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介紹
格桑仁珍上師慈悲開示:
中國簡史及各宗大義(之三)
二、
藏傳佛教史略說:
藏傳佛教,或稱藏語系佛教,屬北傳佛教,與漢傳佛教、南傳佛教並稱佛教三大地理體系,歸屬於大乘佛法之中,顯密並修,但以密宗金剛乘的傳承廣受注目。有些人因為藏人尊稱具格上師為喇嘛,就將之稱為喇嘛教。喇嘛是藏語,意思等同漢語的和尚,“和尚”一詞出自梵文,意思是親教師、品格高潔且學識淵博的博士。這是一個尊稱,須有一定資格才堪稱之為和尚、喇嘛。但是若將藏傳佛教稱為喇嘛教,猶如將漢傳佛教稱為和尚教般,並不如法。
佛法尚未自印度傳入雪域藏地之前,藏民信奉原始苯教,此為多神教的信仰,敬畏及崇拜種種鬼神精靈及自然界或超自然力量,並以血肉作祭祀,祈求平安順利。
佛法傳入藏地,是在七世紀~十二世紀這段期間持續進行,相當於中國唐宋朝代,此一時期在印度本土的佛法已經發展成大乘密宗。所以藏傳佛教具有完備的密宗儀軌、念咒、火供、護摩等等,這些都反映了印度佛教發展到晚期階段的情形。當時佛法的傳揚是越過喜瑪拉雅山而傳到西藏,所以稱為藏傳佛教。
此外,藏王赤松德贊(八世紀)推展佛法和建立桑耶寺時,遇到勢力強大的原始苯教的阻撓和干擾,先派遣使者自印度迎請靜命大師(菩提薩埵),又依堪布靜命大師之建議迎請蓮華生大士(Padmasambhava)進藏。蓮師從烏仗那一路上走走停停,以神變力降伏當地的山神、十二地母、十二護母、二十一優婆塞等一切藏地的人及非人之障礙,並讓他們都皈依三寶,立下誓約護持佛法。原來的妖魔鬼神轉變為佛法的護法神,所以藏傳佛教的護法神很多,也非常注重供護法神。
印度戒日王去世後,中印度各地國王分地割據,信奉婆羅門教,佛法僧遭受嚴厲打擊;到七世紀中葉開始,伊斯蘭教的軍隊入侵印度西北部;到十世紀後半,伊斯蘭教軍隊又向內地侵略,所到之處對佛法僧進行打擊。很多印度高僧逃難,經尼泊爾、迦濕彌羅來到藏地。這一時期,只剩東印度波羅王朝和斯那王朝繼續崇信佛法。七世紀到十一世紀在波羅王朝統治的時期,密宗逐漸興盛,佛法達到空前發展,藏地接受的就是此時印度佛教的形式。在元代時(13世紀),由西藏傳揚到蒙古地區,後來再傳入不丹及尼泊爾,於是形成藏傳佛教體系。
至今,中國青藏高原地區,還有蒙古、土、裕固等民族、尼泊爾、不丹、印度的喜馬偕爾邦、拉達克和達蘭薩拉,仍多信奉藏傳佛教。
二十世紀,藏傳佛教逐漸傳揚到世界各地。
以下,從佛法弘揚的時期及藏傳佛教各大教派作簡要的介紹。
(一)、雪域佛法緣起及各時期:
1王統初立:
相傳,印度百軍國王(香塔尼加)生下一個兒子,他的手指、腳趾猶如天鵝的蹼般全都連在一起,雙眼好似鳥類般突出,沒有眼皮,而是眼瞼向上遮閉。國王看到生下這樣一個奇異的兒子,覺得不吉祥,於是宣布說:“這是非人之子,還是驅逐出境比較好。”
等到王子稍稍長大時,就被無奈的遣送出國境,由於業力的驅使,被牽引而徒步流浪到了藏地。
幾個牧童看見王子,就問王子:“你是從哪裡來的?到底是誰呀?”
