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信用制度建設

中國信用制度建設

《中國信用制度建設》是2003年經濟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潘金生,安賀新,李志強。

基本介紹

  • 書名:中國信用制度建設
  • 作者:潘金生,安賀新,李志強 主編
  • ISBN:9787505835825
  • 頁數:399
  • 出版社:經濟科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3-7-1
  • 裝幀:平裝
  • 字數:310000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該書從始至終貫徹誠信理念,以銀行信用為主線,針對中國普遍存在信用缺矢的現狀,以史為鑑,構建和完善適應市場經濟要求的中區的信用制度。
該書分為三篇:上篇——信用與信用制度理論。研究信用與信用制度內涵與外延、特點、功能,信用制度歷史沿革及其對比,分析信用制度對經濟發展的工、負作用。闡述中國信用制度的建立、中國信用制度的缺失表現、中國信用制度缺失的危害及其根源,論證信用制度建設的必要性;針對當前形勢,預測未來,在經濟全球化。金融自由化新形勢下,如何構建一個統一、公開、公平的現代信用制度。中篇——現代信用制度建設的微觀分析、政府、企業和自然人是信用活動中的微觀主體。微觀主體的信用制度建設是現代信用制度建設的基石。本篇運用國際上先進的計量分析方法(如層次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多元回歸分析、離散性機率分析等),分析微觀主體的信用風險評級制度、信用風險量化制度、額度授信控制制度和信用風險組織制度。
下篇——現代信用制度建設的巨觀分析。也就是從巨觀層面上對建立現代信用制度所需要的法律環境的建設、政策環境的建設和人文環境的建設進行深人分析。本篇首先突出分析現代信用制度建設的法律基礎。分析信用、信用制度與法律的關係,現代信用制度的法律架構;中國加人WTO後信用法制調整和建設等。其次,現代信用制度的政策環境建設主要分析現代信用制度建設的政策環境,其中,根據一國的國情突出分析政府職能的重新定位和職能的轉換。並對以政府為主體的信用體系和以社會為主體的信用體系進行比較,提出中國現代信用制度建設的模式。再次,現代信用制度的人文環境建設,主要論述信用制度與道德的關係,以及如何逐步在全社會形成誠信為本、操守為重的良好風尚。

作者簡介

潘金生,1941年生於天津。1963年畢業於天津財經學院財政金融系金融專業。先後在中央財政金融學院金融系、中央財經大學金融系任教。現任中央財經大學金融系教授,兼任北京市金融學會理事,全國和北京市高等教育自不考試課題委員。主要著作有:《比較銀行法》、《現代金融通論》、《中央銀行概述》、《證券投資理論與實務》、《中央銀行金融監管比較研究》等。
安賀新,河北省丰南市人,1986年獲河北財經學院商業經濟經濟學學士學位,1998年獲中央財經大學金融系經濟學碩士學位,現為中央財經大學經濟管理系在讀博士生。1986-2000年曾在河北省廣播電視大學經濟系任教、講授過企業管理和金融兩個專業的多門課程,副教授職稱。主要學術成果有《股票交易實務與股市分析》、《金融市場學導文》以及10餘篇在核心刊物上發表的學術論文。
李志強,1976年10月生於山東省孝義市,現就職於中國建設銀行總行風險管理部。1998年獲西安交通大學管理學院工學學士學位,2001年於中央財經大學獲得金融學碩士學位。先後在《經濟日報》、《金融時報》、《投資研究》、《財經》等刊物上發表論文多篇。

圖書目錄

前言
上篇 信用制度理論與實證分析
第一章 信用與信用制度理論
第一節 信用
第二節 信用制度
第二章 中國信用制度的沿革
第一節 鴉片戰爭前舊中國的信用制度
第二節 鴉片戰爭後舊中國的信用制度
第三節 新中國的信用制度
第三章 中國信用制度的狀況分析
第一節 信用缺失的狀況
第二節 信用缺失的危害
第三節 信用缺失原因的分析
中篇 信用制度建設的微觀分析——構建科學的信用風險控制體系
第四章 信用風險管理體系
第一節 信用風險管理流程控制
第二節 建立信用風險管理的組織結構和文化
第三節 完善我國商業銀行信用風險管理體制的建議
第五章 信用風險管理方法及範式
第一節 信用分析與評估技術
第二節 信用風險評估一體化技術
第三節 信用風險評估的範式
第六章 信用風險評級制度
第一節 信用風險評級的重要意義
第二節 企業信用風險評級體系的指標選擇及指標體系的結構化設計
第三節 其他風險主體的評級
第七章 信用風險量化技術
第一節 信用風險量化的基本概念
第二節 信用風險度量法的基本分析框架
第三節 基於信用風險管理的投資組合最佳化
第八章 信用限額制度
第一節 額度授信的概念和基本流程
第二節 商業銀行授信紙額度的系統量化模式
第三節 商業銀行授信用風險管理模式的誤區及改進措施
第四節 額度授信管理模式的最新進展
下篇 信用制度建設的巨觀分析——信用制度與道德規範、法律環境、政策環境的關係
參考文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