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歷史,組織體系,代表大會,機構設定,組織成員,業務範圍,學術成就,學術合作,學術刊物,人才培養,科技獎勵,科普教育,名詞審定,文化傳統,形象標識,精神宗旨,學會領導,現任領導,歷任領導,
發展歷史
1927年,中國留德古生物學者
孫雲鑄、
楊鐘健,在哈爾茨山地質旅行途中相會,相互傾討了成立我國古生物學會的意願。返抵柏林後,他們即在姚從吾寓所起草中國古生物學會章程12條,並函詢國內外同行意見。之後他們相繼返國,著手籌備學會的成立事宜。
1929年8月31日,在北平忠信堂正式召開了中國古生物學會創立大會,到會的有丁文江、葛利普、孫雲鑄、李四光、計榮森、趙亞曾、王恭睦、楊鐘健、俞建章、樂森珥等10人,由葛利普任主席通過了會章;同年9月17日,在北平兵馬司地質調查所大講堂,召開了中國古生物學會首次常委會和討論會,會上宣講論文3篇:俞建章講湖北頭足類化石;王恭睦講江蘇泥盆紀植物化石;樂森礙講珊瑚新種。
中國古生物學會成立後,經營比較困難,人事方面與中國地質學會頗多重複。當時很多有關古生物的短文刊於《中國地質學會會志》,專著則刊於《中國古生物志》。學會本身未著手出版刊物,工作失去重心,會務無形中陷於停頓狀態。
1948年6月25日,第三次理事會決定改推孫雲鑄為代表。
抗日戰爭時期,學會被迫終止活動。
抗戰勝利後,大部分古生物學者集中南京。為便於互相研究討論,都迫切希望恢復學會活動。
1947年10月9日,由楊鐘健倡議,約南京同仁在珠江路中央地質調查所召開談話會,即中國古生物學會籌備恢復活動的第一次會議。出席者有楊鐘健、俞建章、黃汲清等14人,公推楊鐘健為主席,並推楊鐘健、俞建章、陳旭、許傑和王鈺5人為籌備員,分別發函各地同行,附寄會章草案、會員登記證和選票,計發出42份;“決議凡本次通訊通知,並獲贊同者,均為該會創立會員。”12月6日在中央地質調查所召開理監事聯席會議,公推楊鐘健為理事長,趙金科為書記,王鈺為會計,孫雲鑄為編輯,黃汲清為常務監事,並議決12月25日召開中國古生物學會復活大會。是日上午9時,大會在南京雞鳴寺中央研究院地質研究所舉行,到會會員23人,來賓6人。他們是王鴻禎、謝家榮、俞建章、李春昱、陳旭、楊鐘健、崔克信、尹贊勛、王鈺、宋叔和、盧衍豪、侯德封、馬溶之、許傑、趙金科、黃汲清、李星學、李銘德、郭文魁、劉東生、曾鼎乾、李廣源、盛金章、黃懿、諶義睿、吳磊伯、南延宗、穆恩之、顧知微。上午通過會章,總計16條。
1948年1月9日,在南京珠江路中央地質調查所召開第二次理事會,推舉李四光、尹贊勛作為中國古生物學會代表,首次參加於1948年召開的第18屆國際古生物協會會議;還決議印行《中國古生物學會會刊》和《會訊》。同年3月《會訊》創刊。
1951年,
中國科學院古生物研究所成立,學會有了專業所的掛靠,為學會發展奠定了有力的基礎。
1953年,正式出版會刊《古生物學報》。
1979年7月,加入國際古生物協會 International Palaeontological Association (IPA)。
2018年3月20日,日本古生物學會Makoto Manabe理事長和楊群理事長分別代表雙方學會共同簽署了合作備忘錄。
組織體系
代表大會
學會的最高權力機構是全國會員代表大會,全國會員代表大會的職權是:
(一)制定和修改章程;
(二)選舉和罷免理事;
(三)審議理事會的工作報告和財務報告;
(四)決定學會的工作方針和任務;
(五)制定和修改會費標準;
(六)決定終止事宜;
(七)決定其它重大事宜。
理事會是全國會員代表大會的執行機構,在閉會期間領導學會開展日常工作,對會員代表大會負責。理事會的職權是:
(一)執行全國會員代表大會的決議;
(二)選舉和罷免理事長、副理事長、秘書長;
(三)籌備召開全國會員代表大會;
(四)向全國會員代表大會報告工作和財務狀況;
(五)決定會員的吸收或除名;