王子用手指向天空。
那些牧童便認為他是從天而降的神,於是大家用肩膀扛了很多土石,做成一個高高的寶座,請王子作他們首領,並尊稱王子為肩座王(音譯:聶赤贊布),這位就是西藏的第一位國王(除蓋障菩薩化身)。
自聶赤贊布傳到第27代,拉托托日年贊職掌朝政(普賢菩薩化身)。當時,在雍布拉宮屋頂上,發現身所依的十一面觀音檀香木佛像;語所依的《寶篋莊嚴經》、《百拜懺悔經》;意所依的一肘高之水晶佛塔。代表佛的身語意都具足,這是西藏佛法的開端。
但當時,藏王和臣民都不知道這是什麼,可是視之為珍寶,虔誠供奉並一代一代的流傳下來。
2.藏傳佛教前弘期:
然後又經過五個朝代,藏王松贊乾布出世(629~650,吐蕃王朝第32任贊普,觀世音菩薩化身),迎娶中國唐朝文成公主(綠度母化身)和尼泊爾尺尊公主(憤怒蹙眉度母化身),這二位公主都從自己的國家迎請釋迦牟尼佛的等身像入藏,也就是現在聞名的覺沃仁波切。隨同尺尊公主陪嫁的還有上百名隨從、工匠,將古印度的宗教、文學、醫藥、藝術、建築等傳播到吐蕃。文成公主進藏時,也將佛經、天文歷算、科學技術、醫藥等各方面書籍與人才帶到藏地。松贊乾布在西藏重要風水地點及中心位置分別建造了四座鎮肢寺、四座鎮節寺及拉薩大昭寺和小昭寺。又派出以大臣通木桑布扎為首的16名貴族到印度,從印度班智達天明獅子處學習了聲明(語文),回吐番後創製出藏文,並開始翻譯《寶篋莊嚴經》、《百拜懺悔經》,還有《三寶雲》等多部經典,對照佛法的「十善法」制定法律,明令人民要虔信佛法,佛法真正開始在西藏樹立法幢。
又過了五個朝代,藏王赤松德贊(742~797,吐蕃王朝第37任贊普,文殊菩薩化身)誕生。他十三歲時父王去世就繼承王位,在十七歲時,翻閱祖先完整史料(家譜)得知拉托托日年贊時期為正法的開端,在那時引入佛法;藏王松贊乾布時期樹立正法之幢,佛法在西藏生根、堅實的建立起來。他了解到歷代的藏王都是一心一意的行持正法並推展佛法,於是立下決心:自己一定要投入佛法的傳播,將佛法發揚光大。
赤松德贊以金沙作供養,派遣使者從印度迎請持戒之王靜命大師(菩提薩埵)入藏弘揚佛法。又依靜命大師的建議,命令瓦徹月、降魔金剛、欽釋迦光、普吉祥獅子等人各帶一藏升金粉、一斛金飾前往印度請來阿闍黎蓮花生大師。
赤松德贊對佛法在藏地的發展起了極大作用。首先建立桑耶寺,在桑耶寺建成後,由堪布靜命大師任持經律教法,蓮師及白瑪拉木扎建立真言密宗教法。當時,蓮師對王臣二十五位弟子親轉法輪。靜命大師為7位吐蕃貴族青年剃度授戒。這7人出家是西藏佛教史上極為重要的一件大事,是藏人出家之始,他們在藏文史籍中被尊稱為“七覺士”。赤松德贊又派人到印度請來12位僧人,還有三百名藏族子弟舍俗出家,初次在藏地建立僧團組織,並迎請印度班智達(佛教學者)、一百零八位大成就者到西藏,培養譯師,從梵文翻譯大批佛典,同時也從漢文翻譯佛經。因此,佛、法、僧三寶終於齊備。此時譯經事業可謂空前絕後的興盛。這段時期共編著了三部目錄:旁塘目錄、丹噶目錄、青浦目錄。將發源於印度的佛法顯密經論幾乎無一遺漏的翻譯傳入藏地。
靜命大師、蓮花生大師、藏王赤松德贊被尊稱為”師君三尊”,他們傳下來的法脈即舊密寧瑪派。
赤松德贊之後的3位贊普也都大力扶植佛法,僧侶免於賦稅和體力勞動;王宮內設定供奉佛、法、僧“三寶”的道場,讓僧人參與國政。
到了赤祖德贊(又名赤熱巴巾,第41代吐蕃藏王,815~836在位)再次對佛陀教法的發展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
