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節日》是2018年北京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劉敬余。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傳統節日
- 作者:劉敬余
- 出版時間:2018年
- 出版社: 北京教育出版社
- ISBN: 9787570404414
《中國傳統節日》是2018年北京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劉敬余。
中國傳統節日,是中華民族悠久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傳統節日的形成,是一個民族或國家的歷史文化長期積澱凝聚的過程。中華民族的古老傳統節日,涵蓋了原始信仰、祭祀文化、天文曆法、易理術數等人文與自然文化內...
節日起源 (主詞條:中國傳統節日由來)中國傳統節日大抵起源於先秦時代,而基本定型於兩漢時期,如元旦、元宵、寒食、端午、七夕、重陽等,這不僅是因為“漢承秦制”,更重要的是國家的統一、社會的安定,提供了各種節日風俗得以進一步發展定型的土壤和條件。歷經魏晉南北朝、隋唐到宋,中國傳統節日經歷了它劃時代的...
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也是漢族最重要的祭祀節日之一,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掃墓俗稱上墳,祭祀死者的一種活動。按照舊的習俗,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後叩頭行禮祭拜,最後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詩人杜牧的...
春節,也稱為“年”、“過年”,是中國傳統節日中最隆重、最熱鬧的一個節日。春節歷史悠久,由上古時代歲首祈歲祭祀演變而來。萬物本乎天、人本乎祖,祈歲祭祀、敬天法祖,報本反始也。春節的起源蘊含著深邃的文化內涵,在傳承發展中承載了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在早期觀象授時時代,以“斗柄回寅”為歲首;終而復始...
又稱為“上元節”(Lantern Festival),上元佳節、小正月、元夕或燈節。是中國傳統節日之一,亦是漢字文化圈的地區和海外華人的傳統節日之一。元宵,原意為“上元節的晚上”,因漢歷(農曆)正月十五“是上元節”。主要活動是晚上的吃湯圓賞月,後來節日名稱也演化為“元宵節”。將從除夕開始延續的慶祝活動推向又一...
節日起源 七夕最早來源於人們對自然天象和時間的崇拜。早在《詩經》時代,人們就對牛郎織女的天象有所認識,在東漢時就出現了人格化的描寫:“織女七夕當渡河,使鵲為橋。”古代中國人把日、月與水、火、木、金、土五大行星合在一起叫“七曜”,以“七曜”計算現在的“星期”。七數在民間表現在時間上階段性,在計算...
重陽節在歷史延續過程中,既融合了眾多民俗事項,也融合了眾多文化內涵,是雜糅多種民俗為一體的中國傳統節日。慶祝重陽節一般會包括出遊賞景、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采中草藥、擺敬老宴、吃重陽糕、製藥酒養生、飲菊花酒等活動。重陽是“清氣上揚、濁氣下沉”的時節,地勢越高清氣越聚集,於是“重陽登高暢享清氣”便成了...
吃元宵,是中國古老的一個傳統節日習俗,意喻團團圓圓、平平安安。多在元宵節吃,也有當點心吃,一般有多種餡料,其中黑芝麻餡的最為常見,元宵除了一般種類的,還有酒釀小圓子等種類。 送燈 送燈,又稱送花燈,中國傳統民俗。即在元宵節前,娘家送花燈給新嫁女兒家,或一般親友送給新婚不育之家,以求添丁吉兆,因為“燈...
中元節,為道教所稱,佛教稱為盂蘭盆節,民間俗稱鬼節、七月半,又稱亡人節、七月半。中元節是中國傳統祭祀節日之一,帶有祭祖和感恩的雙重功能,孝文化是其精神核心,也是中國傳統民俗節日中特殊的存在,它是中國人對逝去父母以及親人表達孝敬、思念的重要節日。中元節作為中國傳統四大祭祀節日之一,中元節同時具備儒、...
