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民間娛樂》是1996年商務印書館出版的一本圖書,作者是張仁善,主要講述了古代人民在平時的休閒娛樂項目。
基本介紹
- 作者:張仁善
-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 出版時間:1996年07月
- 頁數:190 頁
- 定價:10.00
- 裝幀:平裝
- ISBN:9787801030368
- 叢書: 中國古代生活叢書
《中國古代民間娛樂》是1996年商務印書館出版的一本圖書,作者是張仁善,主要講述了古代人民在平時的休閒娛樂項目。
酒令,古已有之,推一人做令官,其餘人輪流按令表演,違令者罰酒,古人稱“酒令大于軍令”,就是宴會上助興的重要娛樂項目。猜拳一稱“拇戰”,一稱“猜枚”,是兩種助興遊戲。拇戰俗稱“豁拳”,是用出指法規定勝負的酒宴遊戲。二人同時出指數,同時口喊數,口數符合雙指之和的為勝,敗則罰喝酒。“豁拳”有...
中國雜技是歷史悠久的傳統表演藝術之一。大約在新石器時代就已經萌芽。秦統一中國後,吸收各國角牴的優點,形成了一種娛樂性的雜技節目——角牴戲。簡介 雜技,是包括各種體能和技巧的表演藝術,《簡明不列顛百科全書》稱它是"一種有悠久歷史的專門藝術,包括跳、身體技巧和平衡動作,較晚時又使用長桿,獨輪腳踏車、球...
”猜燈謎是中國傳統的娛樂形式,它運用藝術的手法和漢字的規律,著眼於字義詞義變化,常用一個詞句、一首詩來製成謎語,既能達到娛樂的目的,又即使人增長知識,為人們所喜聞樂見。春秋戰國時代,宮廷和墨客中出現了“隱語”、“文義謎語”等文字遊戲,這可以說是最早的燈謎。那時一些遊說之士出於利害考慮,在勸說...
中國最大的風箏製造地在山東的濰坊,被稱為世界風箏之都,每年舉辦風箏會,2005年還有舉辦風箏錦標賽。放風箏是中國民間廣為盛行的一項傳統體育運動。部分民族傳統的娛樂風俗。流行於中國各地,歷史悠久,已有2000餘年的歷史,被稱為人類最早的飛行器。原用於軍事上,相傳春秋時期,著名的建築工匠魯班曾制木鳶飛上天空...
現代舞龍已走上了規範化、科學化、競技化、國際化的發展軌道,成為一項集娛樂、喜慶、競技和健身多種功能於一體的中華民族傳統體育文化活動。舞龍的最高組織機構為國際龍獅運動聯合會,1995年成立,總部位於中國北京;中國的舞龍官方組織為中國龍獅運動協會,1995年成立,總部位於中國北京。發展歷史 在原始社會,遠古先民...
空竹遊戲一般稱為抖空竹,也叫抖空鐘、抖空箏、抖嗡子,江南又稱之為扯鈴。不過,一般大都簡稱為“空竹”。是中國漢族傳統文化苑中一株燦爛的花朵。流行於全國各地,天津、北京及遼寧、吉林、黑龍江等地尤為盛行。起源 空竹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據考證,空竹最早是由漢族民間遊戲用具“陀螺”演變而來的。陀螺是...
撥浪鼓這種玩具之所以得以廣泛流傳,主要它的音響效果與娛樂效果共同發揮了作用。如同叫賣者的吆喝聲要有腔有調一樣,撥浪鼓可奏出富於變化的響動,能吸引注意力;造型特點又增強了觀賞性,即使是貨郎手上實用性的撥浪鼓也不可避免地具有娛樂色彩,在招徠顧客時總能體現著歡快、輕鬆與優美的氣質。現代工業玩具中已停止了...
舞草把龍,主要在土家農村山寨舉行,每年農曆五月至七月,為舞草把龍時間,舞龍的意義是娛樂中包含驅瘟、防火兩種。驅瘟。農曆五六月間,是田間稻草苗猛長期,天氣炎熱,病蟲多發,其中毀滅性的病蟲害為"稻瘟病",在科技落後無法防治的時代,土家農民以舞草把龍來驅逐稻瘟病,久之成習,聚眾娛樂。舞草把龍驅瘟...
皮影戲是讓觀眾通過白色幕布,觀看一種平面人偶表演的燈影來達到藝術效果的戲劇形式;而皮影戲中的平面人偶以及場面景物,通常是民間藝人用手工,刀雕彩繪而成的皮製品,故稱之為皮影。在過去還沒有電影、電視的年代,皮影戲曾是十分受歡迎的民間娛樂活動之一。歷史起源 皮影戲從有文字記載,已經有2000多年的歷史,...
《中國古代民間娛樂》是1996年商務印書館出版的一本圖書,作者是張仁善,主要講述了古代人民在平時的休閒娛樂項目。內容介紹 《中國古代民間娛樂》主要講述了:歷史學的命運不是沒有轉機,適應當前社會發展的需求,這一古老學科已經逐漸轉向於一些新興的分支。其中很值得注意的,有文化史和社會史。文化史、社會史並非新...
民間玩具之三:日常生活遊戲娛樂玩具 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尤其是孩子們的生活,玩具無處不在。遊戲活動是展現玩具的作用和風采之處。各地均盛行的體育活動如來源於古代的蹴鞠 —— 足球、踢毽、跳繩,還有小孩子玩的「過家家」(一種模仿成人生產和勞動的遊戲,由孩子們扮演不同角色)、「騎竹馬」(以竹竿為馬,...
