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向民(中國地質調查局西安地質調查中心研究員)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10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李向民,男,中國地質調查局西安地質調查中心研究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李向民
  • 性別:男
人物經歷,學習經歷,科研項目,研究成果,發表論著,

人物經歷

李向民(1964-),陝西省周至縣人,研究員,主要從事火山岩及相關礦產、地球化學和區域地質綜合研究工作。

學習經歷

  1986年7月畢業於長春地質學院地質系,2007年西北大學獲博士學位。

科研項目

  1987年—1990年,參加國家“七五”科技攻關項目:“秦巴花崗岩含金性研究”;
  1990年—1994年,參加國家“八五”科技攻關項目:“甘肅白銀廠銅、多金屬礦床成礦模式與找礦預測研究”;
  1995年—1997年,參加國家計委科技找礦項目:“北祁連山祁連縣—金佛寺一帶塊狀硫化物礦床成礦預測與靶區優選”;
  1995年—1997年,參加主持白銀有色金屬公司科技找礦項目:“折腰山礦床成礦規律及深部找礦研究”;
  1997年—1999年主持國家“九五”科技攻關項目:“白銀礦田東部礦床深部礦體定位預測研究”;
  1997年—1999年參加國土資源部“九五”資源與環境科技攻關項目:“北祁連山西段銅、多金屬礦產成礦條件及找礦預測研究”;
  2000年—2001年,參加中國地質調查局礦產勘查項目:“北祁連山錯溝—寺大隆一帶富銅礦找礦預測與評價”;
  2001年—2003年,參加中國地質調查局基礎地質調查項目:“中國西部典型造山作用研究”
  2003年—2005年,參加國土資源部國土資源大調查項目“西北地區重要成礦帶地質背景調查及數據更新”;
  2003年—2005年,參加主持中國地質調查局基礎研究實施項目:“天山造山帶岩漿作用研究”;
  2006年—2010年,參加主持中國地質調查局基礎地質研究項目“中亞古生代火山岩形成機制及其與成礦關係研究”;
  2008年—今,主持中國地調局大調查項目“北祁連成礦帶成礦條件研究與找礦靶區優選”;
  2010年—今,主持國家地質調查專項項目“北山—祁連成礦帶基礎地質綜合研究”;
  2010年—今,參加主持中國地質調查局基礎地質研究項目“亞洲構造演化過程中幾個關鍵時段火山岩研究”;

研究成果

  在以火山岩相為基礎的路線地質調查基礎上,恢復重建了白銀礦田東部古火山機構,確立了四個圈小型古火山噴口和拉牌溝中型古火山噴口的存在和位置,為研究火山機構與成礦關係提供了基礎保證;提出了白銀礦田東部火山中心噴發口周邊成礦的新認識,(即銅廠溝、小鐵山、四個圈、東拉牌溝—缸溝礦點構成環繞火山中心噴口周邊的成礦特徵),為白銀礦田東部模式找礦奠定了基礎。
  查明由於剝蝕深度不同使得蝕變岩筒在礦物組合上表現為水平分帶或垂直分帶。蝕變礦物化學成分研究表明:小鐵山礦床成礦蝕變岩筒在垂深上,隨深度的增加,蝕變礦物絹雲母和綠泥石由上至下Mg呈逐漸增高的趨勢,礦石類型也由“黑礦”變為“黃礦”。
  建立了白銀礦田東部地區成礦與綜合找礦模式。提出了新區缺位礦床找礦預測區和已知礦床間500—1000m深部找礦預測區各兩個,經大功率充電法驗證都存在深部異常,預測找礦得到初步驗證。
  在對清水溝—白柳溝礦田蝕變礦物研究基礎上,將礦田內廣泛發育的蝕變帶劃分為成礦蝕變和非成礦蝕變帶兩類;通過綜合物探測量(可控源音頻大地電磁測深、高精度重力、激發極化和磁發測量),在尕大坂礦床發現了7個異常體,其中1號異常經民採證實為由寬17米的塊狀礦體引起的礦致異常,顯示該礦床具有良好的找礦前景。
  對甘肅北山地區芨芨台子蛇綠岩組成單元中輝長岩進行了LA-ICP-MS鋯石U-Pb年齡測定,查明芨芨台子蛇綠岩形成於340.3±3Ma,相當於早石炭世;結合近年來其東部小黃山蛇綠岩定年結果,認為芨芨台子—小黃山蛇綠岩帶形成於早石炭紀,它們是北山早古生代洋盆俯衝消減和碰撞造山後裂谷拉伸的產物;表明北山地區僅存在紅柳河-牛圈子-洗腸井蛇綠岩帶與北山早古生代洋盆有關,在北山早古生代洋盆演化過程中並沒有弧後盆地的形成,所謂的北山志留紀島弧可能是北山早古生代洋盆沿紅柳河-牛圈子-洗腸井一帶向北俯衝消減過程中於明水—旱山地塊南緣形成的陸緣岩漿弧。
  對甘肅北山紅柳園地區三個井組下部玄武岩和墩墩山群安山質火山岩進行了LA-ICP-MS鋯石U-Pb年齡測定,查明三個井組火山岩形成於420±15Ma,相當於晚志留世;墩墩山群火山岩形成於367±10Ma,相當於晚泥盆世,表明晚志留世北山古生代洋盆已經俯衝消亡,並開始發生碰撞造山,而晚泥盆墩墩山群火山岩則是北山早古生代洋盆碰撞造山後裂谷拉伸作用的產物,標誌北山及相鄰地區晚泥盆世進入到新的構造演化階段—晚古生代板內伸展階段。
  通過對企群群火山岩系組合中的基性火山岩和酸性火山岩鋯石U-Pb同位素年齡測定,測得基性火山岩的成岩年齡為322.6±2.0Ma,酸性火山岩的成岩年齡為319.9±1.6Ma;企鵝山群火山岩主要為拉斑系列,少量為鈣鹼系列;岩石類型為玄武岩、玄武安山岩、英安岩和流紋岩。稀土、微量元素和Sr、Nd同位素特點揭示:該火山岩系形成於大陸裂谷環境;其源區主要為軟流圈地幔,同時有岩石圈地幔源組分捲入,酸性岩漿是玄武質岩漿結晶分異的產物。
  研究認為:阿爾金南緣斷裂帶中的約馬克其鎂鐵—超鎂鐵岩具有蛇綠岩的岩石組合特徵,是捲入到阿爾金斷裂帶的蛇綠岩片,其下部的超鎂鐵質組分m/f=9.49-9.64,為鎂質超基性岩;上部的鎂鐵質組分具有與大洋中脊玄武岩類似的REE球粒隕石標準化分布模式和微量元素原始地幔標準化分配模式,形成於大洋中脊環境。輝長岩鋯石LA-ICP-MS原位U-Pb定年,表明該蛇綠岩形成於500.7±1.9Ma的晚寒武世,它們是Rodinia超大陸裂解的產物。約馬克其地區銅異常是由產於蛇綠岩單元上部的玄武岩中銅礦化所致,而鎳地球化學異常則是蛇綠岩下部單元超鎂鐵質組分中含鎳蛇紋石引起,因而,約馬克其鎂鐵—超鎂鐵岩具有找尋與蛇綠岩有關的銅礦床的可能。

