檔次。”
而未來屬於孩子,他們承載著一個時代的希望和抱負。文化發達的國家早就意識到,在孩子人生的“起跑線上”,最應該讓他們閱讀的就是哲學書籍。如美國有《傑出青少年的14堂哲學課》、《寫給孩子們的哲學:幫助孩子樹立正確人生觀的40個哲理問題》等,他們最信奉自己的經典詩人惠特曼的名句:“最初讀到什麼東西,最初看到什麼東西,這些就會成為孩子未來生活的一部分。”
法國有《寫給孩子的哲學啟蒙書》等。在歐洲讓孩子學哲學是有歷史傳統的,早在古羅馬時代,達官貴人們在臨終前,都要把孩子和財產託付給堪與柏拉圖、亞里士多德齊名的哲學家普拉提諾,而不是家人或親戚。這位哲學家也從未辜負過這樣的囑託,他的原則是:“只要他們沒有對哲學產生興趣,他們的財產和收入就必須安全保管。”
亞洲的韓國有《哲學家講的故事》、《哲學家開的店——哲學原來可以這樣學》等。
如今,我們終於等到中國也有了這樣的青少年哲學讀本,即新蕾出版社的“中國哲學啟蒙讀本”,一共八本:《我是誰》、《幸福是不是貓吃魚》、《偏見會不會讓我變成怪孩子》、《美與醜的秘密》、《愛是心靈的種子》、《陰和陽》、《生和死》、《人在天地間》。圖文搭配,機妙天成,意趣盎然,我幾乎是一口氣就讀完了第一本的書稿。開卷就能激起讀哲學的興味,先要會設問,這正是此書的妙趣之一。
諸如:你聽到過花開的聲音嗎?怎樣傾聽自己的生命之花開放?開篇的一問便是:“我是誰?”一個人最熟悉的莫過於自己,最陌生的可能還是自己。古人說:“遠取諸物,近取諸身。”這是告訴我們,在認識世界的時候,先要認識自己。那么“我”是誰呢?如果“我”就是由姓名、外貌特徵、出生日期構成的,那又怎樣區分同名同姓、相貌幾乎一模一樣的人呢?還有,“我”從一個牙牙學語的幼兒長成一個活潑少年,將來還要長大成人,“我”還是“我”嗎?
就這樣由一步步的推問,變成一層層的深入,說清“我”是由“內涵”和“外延”兩部分構成。“內涵”是一個人內在的品格氣質,是區別我、你、他的重要特徵。而“外延”,則是每個人都要在天地間扮演的角色,也就是在社會上儘自己的義務和職責。社會越發展,每個人的角色也就越複雜,扮演的這些角色便構成“我”的重要內容。“我”正是在與他人、與自然、與世界的關係中,不斷被塑造,同時又影響環境。因此,“我”看起來很簡單,實際上很複雜,正如佛陀所言,明白了“我”是誰,就明白了世間最深奧的智慧。
孩子是為了善、為了完美,才到這個世間來的。他們眼中的世界很豐富,他們的思想也立體多彩,閱讀哲學啟蒙書可豐富他們的心靈,抵禦世俗的消極的東西對他們的精神和想像力的侵害。學會思考自己的存在、回答生活中令人畏縮的重大問題,從而建立起真正的理想,為以後的人生提供養料和能量。
中國有輝煌浩大的哲學經典,極其豐富,無所不包,既有精深淵博的智慧,又有輕鬆幽默的機敏,可提供一種恆久的思想之光。商品經濟時代,孩子格外需要這種哲學滋養,以開掘並逐漸形成自己的思想,培育理智的誠實,做一個“完整的人”、“思考著的人”,自奉自助,自尊自信,學會辨別並留住大腦內在的閃光。那他們就不會沒有自己的“大思想”,也不會缺乏“創造力”,可以找到自己生命的意義。在“起跑線上”不僅能邁出正確有力的步子,還能強健自己的身心。
讀罷書稿,實為欣幸,遂成文以賀。感謝哲學,祝福孩子!
(作者系中國作家協會原副主席、天津市作家協會主席、天津市文聯副主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