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解放軍第49軍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49軍

1945年9月12日,為執行中共中央關於向東北發展,並爭取控制東北的戰略部署,由新四軍第2、第3師和山東軍區調往東北的一部分部隊,分別進至哈爾濱以東、以南和肇東、肇州、肇源地區,與當地抗日聯、縣大隊、保全隊等合編成武裝團隊,分別在北滿和西滿軍區領導下,參加當年冬至1946年10月的剿匪作戰,建設根據地,不斷發展壯大。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人民解放軍第49軍
  • 成立時間:1945年9月12日
  • 第5師成立:1945年11月
  • 撤番時間:1950年1月
組建及參戰,戰役過程,戰役結局,

組建及參戰

以這些部隊為基礎,11月組建獨立第5師。5至6月,獨立第2、第4師參加東北夏季攻勢的磐石和烏拉街等戰鬥。9月至1948年3月,3個獨立師在東北秋季攻勢東北冬季攻勢中,先後參加陶家屯,新立屯、四平和法庫等戰鬥。期間(3月),3個獨立師合編成東北人民解放軍第12縱隊,鐘偉任司令員,袁昇平任政治委員,熊伯濤任副司令員,陳志芳任政治部主任。3個獨立師依次改稱為該縱隊下轄之第34、第35、第36師。縱隊編成後即開展新式整軍運動和軍事練兵。6月,執行圍困長春國民黨軍的任務。長春和平解放後,參加遼瀋戰役,在瀋陽地區執行外圍作戰任務。配合友鄰部隊攻克瀋陽。

戰役過程

1948年11月,根據中央軍委關於統一全軍編制及部隊番號的命令,第12縱隊改稱中國民解放軍第49軍,鐘偉任軍長,袁昇平任政治委員,熊伯濤任副軍長,陳志芳政治部主任。第34師改第145師,溫玉成任師長,譚友林任政治委員;第35師改稱146師,王奎先任師長,栗在山任政治委員;第36師改稱第146師,沈啟賢任師長,王建中任政治委員。東北野戰軍獨立第13師調歸該軍建制,改稱162師,王兆相任師長,陳德任政治委員。全軍5萬餘人。隸屬東北野戰軍。12月至1949年1月,參加平津戰役。第145師配屬兄弟部隊攻克天津,軍主力解放塘沽,爾後第145、第146師擔負天津守備任務。3月,該軍編入第四野戰軍第13兵團建制。4月,向華中、華南進軍。7月,在宜沙戰役攻克沙市和江陵,並乘勝渡過長江追擊國民黨軍。8月,第162師調歸湖南軍區建制。9至10月參加衡寶戰役。11月由湖南邵陽地區進軍廣西,擔負接收城市和維護交通安全任務。

戰役結局

1950年1月,所屬3個師依次兼平樂、柳州、桂林軍分區,部隊參加剿匪作戰。4月,軍部與廣西軍區領導機關合併,所屬3個師歸廣西軍區領導,第49軍番號撤銷。1951年7月15日,以第154師師直為基礎又擴建為第49軍軍部,原轄之3個師歸建,原兼各軍分區,歸廣西軍區領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