發表論著

第一作者出版專著1部
  《甘肅白銀礦田東部礦床成礦和找礦模式》,地質出版社,2000年
合作出版專著8部
  《中國中西部及鄰區大陸板內火山作用》,科學出版社,2012年
  《天山岩漿作用研究》,中國大地出版社,2007年
  《祁連山及鄰區成礦地質背景圖及說明書》(1∶1000000),中國地質出版社,2008年
  《中國西北部地質概論》,科學出版社,2008年
  《祁連山及鄰區火山作用與成礦》,地質出版社,1998
  《北祁連山清水溝—白柳溝礦田塊狀硫化物礦床成礦條件和成礦預測》,地質出版社2000年
  《甘肅省白銀廠銅多金屬礦床成礦模式》,地質出版社,1995年
  《北祁連山構造—火山岩漿—成礦動力學》,中國大地出版社,2001年
發表論文70餘篇。
  李向民、馬中平、孫吉明等,阿爾金斷裂南緣約馬克其鎂鐵-超鎂鐵岩的性質和年代學研究,岩石學報,2009年,第25卷,第四期。
  李向民、馬中平、孫吉明等,甘肅白銀礦田基性火山岩LA-ICP-MS U-Pb同位素年代學,地質通報,2009年,第28卷,第七期。
  李向民、夏林圻、夏祖春等,天山地區新元古代—早寒武世火山岩地球化學和岩石成因,岩石礦物學雜誌,2006年,第25卷,第5期。
  李向民、夏林圻、夏祖春等,企鵝山群火山岩的地球化學特徵和構造環境,西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年,第37卷,第1期。
  李向民、余吉遠、王國強等,甘肅北山紅柳園地區泥盆系三個井組和墩墩山群LA-ICP-MS鋯石 U-Pb測年及其意義,地質通報,2011年,第30卷,第10期。
  李向民; 董雲鵬; 徐學義中天山南緣烏瓦門地區發現蛇綠混雜岩,地質通報,2002年,第21卷,第6期。
  李向民、夏林圻、夏祖春等,東天山企鵝山群火山岩鋯石U-Pb年代學,地質通報,2004年,第23卷,第12期。
  李向民、夏林圻、夏祖春等,東天山石炭紀企鵝山群火山岩岩石成因吉林大學學報( 地球科學版) ,2006 年,第36 卷,第3 期。
  李向民、彭禮貴、任有祥等,折腰山礦床蝕變岩筒特徵研究,礦床地質,1998年,第17卷。
  李向民、彭禮貴、任有祥、李玉忠等,斷裂系統與折腰山礦床成礦的關係,西北地質,1998年、第19卷、第三期。
  李向民、彭禮貴,甘肅白銀礦田礦床成礦模式,礦床地質,2002年,第21卷。
  李向民、董雲鵬、徐學義、夏林圻、張國偉等,中天山南緣烏瓦門地區發現蛇綠混雜岩,地質通報,2002年,第21卷,第6期。
  李向民、彭禮貴、任有祥,白銀廠式塊狀硫化物礦床找礦突破的反思,西北地質,2003年,第36卷,第二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