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區域經濟成長收斂性分析

中國區域經濟成長收斂性分析

《中國區域經濟成長收斂性分析》是一篇政治經濟學專業的博士論文,作者管曉明,就讀於南開大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區域經濟成長收斂性分析
  • 作者:管曉明
  • 副題名:基於要素集聚的解釋
  • 導師:陳宗勝指導
  • 學科專業政治經濟學
  • 學位級別:博士論文
  • 學位授予單位:南開大學
  • 學位授予時間:2007
  • 關鍵字:區域經濟 經濟成長
  • 館藏號:F127
  • 館藏目錄:2009\F127\38
中文摘要
經濟成長和區域差距問題一直是經濟學理論和實證重點研究的對象,促進經濟成長、縮小區域差距是各國追求的目標,區域經濟成長收斂性問題的研究則將這兩大任務有機統一起來。 經濟快速增長與地區收入差距持續擴大並存是中國當前最大的經濟現實。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特別是市場化進程的加快,中國經濟成長的質量和效益得到明顯提高,資本、勞動力等生產要素在市場機制引導下向生產效率高的東部地區發生集聚,使得東部沿海地區與中西部內陸地區之間的差距不斷擴大,嚴重影響了中國經濟的持續穩定增長和社會的和諧發展。如何縮小區域間差距、實現區域經濟收斂性增長已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 新古典和新增長等傳統增長理論在研究經濟成長收斂性問題時,以要素邊際收益遞減或不變以及要素可以無成本在區域間瞬時流動為假定前提,沒有將空間集聚因素納入到理論模型中,不能解釋經濟集聚對區域經濟成長收斂性的影響。本研究則試圖克服這一缺陷,借鑑空間經濟成長集聚理論,構建要素集聚產生的集聚效應及擴散效應的作用機制,從新的視角對中國區域經濟成長收斂性加以分析。 與傳統集聚理論將勞動力流動集聚作為影響區域經濟成長收斂性的核心因素不同,本研究針對中國勞動力相對過剩而資本稀缺的現實,重點從資本集聚角度對區域經濟成長收斂性進行理論和實證分析,並將資本集聚分為三種類型全面加以考慮,即分別從區域內部資本的自我積累和創造、區域間資本的流動、 FDI區域集聚程度的差異三個方面對資本集聚及其對區域經濟成長收斂性的影響加以考察分析,彌補了現有研究的不足。要素集聚產生的集聚力和擴散力具體是通過產業的集聚及擴散實現的。本研究通過對中國第二產業尤其是加工製造業空間集聚情況及製造業空間同構性情況進行測度,得到第二產業向東部地區集聚產生的集聚效應的發揮以及區域之間產業同構性對擴散效應的抑制共同促成中國兩俱樂部收斂格局的結論,從而為實現產業合理化布局、產業結構升級及區域經濟持續協調發展提供了政策依據,這也是本研究的一大創新之處。 本研究從要素集聚角度對中國區域經濟成長收斂性進行了理論分析和實證檢驗,大致按照以下邏輯思路展開論述: 第一章導論,簡要介紹本研究的選題背景、目的、整個研究使用到的方法、創新點及不足之處。 第二章是對經濟成長收斂性問題的理論綜述。分別對新古典、新增長理論以及經濟集聚理論對經濟成長收斂性問題的論述作了評述,為從集聚角度研究區域經濟成長收斂性提供了理論支持。 第三章是對中國1952年以來不同時間段、不同區域範圍的經濟成長收斂性情況的全面測度,得到中國經濟成長收斂性僅存在於特定時間段和特定區域、改革開放後東部與中西部地區呈現出明顯的兩俱樂部收斂等結論。 作為承上啟下的第四章,對改革開放後中國區域經濟成長收斂性情況進行了因素分解分析,得到第二產業向東部省份集聚的不斷強化是促成中國經濟成長兩俱樂部收斂的主要原因,從而為下文從經濟集聚角度研究中國區域經濟成長收斂性做了鋪墊。 第五章從要素集聚、重點從資本的集聚入手,分析資本等要素集聚產生的集聚力和擴散力對產業集聚及產業擴散的作用機理,從要素集聚導致產業集聚及擴散角度考察影響區域經濟成長收斂性的因素和收斂機制。 第六、七章是對要素集聚、產業集聚與中國區域經濟成長收斂性關係的實證檢驗。第六章重點從資本集聚出發,考察改革開放以來三種類型的資本集聚以及由資本集聚引致的勞動力集聚對區域經濟成長的影響,並對要素集聚與經濟效率改善作了模型上的分解說明。第七章從產業集聚角度分析其對區域經濟成長收斂性的影響,得到第二產業向東部地區集聚產生的集聚效應的發揮以及區域之間產業同構性對擴散效應的抑制共同促成中國東部與中西部兩俱樂部收斂格局的結論。 第八章是結論和政策建議部分,提出儘快實現資本等要素在中西部地區的集聚機制、加大財政對中西部地區的支持力度、引導區域產業合理布局、充分發揮產業集聚力和擴散力等政策建議,實現中國經濟成長由當前的兩俱樂部收斂向全國範圍的收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