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公益林生態補償機制研究

中國公益林生態補償機制研究

《中國公益林生態補償機制研究》是2019年11月1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李國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公益林生態補償機制研究
  • 作者:李國志
  •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010211503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本書首先基於公益林生態產品的重要性及公共物品特性背景,闡述實行公益林生態補償的必要性,並據此提出本書研究選題“中國公益林生態補償機制研究”。其次,從經濟學、生態學、方法論等視角對公益林生態補償相關的理論基礎進行詳細論述,並通過文獻研究、史料查找等方法對中國公益林建設和生態補償的政策演進進行系統歸納和整理,在此基礎上,構建出公益林生態補償機制的基本運行框架。然後,根據生態補償機制運行框架內容,對公益林生態補償主客體界定及博弈關係、公益林生態補償標準測算(浙江省為例)、公益林生態補償資金分攤機制、公益林生態補償契約設計及激勵機制等內容進行理論和實證研究。接下來,對部分國家公益林(森林)生態補償的典型做法和案例進行總結和分析,並提出一些有利於中國公益林生態補償機制構建的經驗啟示。最後,基於前述分析研究結論,提出針對性的對策建議,並給出了未來進一步研究的方向。

圖書目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二章 公益林生態補償相關概念及理論基礎
一、公益林生態補償相關概念
(一)林業中的補助與補償
(二)公益林與公益林建設
(三)生態補償
(四)公益林生態補償
(五)公益林生態補償機制
二、公益林生態補償的理論基礎
(一)生態系統服務理論
(二)外部性理論
(三)公共物品理論
(四)可持續發展理論
(五)博弈和演化博弈論
第三章 中國公益林建設及生態補償政策演進
一、中國林業發展歷程及現狀
(一)中國林業建設發展歷程
(二)中國林業發展現狀
二、中國森林生態效益補償政策演進
(一)第一階段:早期實踐與思想萌芽階段
(二)第二階段:摸索前進與政策準備階段
(三)第三階段:試點階段
(四)第四階段:實施階段
三、中國公益林區劃界定現狀
(一)公益林區劃界定發展歷程
(二)國家級公益林的區劃範圍
(三)公益林區劃界定結果
第四章 公益林生態補償機制的理論框架
一、公益林生態補償機制建立的原則
(一)補償主客體確定的原則
(二)生態補償實施的原則
二、公益林生態補償機制的構成要素
(一)補償主體
(二)補償客體
(三)補償標準
(四)補償模式
(五)補償方式
三、公益林生態補償的配套機制
(一)補償資金分攤機制
(二)利益主體激勵約束機制
(三)生態補償政策評價機制
(四)生態補償實施的保障機制
四、公益林生態補償機制的基本框架
第五章 公益林生態補償主客體界定及博弈關係
一、公益林生態補償主客體界定
(一)各國有關生態補償主體規定
(二)公益林生態補償的利益相關者
(三)公益林生態補償的主客體確定
二、公益林生態補償主客體的演化博弈
(一)研究假設
(二)模型構建
(三)演化博弈分析
(四)結論與建議
三、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的演化博弈
(一)研究假設
(二)模型構建
(三)演化路徑與複製動態分析
(四)結論與建議
第六章 公益林生態補償標準研究——以浙江省為例
一、公益林生態補償標準的理論機理
(一)公益林經營利用與價值補償
(二)公益林補償標準的福利經濟學分析
二、公益林生態補償標準確定的依據
(一)以公益林生態系統價值為依據
(二)以公益林經營成本為依據
(三)以公益林建設者受償意願為依據
(四)公益林生態補償標準計算的代表性觀點
三、浙江省公益林生態補償標準的實證研究
(一)最低補償標準
(二)最高補償標準
(三)適宜補償標準
四、浙江省公益林生態補償標準預測及現實分析
(一)浙江省公益林生態補償標準預測
(二)浙江省公益林生態補償標準的現實分析
第七章 公益林生態補償資金分攤機制
一、公益林生態補償資金分攤的必要性與可行性
(一)公益林生態補償資金分攤的必要性
(二)公益林生態補償資金分攤的可行性
二、公益林生態補償資金分攤方法說明
(一)常用的資金分攤方法
(二)公益林生態補償資金分攤方法
三、公益林各種具體效益占總效益的比重
(一)層次分析法基本步驟
(二)判斷矩陣及權重計算結果
四、補償主體在公益林單項效益補償中所承擔的比重
(一)結構熵權法基本步驟
(二)問卷調查及權重計算
五、公益林生態補償資金分攤權重
第八章 公益林生態補償支付意願及受償意願
一、城鎮居民對公益林生態補償的支付意願(WTP)
(一)城鎮居民對公益林生態補償付費問題的提出
(二)研究方法、變數選擇及模型構建
(三)數據來源及樣本特徵
(四)城鎮居民支付意願結果及分析
二、農戶對公益林生態補償的受償意願(WTA)
(一)農戶公益林受償意願問題的提出
(二)研究區域、研究方法與假設
(三)數據來源、模型構建與變數說明
(四)農戶受償意願研究結果與分析
三、研究結論及政策建議
(一)研究結論
(二)政策建議
第九章 公益林生態補償契約設計與激勵約束機制——以退耕還林為例
一、退耕還林生態補償契約設計問題的提出
二、退耕還林生態補償契約模型假設
三、退耕還林生態補償契約模型構建及分析
(一)對稱信息下的最優契約
(二)不對稱信息下的最優契約
(三)造林產量機率對生態補償額度的影響
四、退耕還林生態補償激勵約束機制構建
(一)退耕還林生態補償對農戶激勵性較弱
(二)退耕還林生態補償激勵機制構建
(三)退耕還林生態補償約束機制構建
第十章 公益林生態補償的國際經驗及借鑑
一、歐盟的森林生態補償制度
(一)LIFE環境金融工具
(二)政府提供林業補貼的措施
(三)森林生態標籤認證措施
(四)森林碳匯交易措施
(五)在森林生態補償過程中實施公眾參與
二、日本的公益林補償政策工具
(一)自願型政策工具
(二)強制型政策工具
(三)混合型政策工具
三、美國的森林生態效益補償制度
(一)美國林業制度體現的可持續發展原則
(二)土地休耕保護計畫
(三)鼓勵私有林發展
(四)積極發展森林碳匯
四、哥斯大黎加森林生態補償制度
(一)森林生態補償制度概況
(二)生態系統服務的付費者
(三)森林生態補償制度的實施及效果
五、國外森林生態補償的啟示
(一)完善相應的立法
(二)明晰公益林生態效益的產權
(三)豐富並完善補償措施
(四)為公益林生態效益市場補償提供政策支持與技術服務
附表
參考文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