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原創科學童話大系》是“十二五國家重點圖書出版規劃”項目,是中國科協繁榮科普創作資助計畫項目。計畫出版五至六輯。“大系”將把我國近百年來的科學童話名篇、名著全都展現給少兒讀者及其家長、老師,也是研究我國科學童話發展史的珍貴資料庫,這對繁榮我國的科學童話創作和普及科學知識、弘揚科學精神、激發少年兒童創新意識將起到積極推動作用。
基本介紹
- 書名:中國原創科學童話大系:魔影
- 出版社:長江少年兒童出版社
- 頁數:194頁
- 開本:16
- 品牌:湖北少年兒童出版社
- 作者:宗介華
- 出版日期:2014年5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56004676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開篇
一揪心的往事
二怪影
三誰是盜賊
四原來是它
五誰泄露了天機
六月下傳藝
七被賣了高價的陶陶
八大搜查
九媽媽的眼睛
十如何是好
十一陽謀
十二調虎離山計
十三又鬧絕食
十四討飯的郎中
十五一波未平一浪起
十六有愛心的孩子
十七謎底是什麼
十八竄天明星
十九仇恨的記憶
二十陷阱
二十一冒名頂替
二十二絕技
二十三灑淚還鄉
二十四人呢
二十五峰之巔
科學童話是童話的升華(代後記)
後記
1
童話+科學(知識)=科學童話(或知識童話)。
科學童話不好寫。因為你只有在寫好童話的基礎上才會寫科學童話。反之,如果只會寫童話,而不懂科學,也寫不好科學童話。但科學童話的“科”字,也不是隨便“貼”到童話中去的。那是有機地融合,成為一個完美的整體。
2
說起來,我與科學童話還是很有緣分的。
1980年9月3日,《中國少年報》上發表了我的第一篇科學童話《粗心的小蜻蜓》。正由於有了這篇作品,在這之前的1980年夏,《中國少年報》在承德召開的青年作者座談會邀請了我參加。這是我第一次走出家門參加兒童文學創作筆會。1981年5月29日,《光明日報》上發表了我的第二篇科學童話《黃鼠狼的絕招》。不久,報社轉給我一封山西小朋友的來信,指責我不該誇獎害獸黃鼠狼,因為它吃過她家的老母雞。我給她回了一封信,並講明科學童話與童話的區別在於還原動物的真正屬性,其實黃鼠狼對人功大於過,是益獸……
3
後來,我寫的作品多了,出的書多了,對科學童話有點冷落了,其實,我的心中仍在想著它。
1988年3月1日,我寫了一篇《1+1=3》的短文,發表在《北京晚報》上,內容是談文藝+科學=科學文藝。其實,這和童話+科學=科學童話是一個意思。
後來,越來越多的人同意了我的這個公式。
4
屈指算來,在我已出版的近40部兒童文學作品中,科學文藝還是占了一定份量的。在這裡,既有科幻小說,也有科學童話,還有科學詩,科學兒歌等。在妙趣橫生的故事當中融進一定的科學知識,小讀者們讀起來就更有味道。
我的科幻小說《微波犬》被語文出版社出版的《國小語文課外閱讀》選入五年級“同步閱讀”之中,受到了小讀者的歡迎。
也許,這就是科學文藝的魅力吧1
5
我寫的《魔影》是一部介紹馴獸知識的長篇科學童話,它融進了豐富多彩的馴獸知識。應該說,這些知識都是真實的。
也許有的讀者會問:您是耍猴子的嗎?還是耍狗熊的?怎么對馴獸那么熟悉呢?
我要愉快地告訴你:我一不耍猴子,二不耍狗熊,我是耍筆桿子的作家。
早在20世紀80年代,當時我在北京市豐臺區文化局工作,接待過河南省清豐縣一個馬戲團來豐臺演出。出於好奇,我就問長問短,並記錄了不少馴獸知識。不久,我為《中國青年報》寫了一篇知識小品:《怎樣訓練動物表演》。
後來,黑龍江省齊齊哈爾馬戲團來北京演出,我又好奇地前去採訪。當問到馴獸方法時,一位馴巴狗的女演員說:“您有時間看看《中國青年報》上的一篇文章吧,題目叫《怎樣訓練動物表演》,我們就是那么訓的。”
哇,我立刻明白了,馴獸的方法是相通的!
至此,我才敢大膽地寫起了《魔影》這本書。
願小讀者們喜歡《魔影》,喜歡馴獸,喜歡童話的升華——科學童話,讓自己的生活更美好!
宗介華
2013.10.28北京
序言
1920年9月1日出版的《新青年》雜誌第8卷第1期上,刊登了陳衡哲寫的科學童話《小雨點》。這是至今所能看到的最早公開發表的白話文科學童話作品之一。
1936年至1937年,《中學生》雜誌上連續發表了我國科學文藝的開拓者和奠基人高士其寫的《菌兒自傳》。這是我國第一部中篇科學童話,也是一部科學性、思想性和文藝性完美統一的經典之作。
從1920年到1949年,我國從事科學童話創作的作家有陳衡哲、韓襄、賀宜、呂夢周、董純才、高士其、郭以實、何公超、金近、施雁冰等。其中尤以董純才創作的《鳳蝶外傳》和《狐狸夫婦歷險記》最為著名,被人譽為中國科學童話的“奠基之作”。
新中國成立以後,20世紀50年代中葉,黨中央先後發出了“繁榮兒童文學創作”和“向科學進軍”的號召。於是,科學童話創作猶如注射了興奮劑,蓬蓬勃勃地發展起來了。
經歷“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之後,1978年召開了全國科學大會和少年兒童讀物工作座談會、科普創作座談會,更多的科學家和作家投身到科學童話的創作中來,從事科學童話寫作的人一天比一天多起來,發表科學童話的陣地遍地開花,中央及各省市的科技報刊紛紛刊登科學童話,《我們愛科學》、《智慧樹》、《少年科學畫報》、《少年科學》、《兒童時代》等雜誌,還專門辟出專欄。更有影響的是,《人民日報》、《新觀察》都開始注意和提倡科學童話創作,先後發表了老作家袁靜等寫的科學童話。
人們欣喜地看到,這一時期作者的視野開闊了,跳出了從生物世界擷取題材的小圈子,開始注意到涉及數學、物理、化學、地質、電子、環境保護、生態平衡等基礎科學和新科技知識方面的題材,作家從不同角度,運用不同的表現手法,反映了當代科學童話的風格和寫作特點。這些科學童話,不但傳播了科學知識,啟迪了智慧,發展了想像力,也對廣大讀者進行了心靈美的教育。
科學童話具有雙重魅力。它是童話,充滿幻想,十分迷人;它又傳播科學,給人智慧,十分誘人。孩子們讀了它,就如著名科普作家鄭文光說的那樣;“會鍛鍊出一雙敏銳的眼睛,一個愛問‘為什麼的頭腦,一種力圖窺探物質世界奧秘的意志;他會逐漸學會觀察他周圍的豐富世界;他就有可能成為一個愛學習、愛思索、熱愛科學、熱愛大自然的人。”
我們將近百年來我國原創科學童話的精品力作選人這部叢書中,它似一個百花園,可以讓小讀者們盡情地欣賞品味;又似一個科學宮,可以讓小朋友們穿越時空,上天人地,漫步遨遊;當然,它也是一個資料庫,對於家長、童話作者和少年兒童教育工作者來說,可以到這裡來學習、借鑑和研究,為繁榮科學童話創作添磚加瓦。
祝我國的科學童話創作更加興旺!
中國原創科學童話大系高端編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