傳統節日的形成過程,是一個民族或國家的“歷史文化長期積澱凝聚的過程”。中華傳統節日,是從遠古先民時期發展而來,從這些傳承的世俗民風節日裡,清晰地記錄著中華民族的“豐富而多彩的社會生活文化內容”。自2008年起,國家法定節假日中,新加了清明、端午、中秋三個傳統節日。除夕 ——年獸的傳說 相傳,中國古時候...
龍抬頭(農曆二月二日),又稱春耕節、農事節、青龍節、春龍節等,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龍”指的是二十八宿中的東方蒼龍七宿星象,每歲仲春卯月(斗指正東)之初,“龍角星”就從東方地平線上升起,故稱“龍抬頭”。蒼龍七宿的出沒與降雨相互對應,古人認為是龍掌管著降雨,而降雨又決定著農耕收成,農耕的...
寒食節,中國傳統節日,在夏曆冬至後的105日,清明節前一二日。是日初為節時,禁菸火,只吃冷食。並在後世的發展中逐漸增加了祭掃、踏青、鞦韆、蹴鞠、牽勾、鬥雞等風俗,寒食節前後綿延兩千餘年,曾被稱為中國民間第一大祭日。寒食節是漢族傳統節日中唯一以飲食習俗來命名的節日。寒食節起源,據史籍記載:春秋...
《路南(今石林縣)州志》記載:“六月二十四日夜,束薪為燎,以腥肉為牲,互相饋贈,謂之星回節,俗稱火把節”。是中國西南彝族人民心中最為隆重和盛大的民族傳統節日,類似於漢族的春節,完整的記載始見於元代李京的《雲南志略》:“六月二十四日通夕以高竿縛火炬照明”。陸次雲在《峒溪縣誌》中也說“六月...
小年(Xiao Nian),中國傳統節日,也稱“交年節”、“灶神節”、“祭灶節”、“小年下”、“小年節”等。中國幅員遼闊,南北各地風俗有較大差異,由於各地風俗不同,被稱為“小年”的日子也不盡相同。南方大部分地區是臘月二十四,北方大部分地區是臘月二十三,江浙滬地區把“臘月二十四”和“除夕前一夜”都稱為...
在貴州省望謨縣,從2009年起,每年都大力舉辦中國·望謨“三月三”布依族文化節,集中展示布依族的民族文化,已經成為當地民族文化品牌。2011年6月,貴州省望謨縣布依族“三月三”被納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2014年,“三月三”被列為廣西的法定民族傳統節日,“壯族三月三”被列入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
隨著時間推移,節日的內涵和慶祝方式也在發生著變化。發展時期 先秦時期 就節日風俗而言,許多節日元素早在上古時代已經出現了萌芽。中華文明起源於農耕文明,人們“敬天道而事之”,根據日月升落、季節變換安排生產生活,因此中國傳統節日大多與節氣相聯繫,在人類生活中刻下時間刻度。大部分傳統節日形成於上古時代,先秦...
中和節,中國民間傳統節日,日期是農曆二月初二,不過當時的日期是在農曆二月初一,隨著歷史的演化,改為二月初二。相傳“中和節”是唐代設立的節日,始於唐德宗貞元五年(789)。由於農曆二月初二是“龍抬頭”,也是民間祭社(土地神)的“社日節”,所以中國民間常常將“中和節”與“龍抬頭”等節日混為一個節日。“...
節日復興 近些年,各地愛好傳統文化的年輕人,自發的恢復傳統的花朝節活動。後來影響到一些著名景區,像杭州西溪濕地景區從2011年起,每年都會舉辦花朝節活動。2016年3月10日,中國傳統農曆二月初二,是漢族傳統節日花朝節。當天,在位於江西廬山西海核心的花源谷景區,桃花、海棠花、櫻花競相綻放,成為一片絢爛的鮮花海洋...
