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柏年

孫柏年

孫柏年,出生於1955-05-01,教授,博士,博士生導師,古生物學與地層學研究所所長。蘭州大學地質調查研究中心主任,地質學博士後科研流動站負責人。中國古生物學會學務理事,中國古生物學會古植物分會副理事長,國際古植物學會會員,現代古生物學與地層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委員,教育部高等學校教學指導委員會地質學與地球物理學分委會委員。主要研究方向:1 古生物與全球氣候環境變化 2 區域地質調查與礦產資源勘查。目前培養博士研究生15人,碩士研究生36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孫柏年
  • 外文名:Sun Bainian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日期:1955-05-01
  • 職業:博士生導師
  • 畢業院校:本科、碩士畢業於蘭州大學,博士畢業於中國礦業大學
  • 性別:男
  • 職稱:教授、博士生導師
孫柏年,學習簡歷,工作簡歷,研究方向,

孫柏年

個人簡況:男,教授博士博士生導師蘭州大學地質科學與礦產學院教授(原資源環境學院副院長),兼古生物學與地層學研究所所長;中國地質學會理事,中國古生物學會理事,中國古生物學會古植物分會理事,甘肅省地質學會常務理事,國際古植物學會會員;教育部高等學校地質學與地球物理學教學指導分委員會委員,甘肅省自然保護區評審委員會委員,甘肅省青年地質科技獎評審委員會委員,教育部骨幹教師,蘭州大學中青年學術骨幹,《甘肅地質學報》編委。發表學術論著75篇部。作為第一作者的代表性論文發表於自然科學領域全球最具影響的十大期刊之一:PNAS。

學習簡歷

1978.2-1982.2蘭州大學地質系地質學專業本科學習(獲學士學位);1982.3-1985.2 蘭州大學地質系古生物學與地層學專業碩士研究生(獲碩士學位);1991.9-1995.6中國礦業大學資源環境學院煤田與油氣地質勘探專業博士研究生(獲博士學位)。

工作簡歷

1985.3-1991.8蘭州大學地質系助教、講師;1995.6-1999.12,蘭州大學地質系副教授;2000.1-今,蘭州大學資源環境學院教授,副院長,博士生導師;2001.10—2002.10為美國佛羅里達大學地球科學系高級訪問學者。2003和2004分別赴德國和南美洲進行學術交流和科學考察。
已培養碩士研究生數:6人
在讀研究生人數:博士生1人,碩士生8人
在讀研究生髮表論文或承擔科研項目情況:9人參加六項科研課題,共發表論文28篇,人均3篇。
近兩年碩士研究生畢業人數及就業情況:03年畢業2人,被中國石油股份有限公司勘探開發研究院西北分院和塔里木油田石油地質科學研究院錄用,04年將畢業3人,2人已被重點大學高校聘用,1人考上博士
近5年承擔科研項目及獲獎情況:近年來主持2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另外承擔國家重點實驗室基金、高等學校骨幹教師基金、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基金、長慶油田橫向課題共6項,總經費近100萬元。獲國家科技攻關優秀成果獎、煤炭部科技進步獎、甘肅省科技進步獎等七項獎勵。
近5年代表性論著(第一作者,限5篇):
1. Bainian Sun, David Dilcher, David Beerling et al., Variation in Ginkgo biloba L. leaf characters across a climatic gradient in China, Proceeding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PNAS(SCI 影響因子10.89),2003, Vol.100, No.12.
2. Sun Bainian et al., Cuticles of Extant and Fossil Plants in Western China as an Indicator of Palaeoatmospheric Environment, Environmental Change in Central Asia: Climate – Geodynamics – Evolution – Human Impact, Germany, 2003, Band
3. Bainian Sun and David Dilcher, Cuticular Analysis and Angiosperm Leaf Diversity from a Middle Eocene Clay Pit, Western Tennessee, U.S.A., North-Central Section (36th) and Southeastern Section (51st) Joint Annual Meeting of the Geological Society of America, Lexington, Kentucky, 2002, Vol. 34, No. 2.
4. Sun Bainian et al, Supplementary study on Protoblechnum Lesquereux from China, Palaeobotanist, 1999, Vol. 48, No.2.
5. Sun Bainian et al. Discovery of bipinnatifid fronds of Protoblechnum contractrm (Gu et Zhi), CHINESE SCIENCE BULLETEN, 1999, Vol.44, No.4.

研究方向

科研方面長期從事地質學研究,第一主攻方向:古生物與全球氣候環境變化,培養該方向博士研究生9人,碩士研究生20人。主持該方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973項目、省部級基金12項,獲國家“七五”攻關優秀成果獎,煤炭部科技進步二等獎,甘肅省自然科學二等獎等九項科技獎勵。用中、英文在國內外重要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130多篇,其中SCI論文15篇。在國家級出版社出版專著3部。作為第一作者的代表性論文發表於自然科學領域全球最具影響的十大期刊之一:PNAS。得到了國內外同行的高度評價。新華社和《科學時報》科技版頭條進行了採訪報導,國家基金委地球科學部以“我國古植物學家成功獲取反應氣候變化和全球碳循環的準確信息”為題在基金委《情況交流》上作了成果介紹,中央電視台氣象頻道為此拍攝了“古植物與氣候變化”兩部專題片。2009年榮獲第六屆“尹贊勛地層古生物學獎”。
第二主攻方向:區域地質調查與礦產資源勘查,培養該方向博士研究生6人,碩士研究生12人。積極服務於地方社會,主持在甘及鄰省企業區域地質調查和固體礦產勘查項目10項,到校經費300多萬元,完成科研報告10部,“北祁連山西段金佛寺岩體多金屬礦床成礦特徵”獲甘肅省科技進步二等獎(2009)。為地方社會經濟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