(六)決定設立辦事機構、分支機構、代表機構和實體機構;
(七)決定副秘書長、各機構負責人的聘任;
(八)制定學會工作計畫、領導學會各機構開展工作;
(九)制定內部管理制度;
(十)推薦、表彰學會內優秀科技成果和人才;
(十一)決定其它重大事項。
機構設定
據2018年4月學會官網顯示,學會設有4個分會,3個
專業委員會。
專業分會:微體古生物學會、孢粉學會、古脊椎動物學會、古植物學會
專業委員會:化石藻專業委員會、介形類專業委員會、古生態專業委員會
組織成員
截至2009年9月,會員總人數達到2700人,會員中有中國科學院院士53人。
姓名 | 單位 |
---|
金幸生 | 浙江自然博物館 |
丁 明 | 浙江自然博物館 |
沙金庚 | 南京地質古生物所 |
楊 群 | 南京地質古生物所 |
馮偉民 | 南京地質古生物所 |
朱懷誠 | 南京地質古生物所 |
孫衛國 | 南京地質古生物所 |
郝守剛 | 北京大學地質系 |
王德明 | 北京大學地質系 |
王 祺 | 北京大學地質系 |
翦知泯 | 同濟大學 |
王 強 | 天津地礦所 |
楊湘寧 | 南京大學 |
張師本 | 塔里木油田 |
鄧勝徽 | 北京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 |
汪嘯風 | 宜昌地礦所 |
張兆群 | 古脊椎所 |
王元青 | 古脊椎所 |
項禮文 | 地科院地質所 |
張 維 | 中科院地質所 |
姜 亮 | 中海油上海分公司 |
顧松竹 | 中國地大(武漢) |
喻建新 | 中國地大(武漢) |
王家生 | 中國地大(武漢) |
盧宗盛 | 中國地大(武漢) |
賴旭龍 | 中國地大(武漢) |
張雄華 | 中國地大(武漢) |
龔一鳴 | 中國地大(武漢) |
林文姣 | 中國地大(武漢) |
盛松蓮 | 中國地大(武漢) |
王永標 | 中國地大(武漢) |
謝樹成 | 中國地大(武漢) |
王江海 | 中國地大(武漢) |
黃定華 | 中國地大(武漢) |
楊淑娟 | 中國地大(武漢) |
方一亭 | 南京大學 |
劉家潤 | 南京大學 |
邊立曾 | 南京大學 |
林天瑞 | 南京大學 |
曾 勇 | 中國礦大(徐州) |
王春江 | 北京石油大學 2011 05 |
劉建波 | 北京大學 |
薛進莊 | 北京大學 |
馬學平 | 北京大學 |
孫作玉 | 北京大學 |
江大勇 | 北京大學 |
李奎 | 成都理工大學 |
陳木宏 | 中科院南海所 |
施貴軍 | 南京大學 |
程業明 | 中國地質博物館 |
鞏恩普 | 東北大學 |
資料來源: |
業務範圍
(一)積極開展中國國內、國際間古生物學及相關學科的學術交流和科學考察活動;
(二)編輯出版並發行古生物學和相關學科的學術書刊;
(三)對國家發展古生物學的科學技術和方針政策積極地提出合理化建議;
(四)大力普及古生物知識,根據古生物學的科學發展的需要,舉辦相關培訓班、講習班或進修班;
(五)弘揚“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社會風尚,發現、培養和推薦優秀科技人才,獎勵學會的優秀學術論文和科普作品;
(六)反映會員意見和呼聲,維護會員的合法正當權益;
(七)開展古生物學的科技諮詢工作,舉辦為會員服務的活動;
(八)開展和促進中國古生物學界與國際古生物學界的交流與合作;
(九)貫徹“科技興國”戰略,積極建設“全國科普教育基地”,廣泛開展科普活動。
學術成就
學術合作
