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典詩學理論史》是1996年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蕭華榮。本書對中國古代詩學理論史上的重要問題作了頗有學術價值的探究。
基本介紹
- 作者:蕭華榮
- ISBN:9787561713747
- 頁數:413
- 定價:21.40
- 出版社: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1996-04
- 裝幀:精裝
內容介紹
作者介紹
作品目錄
導言:中國詩學思想的邏輯發展
一、小引
二、文化思想與詩學思想
三、漢學與宋學
四、情禮衝突與情理衝突
五、詩騷之辨與唐宋之爭
六、中唐與杜甫
上篇 情禮衝突(先秦――唐)
先秦第一章 詩以言志
一、題解
二、通論:以用說《詩》與詩學之發生
三、從“詩言志”到“詩言道”
四、從“斷章取義”到“以意逆志”
五、“比興”觀念的萌芽
六、“天”:莊子的“潛詩學”
七、騷人的創作自訴
漢代第二章 主文譎諫
一、題解
二、通論:以“經”解《詩》與詩學之演進
三、時世――情志――美刺
四、“比興”說
五、《詩》“經”精神
六、宗經辨騷(一)
七、宗經辨賦
魏晉南北朝第三章 緣情綺靡
一、題解
二、通論:莊老玄學的流行與詩學之突破
三、生命悲感與感物興情
四、“緣情綺靡”說的提出與發展
五、“興”義的演化與纏夾
六、“神與物游”:創作構思論
七、“窮情寫物”:藝術傳達論
八、聲律、對偶、用典
九、古今之爭與情禮衝突
十、劉勰等人的調和折中
十一、宗經辨騷(二)
十二、從“清虛”到“清靡”
隋唐第四章 復變之道
一、題解
二、通論:三教並行與詩學之分化
三、“復”:政教意義的再強調
1.“人文化成”與“六義比興”
2.宗經辨騷(三)
3.“興寄”與“風骨”
4.樂府體貌,《詩》“經”精神
四、“變”:詩美的新探討
1.“綺靡之功”與“文外之旨”
2.“興象”與“象外之象”
3.“境”與“境生象外”
4.“味”與“味外之旨”
五、中唐詩學思想的異變
1.從“尚情”到“尚意”
2.杜甫的詩論及其詩作的示範意義
3.“以文為詩”與韓愈的詩學思想
4.“詠性不詠情”:白居易詩學思想的另一側面
下篇 情理衝突(宋――清)
宋元第五章 技進於道
一、題解
二、通論:理學流行與詩學之轉折
三、江西詩學的準備期
1.宋初非難“九僧”、“西崑”的角度
2.“古淡”:宋代詩學基調的奠立
3. 崇陶尊杜:宋代詩學的兩個支柱
4.李杜優劣論
四、江西詩學的流衍期
1.蘇軾:一個參照系統
2.江西詩法的底蘊
3.“活法” 與“參悟”
五、江西詩學的蛻變期
1.江西詩學的自贖
2.“工夫在詩外”:陸游、楊萬里走出江西詩學的道路
六、江西詩學的逆反期
1.不絕如縷的非難者
2.葉�與唐音的復倡
3.嚴羽的意義
七、江西詩學的余流期
1.方回與江西詩學的餘波
2.元代詩學的宗唐趨向
明代第六章 擬議變化
一、題解
二、通論:心學流行與詩學之深化
三、一代詩學的邏輯起點
1. 從師古到盛唐高標的確立
2. 從以聲論詩到“格調”說的奠定
3.“擬議變化”說的初露端倪
四、“擬議”下的“變化”
1.“擬議變化”說的提出
2.“筏喻”之爭
3.“四務”與“三會”
4.“廣其資”與“參其變”
5.“悟”與“興”
6.“有物有則”與“無聲無臭”
五、“變化”而不離“擬議”
1. 窮態極變
2. 窮神知化
3.“擬議變化”說的總結
六、由“真性靈”求“真變態”
1.異端思潮
2. 時與變
3.“但抒性靈,不拘格套”
4.趣
七、“擬議變化”的新傾向
1.“靈”與“厚”
2.“興”與“韻”
清代第七章 祧唐禰宋
一、題解
二、通論:清代“實學”與古代詩學思想之終結
三、“禰宋”詩學的濫觴
1.對前代詩學思想的反撥
2. 主“變”:“禰宋”詩學的理論基礎
3.“萬古之性情”
4.理與識
5.情意與比興
四、“神韻”與“格調”:康乾之際的“盛世雅音”
1.“一代正宗”王士禎
2.“神韻”說
3.“格調”說
4.“禰宋”詩學的發展
五、潛移暗轉:“性靈”與“肌理”
1.從考據學說起
2.“性靈”說
3.“肌理”說
六、今文經學的興起與“禰宋”詩學的鼎盛
1.今文經學與經世致用的詩學思想
2.“禰宋”詩學的泛濫
3.“宋詩派”的詩學思想
4.劉熙載
晚清第八章 接木移花
一、題解
二、通論:“西學東漸”與中國傳統詩學之近代轉化
三、“更搜歐亞造新聲”的“詩界革命”
四、“詩界革命”與“禰宋”詩學的聯繫
五、“同光體”的詩學思想
六、早年魯迅對“摩羅”詩魂的呼喚
七、王國維的詩美學
八、餘論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