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及鄰區大陸板內火山作用

《中國及鄰區大陸板內火山作用》是由中國地質調查局西安地質調查中心擔任第一完成單位,夏林圻、李向民、徐學義、馬中平、夏祖春擔任主要完成人的一項科技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及鄰區大陸板內火山作用
  • 主要完成單位:中國地質調查局西安地質調查中心
  • 主要完成人:夏林圻、李向民、徐學義、馬中平、夏祖春
  • 等級:二等
  • 獲獎序號:20180045
  • 獲獎證書編號:KJ2018-2-38
  • 獎種:國土資源科學技術獎
項目摘要
本項目在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和3項中國地質調查局地質調查項目和支持下,以中國及鄰區古元古代以來大陸板內構造–火山岩漿作用性質及演化歷史為主線,重點聚焦大陸–超大陸構造與大規模火山作用關係、中亞地區石炭紀–早二疊世大規模火山活動性質及其與大陸聚合–裂解的關係、大火成岩省成礦判別標誌和青藏高原新生代火山作用性質等國際地學前沿重大基礎課題,自2005年起,從岩石學、地球化學、地層學、沉積學、和區地域地質構造演化綜合研究的視角,以野外研究為基礎,組織實施了十年的綜合研究。
該項研究取得的重要科學發現點包括:
1、解決了2個國際重大基礎地學問題
⑴發現古元古代以來,中國及鄰區不同時代的陸塊和地塊中,曾發生過7次大規模板內火山作用,詳細構建了它們與全球大陸–超大陸構造演化的對應關係。
⑵首次提出天山及相鄰地區廣泛分布的石炭紀?早二疊世火山岩系形成於大陸板內裂谷環境,並與同時代的基性-超基性侵入體和花崗岩共同構成了“天山(中亞)大火成岩省”,起源於地幔柱,可能是古特提斯拉伸裂解作用的深部動力學過程在中亞地區的地表回響。
2、地球化學判別理論實現2項創新
⑴首次建立有效區分大陸玄武岩和弧(島弧+陸緣弧)玄武岩的地球化學準則,解決了國際大火成岩省岩研究領域的一個關鍵性地球化學問題。
⑵通過系統對比研究峨眉山、西伯利亞和德乾等三個大火成岩省,提出鑑別“含礦”和“不含礦”大火成岩省的地球化學標誌,對大火成岩省發育區的找礦戰略規劃和部署有重要指導作用。
3、板內火山作用與構造演化關係取得3項創新認識
⑴發現華北克拉通上分布的古元古代晚期(1.84-1.62 Ga)岩漿岩(包括岩牆/岩床/侵入體和火山岩)產出於陸內裂谷環境,提出它們是與Columbia超大陸裂谷化作用相伴的全球性裂谷岩漿作用的產物。
⑵發現中國境內若干古陸塊和微陸塊上大面積分布的新元古代中-晚期(848-540 Ma)火山岩產出於陸內裂谷環境,提出它們是與Rodinia超大陸裂谷化和裂解作用相伴的全球性裂谷岩漿作用的產物。
⑶發現印度–亞洲大陸碰撞過程中,青藏高原新生代火山作用逐漸從鈉質+鉀質變為鉀質-超鉀質+埃達克質;同時,火山作用顯示規律性時、空遷移。該項新發現對於認識青藏高原隆升過程具有重要意義。 該項研究共發表SCI收錄和引用論文32篇、出版專著2部。論文被SCI他引691次,被CCD(中國引文資料庫)他引1491次。單篇最高SCI他引76次。上述成果有力地促進了國際大陸板內火山岩和大火成岩省研究的發展,受到國際大火成岩省委員會主席 Ernst和Pirajno、Bryan、Kr?ner、Santosh等海外著名科學家及肖序常、任紀舜、金振民、莫宣學等國內中科院院士和(中國)台灣中研院院士江博明等的高度評價、讚賞、認同和引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