有一事件可以看出他對三寶虔敬的態度:當僧人講經時,赤祖德贊坐在中間,頭髮編成兩辮束以長絲帶伸展在僧人座位上,然後讓僧人坐上去,以此表示他對僧人的尊敬。赤祖德贊興佛主要措施有:興建烏香多寺、制定七戶供僧的規定(規定每7戶平民負責供養1位僧人的生活)、厘定文字(西藏歷史上第二次厘定文字)、統一譯名並規定譯例(頒布了厘定新詞術語的法令、規定譯例三條),並將校譯經典編出目錄。邀請印度佛學大師進藏,這個時期出現了很多著名譯師,以“三老”(比盧遮那、丹瑪孜芒、迦濕彌羅·阿難陀)、“三中”(涅·般若鳩摩羅、昆·盧易旺波、瑪·仁欽卻)和“三少”(噶瓦·白則、焦若·盧益堅贊、尚·益西德)最著名。前後參加譯經的譯師達三百人,共翻譯佛經典籍四千多部。
由於松贊乾布、赤松德贊、赤祖德贊的卓越貢獻,歷史上稱這三代贊普為“祖孫三王”。
3.朗達瑪滅佛~”滅法時期”:
九世紀中葉,西藏佛法遭到嚴重破壞,即所謂”朗達瑪滅佛”,在公元842~978年期間,佛法在西藏沉寂了,此稱為黑暗的”滅法時期”。
赤祖德贊制定法律護持佛法,明確佛教是吐蕃王朝的國教,把王朝軍政大權交給佛教僧侶,種種興佛措施和做法,引起貴族們的不滿。貴族們趁赤祖德贊酒醉時將他縊死,擁立其弟朗達瑪為贊普,之後展開大規模的禁佛運動。桑耶寺等著名寺院都被封閉,大昭寺改為屠宰場,釋迦牟尼等身像被埋藏起來。因為是文成公主把釋迦牟尼佛像從漢地帶來並使吐蕃開始學習佛法,故文成公主被禁佛者描述成魔鬼的轉世。僧人被勒令改信苯教,不願從命且戒殺生的僧人們被強迫操起弓箭,帶著獵狗上山打獵。佛教寺院內的壁畫被塗抹掉,在上面改繪以僧人飲酒作樂的畫面。許多佛像從寺院被拖出來並釘上釘子扔入河中,大量佛經被燒毀或扔到水裡。”朗達瑪滅佛”對佛法的打擊非常沉重,以致西藏宗教史籍把自朗達瑪執政後的一百多年間稱為“滅法期”或“黑暗時代”。
此一時期佛法不能公開宣講,密宗的修持就由白衣居士於各自家中、或清淨山邊,以家族傳承修講生圓次第,所以能令密乘律儀傳統不致中斷。此外,三位藏族僧人(藏·饒賽,約·格瓊,瑪·釋迦牟尼)為了使佛法不受滅絕之災,攜帶不少佛經律藏經典逃至今青海東部的藏族地區,並在今黃南藏族自治州的尖扎縣以及海東地區的循化、化隆、互助、樂都、西寧等地秘密傳法。故所有三代藏王時所翻譯一切之經續,大部分得以保存並流傳至今。
4.藏傳佛教後弘期:
公元978年以後,佛法由原西康地區和衛藏地區再度傳入,各教派於此後形成,西藏佛教又再度復興。
朗達瑪滅佛之前,佛法在西藏的傳播稱為藏傳佛教的“前弘期”,之後稱為“後弘期”。佛法在西藏的前弘期﹑後弘期所傳的顯教經論,並無區別,只是密宗的傳承有所不同。
藏傳佛教後弘期根據佛法傳入路線的不同,分為上路弘傳和下路弘傳。
(1)上路弘傳指從印度經衛藏地區傳入的佛法。對藏傳佛教的發展做出巨大貢獻的著名高僧有:拉喇嘛益西沃、降秋沃、仁欽桑波、阿底峽。仁欽桑波翻譯了17部經、33部論、108部怛特羅,建寺108座。阿底峽寫作《菩提道燈論》,對於藏傳佛教的教理系統化和修持規範化方面作出了巨大貢獻。其弟子仲敦巴創立噶當派,同時他還是觀世音菩薩、度母信仰的推動者,大悲心和菩提心是主要學處。
(2)下路弘傳指由由印度經阿里地區傳入的佛法。主要人物有:索南堅贊、賽尊、洛敦·多吉旺秋、卓彌譯師釋迦益西。
中國佛教各宗史略,ISBN:9789576686412,作者:劉果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