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解放軍滇桂黔邊縱隊第七支隊

1949年4月2日,中共滇西工委成功組織劍川“四·二”武裝暴動,同年6月,滇西工委將分散在滇西北13個縣,擁有4500餘人、3400多支槍的人民武裝分別集中在沙溪牛街蘭坪三地進行整訓,整訓後組成“人民自衛軍”。

9月9日,滇西工委在劍川召開黨政軍幹部代表會議,貫徹滇桂黔邊區黨委擴大會議精神,將人民自衛軍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滇桂黔邊縱隊第七支隊,司令員兼政委黃平,支隊下轄第三十一、三十二、三十三、三十四、三十五、三十六團等6個主力團和1個騎兵大隊共6700餘人。

邊縱七支隊成立後,共進行了大小戰鬥數百次(主要戰鬥193次),斃傷敵2100餘人,建立了滇西北革命根據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人民解放軍滇桂黔邊縱隊第七支隊
  • 別名:邊縱七支隊
發展歷史,相關影響,後世紀念,邊縱七支隊紀念碑,滇西北革命根據地邊縱隊七支隊紀念館,名錄,

發展歷史

1949年4月2日,中共滇西工委領導了劍川“四·二”武裝暴動,在劍川暴動鼓舞下,賓川牛街、通蘭等地也舉行了武裝暴動,組建了劍川、賓川、牛街、通蘭等人民自衛大隊。
6月,中共滇西工委將分散在滇西北地區的人民武裝,集中在沙溪整編為人民自衛軍,下轄3個支隊,1個直屬大隊,4個政工隊,共4500餘人。
“九·九代表會議”後,人民自衛軍整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滇桂黔邊縱隊第七支隊,司令員兼政委黃平,副司令員楊尚志,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陳柏松,參謀長崔坦。
七支隊下轄第31團,團長兼政委楊蘇,第33團,團長李敏,政委王寧,第35團,團長兼政委楊尚志,以後又相繼組編第32團,團長兼政委陳柏松,第34團,團長和立信,政委和作善,第36團,團長李岳嵩,政委匡沛興。
七支隊共有6950餘人,機槍80挺,炮13門,長短槍6250支,同時,還組建了藏族騎兵大隊,彝族武裝直屬營和10個縣區游擊大隊。
經過數百次在小戰鬥(主要戰鬥193次)斃傷敵2100餘人,俘敵5600餘人,為麗江大理等地與雲南解放作出應有的貢獻。
中國人民解放軍滇桂黔邊縱隊七支隊三十五團排長 和集金中國人民解放軍滇桂黔邊縱隊七支隊三十五團排長 和集金

相關影響

在黨的教育和培養下,麗江和滇西北革命根據地湧現出一大批各民族優秀先進分子和革命骨幹,像納西族優秀兒子楊尚志和萬寶等,成為麗江地區黨政軍的創建者、組織者和指揮員。
麗江在解放前納西族等各族民眾參加民青、地下黨、邊縱人數眾多,是雲南省在解放前參加革命鬥爭人數較多的地區之一。

後世紀念

邊縱七支隊紀念碑

邊縱七支隊紀念碑位於大理蒼山中和峰下某部軍營里,始建於1952年,碑身呈方椎形,總體高9米,南北兩面刻有毛澤東朱德題字“死重於泰山”和“你們活在我們的記憶中,我們活在你們的事業中”,碑身下腳鑲有“英雄人民的武裝”、“動員起來抗擊日寇”、“解放全中國”、“全民團結,保衛邊疆”的四幅古銅雕像。
紀念碑莊重肅穆,東面標註有立碑的滇西工委會名稱,西面刻有“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第十四軍暨滇桂黔縱隊第七支隊烈士紀念碑”。
邊縱七支隊紀念碑邊縱七支隊紀念碑

滇西北革命根據地邊縱隊七支隊紀念館

2020年7月,為繼承好革命老區的光榮傳統,打造好革命老區品牌,充分挖掘和展示滇桂黔邊縱隊第七支隊在麗江開展革命工作的紅色文化資源,教育引導全市各級黨員幹部不忘初心,砥礪前行,為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獻禮,麗江市委、市政府決定由世界文化遺產麗江古城保護管理局在麗江古城修建“滇西北革命根據地邊縱隊七支隊紀念館”,並在建黨100周年開館。
姓名
備註
司令員兼政委
副司令員、第35團團長兼政委
陳柏松
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第32團團長兼政委
崔坦
參謀長
第31團團長兼政委
李敏
第33團團長
王寧
第33團政委
第34團團長
組建第34團
和作善
第34團政委
直屬藏族騎兵大隊大隊長
第36團團長
第36團政委
參考資料來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