人日,又稱人節、人慶節、人口日、人七日等,每年農曆正月初七是古老的中國傳統節日。傳說女媧初創世,在造出了雞狗豬羊牛馬等動物後,於第七天造出了人,所以這一天是人類的生日。漢朝開始有人日節俗,魏晉後開始重視。古代人日有戴“人勝”的習俗,人勝是一種頭飾,又叫彩勝,華勝,從晉朝開始有剪彩為花、...
中國民間有“開門爆竹”一說。即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家家戶戶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嗶嗶叭叭的爆竹聲除舊迎新。爆竹是中國特產,亦稱“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放爆竹可以創造出喜慶熱鬧的氣氛,是節日的一種娛樂活動,可以給人們帶來歡愉和吉利。隨著時間的推移...
在海外,至今仍有許多華人社團保留著耍龍燈的古老傳統,常為當地節日賽會演出。地方活動 大年活動均以除舊布新、迎禧接福、拜神祭祖、祈求豐年為主要內容。四川,貴州等部分地區指農曆十四(即元宵前一天)為大年。有些地區只指臘月三十為大年。中國人的傳統里有各種形形色色的飯局,但天字一號重要的當屬大年三十...
不少民族節日已有幾百年的歷史,有的甚至經歷了上千年的歲月,成為深深植根大地上的一種文化現象,也是需要進一步挖掘的文化寶庫。節日起源 民族節日多出於民間傳說故事,各民族人民為紀念故事中的人和事,產生了本民族的節日。節日習俗 漢族 漢族的四大傳統節日 春節、清明節、端午節與中秋節被稱為中國漢族的四大傳統...
《中國人的20個傳統節日》是2011年經濟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中華傳統節日,是一個民族或國家的歷史文化長期積澱凝聚的過程,我國的傳統節日,無一不是從遠古發展過來的,從這些流傳的節日風俗里,還可以清晰地看到古代人民社會生活的精彩畫面。內容介紹 《中國人的20個傳統節日》介紹了包括二月二、花朝節、上巳節、...
”自從佛教傳入中國,各寺院都用香谷和果實做成粥來贈送給門徒和善男信女們。臘八這天,各寺院舉行法會,效法佛陀成道前牧女獻乳糜的典故,用香谷和果實等煮粥供佛,名為臘八粥。傳說喝了這種粥以後,就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因此,臘八粥也叫“福壽粥”、“福德粥”、和“佛粥”。“臘八”本為佛教節日,後經歷代...
《中國傳統節日》是貴州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沈媛媛。內容簡介 中國傳統節日,是中華民族悠久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從遠古先民時期發展而來的中華傳統節日,不僅清晰地記錄著中華民族先民豐富而多彩的社會生活文化內容,也積澱著博大精深的歷史文化內涵。本書採用中日雙語對照的編寫模式,重點...
河燈節,是一種漢族民間祭祀及宗教活動,放河燈用以對逝去親人的悼念,對活著的人們祝福,常在每月初一、十五和逝世忌日進行。道教、佛教等宗教活動常在農七月十五舉行。節日介紹 每年農曆七月十五日為中國的傳統節日河燈節。由“盂蘭節”,“中元節”逐漸演變而來,也稱“鬼節”。是中國祭奠先人的傳統日子。俗話說:“...
“七節”指的是春節、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陽七大傳統節日。定義 (1)春節,時在農曆正月初一日,即農曆新年。古稱元日、元旦、正旦等,辛亥革命後改稱“春節”。春節習俗主要包括:辦年貨、貼春聯、吃年夜飯、放鞭炮、給壓歲錢、祭祖、拜年等。春節是周而復始的“年”的節點,在自然與人文兩個方面...
據統計,端午節的名稱在中國所有傳統節日中叫法最多,達二十多個,如有端陽節、重午節、龍舟節、正陽節、端五節、重五節、當五汛、天中節、夏節、上日、五月節、菖蒲節、天醫節、草藥節、浴蘭節、躲午節、屈原日、女兒節、午日節、地臘節、詩人節、龍日節、粽子節、五黃節、解粽節、端禮節等。天象寓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