龍是中華民族的圖騰和信奉的祖先;龍舞是華夏精神的象徵,它體現了中華民族團結合力、奮發開拓的精神面貌,包含了天人和諧、造福人類的文化內涵,是中國人在吉慶和祝福時節最常見的娛樂方式,氣氛熱烈,催人振奮,是中華民族極為珍貴的文化遺產。2006年,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歷史淵源 據漢代學者董仲舒的《...
鞦韆這種有著幾千年歷史的民俗活動,仍保持著旺盛的生命力。它活躍了人們的生活,也為民俗工作者提供了蘊涵豐富內容的標本。漢代(公元前206年~220年)以後,鞦韆逐漸成為清明、端午等節日進行的民間體育活動。新中國成立後,隨著各種現代體育項目的興起,鞦韆運動除在少數地區仍廣為流行外,在中國大部分地區已成為...
陀螺是中國民間最早的娛樂工具之一,也作陀羅,閩南語稱作“乾樂”,北方叫做“冰尜(gá)”或“打老牛”。河北吳橋地區被稱為bo。貴州等地方言稱為géluō。河南濮陽地區叫delou,焦作一帶方言稱為皮老尖。北京地區叫“焊尖”,一是因為尖部有金屬焊點,二是因為北京百姓希望孩子從小就明白,“漢奸”是要被所有...
宋代大儒司馬光對投壺有悖於古禮而娛樂化的趨勢頗為不滿。他根據封建禮節對投壺做了全面的總結,竭力使其達到教育目的。他說:“投壺可以治心,可以修身,可以為國,可以觀人。何以言之?夫投壺者不使之過,亦不使之不及,所以為中也。不使之偏波流散,所以為正也。中正,道之根底也。”他還對投壺的名稱和...
民間舞蹈多為載歌載舞的集體舞,舞蹈動作千姿百態,各具民族及地方特色。這些舞蹈表現的內容有古代原始社會的狩獵生活、戰爭經歷、圖騰信仰及生殖崇拜,也有現代生活中各種傳統節日裡人們表達歡喜之情的娛樂活動,有的則滲透了各種民俗、祭祀、禮儀活動的遺風。民間舞蹈具有鮮明的民族風格、濃郁的地方特色,它沒有國家地域...
民間社火(濬縣民間社火),河南省濬縣民俗,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濬縣民間社火是河南省濬縣傳統的民眾性娛樂活動,每年的正月初九和正月十六為其出會日。濬縣民間社火歷史悠久,早在唐宋已初具規模,明清至民國達到成熟,走向鼎盛,其表演形式主要包括舞獅、高蹺、秧歌、旱船、竹馬、龍燈、抬歌和背歌、抬老四、...
牌九(天九)是用木,骨或象牙製成的牌具,是一種中國民間遊戲用具,牌類娛樂用品,常用於賭博,因而牌九的玩法也比骰子更為多變和有趣。牌九是由骰子演變而來的,但牌九的構成遠較骰子複雜,例如兩個“六點”拼成“天牌”,兩個“麼點”拼成“地牌”,一個“六點”和一個“五點”拼成“虎頭”。在明清時期...
“文化大革命”期間,古代劇目停演,社火也被斥為宣傳“帝王將相、才子佳人”的四舊之一,被禁演。到了20世紀80年代,社火這一傳統民間娛樂活動才得到恢復。現時,社火從根本上不再是表達人們對“神”的崇拜,而是演變成了一種內容健康、形式活潑、名目繁多、生動有趣的文化娛樂活動,同時,也成為一種新的民俗。...
地戲在中國西南部貴州省的許多地區廣為流傳,較為集中在安順一帶,俗稱“跳神”,每逢新春之後、元宵節前,安順農村隨處可見自編自演、世代相傳的地戲表演。人們跳地戲主要是為了驅邪禳災,也是為了娛樂。地戲的劇目只有武戲,如《三國》、《隋唐演義》、《封神榜》、《楊家將》之類。在飾演中又加進了許多青面獠牙...
花燈是中國傳統農業時代的文化產物,兼具生活功能與藝術特色。花燈是漢民族數千年來重要的娛樂文化,它酬神娛人,既有“儺戲”酬神的功能,又有娛人娛樂的價值,現代社會多於春節、元宵等節日懸掛,為佳節喜日增光添彩,祈求平安。自貢市被譽為中國燈城。2012年,廣東省興寧市獲評為“中國花燈之鄉”。歷史起源 花燈...
打鐵花在泰安又稱為“鐵水打花”,是春節民間娛樂,其在火藥出現後它與煙花、鞭炮組合在一起,使表演內容更為豐富多彩。景泰鐵花 景泰縣蘆陽、紅水兩鄉的“打鐵花”又稱“花會”,是五、六十年代老百姓“苦中尋樂”的產物,是當地民眾春節期間喜歡的傳統節慶形式。鐵花演出 2004年和2005年,“確山鐵花”應邀到...
端午節,是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歡慶娛樂和飲食為一體的民俗大節。習俗主要有划龍舟、祭龍、采草藥、趕藥市、掛艾草與菖蒲、打午時水、洗草藥水、貼午時符、拜神祭祖、浸龍舟水、吃龍舟飯、食粽子、薰蒼朮、放紙鳶、拴五色絲線、佩香囊等等。作為中國的四大傳統節日之一,它不僅清晰地記錄著先民豐富而多彩的社會...
民間演出 廟會是與文化娛樂有關的節日活動,有各類民間藝人進行表演營生。其中主要有:秦腔戲、扁擔戲(即木偶戲)、相聲、雙簧、魔術(中國古稱“幻術”,俗稱“變戲法”)、數來寶、耍中幡、秧歌、高蹺等。民間玩具 北京廟會上的麵塑民間廟會以其特殊的魅力,深深吸引了市井百姓。廟會上的玩具市場最為花哨。在民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