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中國口腔頜面外科雜誌》的申請工作始於2001年下半年,經中華口腔醫學會批准,申報材料上報衛生部辦公廳。經衛生部研究同意後,上報科學技術部,由科技部上報新聞出版署獲得批准。2002年11月8日科學技術部正式批文,同意創辦《中國口腔頜面外科雜誌》。隨即於北京市新聞出版局辦理相關登記、註冊手續,在國家圖書館申請並獲得ISSN號(1672-3244),北京市工商管理局獲得廣告經營許可證(京海工商廣字第0225號,與中國口腔醫學繼續教育雜誌共用)。經過積極協商,2004年獲準上海市郵政局郵發 (4-759)。第一屆編委會陣容強大,主要由中華口腔醫學會口腔頜面外科專業委員會委員組成,並邀請12名海外知名學者擔任特邀編委。
2003年12月1日,中國口腔頜面外科網開通運行,專辟《中國口腔頜面外科雜誌》欄目,雜誌實現全文上網,允許口腔頜面外科專業委員會會員登錄網站,瀏覽、下載全文,實現信息的最快傳播和最大利用。2005年初,經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組織專家嚴格評審,批准《中國口腔頜面外科雜誌》從2004年第1期開始,進入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
2006年第1期始,改為雙月刊,正文頁碼由原來的64頁增加至80頁,出版日期改為單月25日,每期定價也相應調整為8.00元。
2007年8月,與美國EBSCO出版社簽署協定,雜誌全文被EBSCO資料庫收錄。
2007年11月8日在上海召開換屆會議,成立第二屆《中國口腔頜面外科雜誌》編委會。新一屆編委會由98名老中青專家組成,同時成立由國內外知名專家組成的審稿委員會,以確保稿件的學術水平。
2008年5月22-25日,第12屆國際口腔癌大會(ICOOC)在上海召開,為配合會議的順利舉行,擴大雜誌的影響,會議論文集作為雜誌增刊出版。
2008年第1期開始,正文頁碼由原來的80頁增加至96頁,每期定價調整為12.00元。
從2009年1月1日開始,正式啟用網上投稿審稿系統,所有稿件均通過網上投寄和評審,既方便了讀者和審稿人,又節約了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管理水平和辦公自動化水平,為不斷提升雜誌的影響力和質量,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撐。
2010年年初,經醫院院務會議討論通過,決定每年給予雜誌一定辦刊經費,支持雜誌的軟硬體建設,使雜誌向著更高層次發展。
2010年1月25日,經上級主管部門批准,同意成立《中國口腔頜面外科雜誌》雜誌社(期刊出版-R8823),雜誌社擁有法人資格,成功實現轉制,走向企業化運營之路。
2011年10月26日,《中國口腔頜面外科雜誌》第三屆編委會成立大會在上海世博展覽館隆重召開。第三屆編委會由109名編委組成。其中,顧問4名,主編1名,副主編5名,編委84名,特邀編委15名。
組織機構
中國口腔頜面外科雜誌由著名口腔頜面外科專家、口腔醫學教育家、中國口腔醫學界第一位工程院院士邱蔚六教授擔任主編,著名口腔醫學專家王大章、張震康、劉寶林、李金榮、張志願、俞光岩教授擔任副主編,鄭家偉教授擔任常務副主編。
報刊職能
雜誌本著堅持理論聯繫實際,貫徹“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發揚學術民主,活躍學術氛圍。
主要報導我國口腔頜面外科領域的新成果、新經驗、新理論、新知識,開展國際學術交流,開闢繼續教育園地,以繁榮和發展我國的口腔頜面外科學事業。
適合國內外各醫學院校、有關科研院所、醫療衛生機構及從事口腔頜面外科專業與涉及本專業的各級醫師、教師和科研工作者,包括大學生、碩士及博士研究生、博士後研究人員等參閱。
主要欄目
設有述評、基礎研究、臨床研究、專欄論著、臨床總結、綜述、學術講座等欄目。
收錄情況
《中國口腔頜面外科雜誌》現為國家科技部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以及美國化學文摘(CA)、EBSCO 資料庫。
發行情況
單月末25日出版,標準A4開本,從2009年起每期96頁,銅版紙彩色印刷。
影響引子
根據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統計分析,2007年,《中國口腔頜面外科雜誌》影響因子(Impact Factor, IF)分別為0.395(核心版)和0.511(擴展版),他引率為0.70。2008年影響因子為0.511。2009年影響因子為0.569,排名第3/17。
投稿須知
1.1 歡迎口腔頜面外科及相關專業的基礎與臨床研究原著(包括臨床總結和病例報導等),綜述為約稿,不接受自由來稿;也歡迎海外學者投寄高質量的英文原著、講座、學術爭鳴等稿件。
1.2 來稿收到後,將由2~3位同行評審獨立審稿,審稿周期一般為1~3個月,發表周期一般為3~9個月。
1.3 根據有關規定,論文發表時,將按論文類型、是否有彩圖等收取500~1500元不等的版面費。版面費一律直接從郵局匯至本刊編輯部(請勿匯給個人,以免丟失)。收款後即寄回正式發票,以供報銷。版面費從作者課題或單位科研經費中支出,確有困難者,將予以適當減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