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佛教與儒道思想》是宗教文化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洪修平
基本介紹
- ISBN:9787801236227
- 作者:洪修平
- 出版社:宗教文化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4年8月1日
- 頁數:404
- 定價:25.8
- 裝幀:平裝(無盤)
- 叢書:寶慶講寺叢書·中國佛教學者文集
《中國佛教與儒道思想》是宗教文化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洪修平
《中國佛教與儒道思想》是宗教文化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洪修平內容簡介本書共從筆者有關佛教研究論文中選取22篇。本書內容包括:佛教般若思想的傳入和魏晉玄學的產生、也談兩晉時代的玄佛合流問題、僧肇“三論”解空的哲學體系初探...
儒釋道,“儒”指的是儒家,是孔子開創的學派,也稱“儒教”,曾長期作為中國官方意識形態存在,居於主流思想體系地位,其影響波及朝鮮半島、日本、中南半島等地區; “釋”是古印度(今尼泊爾境內)喬達摩·悉達多創立的佛教,悉達多又被...
《中國文化的基因:儒道佛家思想》是2014年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郝永 。內容簡介 《中國文化的基因:儒道佛家思想》內容上分四大部分,即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佛家思想以及三家思想的融合,這在內涵上首先是自足的。但邏輯...
佛教所以能在中國生長發展,其重要原因在於和中國固有的傳統思想文化相結合。而中國傳統的思想代表,基本上就是儒道兩家。應該指出,從佛教傳人中土那時起,儒道釋三家的相互影響就開始了。但是三者的融合,則是一個漫長的歷史過程。這個...
《中國儒佛道三教關係研究》是洪修平創作的宗教學著作,首次出版於2011年1月。該書圍繞儒佛道三教的“人學”核心,從三教的人學教化理論、三教關係的人學融合理論、三教的完人理想、三教人學的當代意義等方面,對三教關係歷史上的...
這本《儒道佛思想散論》,收集了我多年來研究儒、道、佛三家哲學思想的二十多篇論文。我覺得,要開創中國思想史、哲學史研究的新局面,首先就應當把目標放在聯繫實際上,為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文化這一光榮任務服務。因此,本書...
《道家思想與佛教》是2000年遼寧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日)蜂屋邦夫。本書致力於有關六朝時代儒、道、佛三教交流史的研究,是作者在東京大學任職的最後十餘年裡集中精力對中國道教的歷史進行的總結。內容介紹 目錄:序 樓宇烈 ...
本書正好填補了這一空缺,系統地論述了儒、道、佛美學思想及他們之間的關係,內容詳細,見解精闢,分析入理,論述嚴謹,便於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新的美學作參考。目錄 自序 原序 引言 第一章儒道佛美學思想的歷史文化淵源 第一節中華文化...
《國學中的國學:儒道佛人文思想論綱》是2013年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有限公司出版的書籍,作者是周立人。內容簡介 儒道佛的人文思想,向來被學界視為國學中的精粹,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正是鑒於這一點,周立人編著的《國學中的國學(...
它往往跟儒家聯合,與佛教抗爭。重視封建道德修養,認為倫理道德修養是修道成仙的必要條件;也不否定儒家的"修齊治平"思想,只是以其為末,而以成仙為本,有本末輕重之分。因此,在維護封建統治方面,儒道兩家的目的是一致的。這也是歷代...
當時儒道兩家學派有個明顯的共同趨勢就是道家往下層社會發展成民間道教;而儒家則在上層社會發展成了廟堂儒教。董仲舒的上書——“天人三策”為皇帝解決了疑惑,同時也標準著儒家文化的脫胎換骨。天人三策的核心內容就是“天人感應,君權...
四、居士佛學教育與近代思想/169 五、民元以後佛教專門學校的創辦/175 第七章 中國少數民族的佛教教育/183 一、雲南傣族的佛教教育/185 二、西藏地區的佛教教育/190 附錄/201 中國佛教的宗教美育/202 中國佛教教育在國外/210 參考文獻...
《佛教與儒道的衝突與融合》是2000年巴蜀書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彭自強。內容簡介 香港圓玄學院資助出版:本文以漢魏兩晉時期佛教與儒、道的衝突與融合作為研究對象,按照歷史的先後順序,力圖通過輸理佛教傳入中國後早期發展階段與儒、道...
二、儒家思想的實踐與發展 三、兩漢時期儒道關係史小結 第三章 儒、道、佛三教關係發生階段(漢末時期) 第一節 東漢人將佛陀視為神仙 第二節 漢末佛教漸具規模 第三節 牟子《理惑論》與三教碰撞的正式發生 第四章 儒、道、佛...
《中華文化叢書:中國佛教與道教》指出中國宗教徒信奉的主要有佛教、道教、伊斯蘭教、天主教和基督教(新教)。其中,道教產生於中國本土,對中華文化的產生和發展有著直接和根本的影響。其他教都是從國外傳播而來的,但由於佛教傳人中國的...
但魏晉以來,在玄學思潮中曾自覺爭論過“儒道異同”問題,而大體歸宿於“儒嘎產綜”或“將無同”,力圖論證“自然”和“名教”的統一,從整體學派的形式上實現孺、道綜家兼容式的互補。這種互補,還有其現實的社會基礎,中國封建社會中...
佛教中國化的特殊原因在於中國文化固有的強大包容力,中華民族有比較淡薄的宗教觀念,而佛教傳入時恰好又填補了我們古代哲學思想、性命修煉上的很多空白。在這些原因綜合作用下,終於誕生了佛教中國化的結晶,儒釋道三教融匯的禪宗。相關論文...
中國儒釋道的發展為西方宗教提供了宗教認同的模式。西方宗教與中國宗教還要進行更深層次的相互對話、相互學習。在中國歷史上,以儒教為國教、以佛教、道教為兩翼,三教互補,各得其所,大道並行不悖。此是中國宗教界的優良傳統,我們應當...
第一節 中國佛教的佛性理論 ---38 第二節 儒家的人性、心性學說 ---51 第三節 儒學影響佛教最大者是人性、心性論的思想內容 ---64 第四節 宋元佛教的倫理化傾向 ---72 第四章 頓悟見性與修心養性 ---77 第一節 反本...
以及“南北朝的《理惑論》,論儒釋道思想之一致;這些可以說是三教一致的最初意見”。以後“暨梁武之世,三教連衡”,三教一詞出現在文獻上的頻率也越來越高了。在兩晉南北朝時期,佛教和道教作為強大的社會存在已經無可置疑。時...
同時,荀子作為先秦諸子和儒家各派學說的集大成者,他那廣采各家學說之長的學風,對漢初思想的開展也有很大的影響。當時儒道兩家學派有個明顯的共同趨勢就是道家往下層社會發展成民間道教;而儒家則在上層社會發展成了廟堂儒教。“儒學”...
當代一些非儒學者根據民間口頭評論將儒釋道三家對中國發展貢獻做出如下評論:“治世道,亂世佛,由治入亂是儒家。”歷代變遷 漢朝以後,儒學在魏晉時期演變成玄學。唐代政權基本上以儒家思想為主導,但是也滲透了佛教和道教。宋代時發展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