1978年至2012年,國家由計畫經濟邁向市場經濟,學會在探索發展的同時,舉辦了多次學術交流活動,有山旺現場會議,11屆學術年會,18次國際學術交流會議,下屬學術機構還召開了80次學術年會,交流學術論文3100餘篇(次)。這些活動對促進中國古生物學的發展和人才的培養以及促進國際交流和合作,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特別是1987年8月底在京召開的“第十一屆國際石炭紀地層和地質大會”,是在中國召開的第一個規模較大的連續性國際地質科學討論會,與會402人,其中外賓182人,在21個分組討論會上有244個學術報告,組織和協助組織召開了諸如“長江三峽層序、事件和綜合地層學術討論會”、“微體古生物學分會1998年學術年會”、 “孢粉學分會1998年學術年會”、 “東北地區地層古生物學術討論會”、 “中國古生物學會第三屆青年學術交流會”、 “古生態專業委員會第四次學術討論會”、 “中國化石藻類第九屆學術討論會”、 “泛大陸及古、中生代之轉折國際學術討論會”、“古脊椎動物學分會第七屆學術年會”、 “中國古生物學會70周年紀念暨第20屆學術年會”、 “中國古生物學會微體學分會第六屆會員代表大會暨第八次學術年會”、 “中國古生物學會三葉蟲、甲殼類學科組及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九五》重點項目“熱河生物群演化及環境變化研究”討論會等12次大型及較大學術會議。
中國古生物學會學術年會旨在展示近年來中國古生物學在科研、科普、人才培養及化石保護等領域取得的新進展,交流經驗,進一步推動中國古生物學事業的發展。
國際古生物學大會是國際古生物學領域最為權威的一項國際會議,中國古生物學會是該協會的團體會員,有利於發展中國古生物學家和國際同行的交流合作。
學術刊物
《
古生物學報》介紹討論古生物學研究的新方法和新技術;報導中國內外古生物學界學術活動的動態、介紹與評論古生物學的重要著作;它已被國內外多家文摘刊物收錄,並加入了萬方和清華同方等有關資料庫。
人才培養
科技獎勵
2011年設立的青年古生物學獎每兩年頒發一次,以表彰年齡在40歲以下、仵占生物學科研領域作出突出成績、在青年同行巾可樹為榜樣的優秀青年古生物學科技工作者,首屆獲獎者總計4人。
為紀念和表彰前理事長尹贊勛教授對地層古生物學的卓越貢獻,學會特設立尹贊勛地層古生物獎,以獎勵在地層學和古生物學方面做出重要貢獻的以中、青年為主的科技工作者,從1989年開始每四年頒發一次。
科普教育
中國古生物學會科普教育基地以公益性為目的,面向社會公眾常年或經常從事普及科學技術知識、倡導科學方法、傳播科學思想、弘揚科學精神的活動。
科普宣傳是古生物學科的優勢之一,以實物宣傳生物與人類的起源和進化,是破除封建迷信、提倡唯物主義的極好教材,學會廣大會員和有關單位積極組織各種古生物化石展覽和史前生命展,向公眾普及古生物科學知識。
名詞審定
中國古生物學會組織開展了兩次古生物學名詞審定工作,代表國家負責審定和發布古生物學名詞。在1990年頒布的《古生物學名詞》基礎上,開展了《古生物學名詞》(第二版)的編寫和審定工作。
文化傳統
形象標識
會徽為圓形圖案,上方是“中國古生物學會”的半環形字,中間是“古生”字樣,下方表示成立於1929年,左下方代表指南針,右下方代表地質錘。
精神宗旨
團結、組織全國古生物科技工作者,以黨的基本路線為指導,遵守憲法、法律、法規和國家政策,遵守社會道德風尚,發揚學術民主,貫徹“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提倡獻身、創新、求實、協作的精神,堅持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優良學風,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努力為促進本學科在中國的繁榮與發展做貢獻。
學會領導
現任領導
理事長:沙金庚
副理事長:朱敏、汪嘯風、郝守剛
秘書長:楊群
常務副秘書長:朱祥根
副秘書長:白志強、尹崇玉、孫衛國 、張兆群
歷任領導
首屆會長:孫雲鑄
首屆書記:計榮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