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現龍(原四川省涼山州政協第一副主席)

何現龍(原四川省涼山州政協第一副主席)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何現龍(1910.6.14~1998.7.22),男,彝族,1910年6月14日出生於雲南省瀘西縣吾乃白村一個彝族家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何現龍
  • 國籍:中國
  • 民族:彝族
  • 性別:男
個人簡介,生平經歷,

個人簡介

9歲開始讀私塾。1928年到昆明省立第一中學讀書,中學畢業後考入南京震旦大學法文科就讀。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後,積極參與上街遊行示威及請願活動,投入抗日學生救亡運動。1932年,考入國民黨中央軍校高等教育班第二期學習。次年,到華北抗日宣傳總隊當宣傳員。

生平經歷

1935年,何現龍赴日本留學,考入日本明治大學政治經濟系。此間,與雲南籍在日本的中共黨員柯仲平、徐克等共同組織雲南留日學生會。1937年“七·七”盧溝橋事變後,與柯仲平、徐克等共同組織抗日學生戰時歸國服務團,從日本經香港輾轉回國。10月,回到昆明,隨張沖將軍奔赴抗日前線,年底到達湖北省武漢市。1938年,經羅炳輝將軍介紹,到革命聖地延安,進抗日軍政大學第四期學習,畢業後回到八路軍駐武漢辦事處。後被派回雲南,做統戰和民族工作。
白村何現龍故居白村何現龍故居
1939年春,回到昆明。隨即到建水縣等地宣傳和發動民眾,積極作抗日游擊武裝準備工作。1941年春,以雲南省民政廳“禁菸督察員”的身份作掩護,深入盤江、紅河兩岸調查地情,宣傳黨的抗日主張及民族團結、統一戰線政策,團結和發動一大批彝族青年。將張沖留下的大批武器負責保管,並從貴州買回一批武器,提供省工委用於武裝鬥爭。1946年,經鄭伯克、畢恆光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1947年2月,取得新上任丘北縣長張華清的配合和支持,以丘北縣政府秘書的身份為掩護,建立多個武裝鬥爭據點,開展反蔣武裝鬥爭準備。1948年2月15日,與祁山等發動圭山、西山地區武裝起義,拉開了滇東南地區反蔣武裝鬥爭的序幕。起義後,與朱家璧、張子齋、祁山等率部隊轉戰紅河、盤江兩岸,先後攻下許多反動民團的據點,不斷粉碎國民黨軍隊的圍剿和掃蕩,開闢了彌瀘游擊戰爭根據地。7月,任雲南人民討蔣自救軍第一縱隊副司令員,與朱家璧等一起,奉命率部南下,與桂滇邊部隊會師整訓。10月,由越南河陽回滇,任盤北指揮部指揮員。1949年7月,任中國人民解放軍滇桂黔邊縱隊第二支隊司令員,兼彌瀘地區行政公署專員。1950年3月,任雲南軍區宜良軍分區司令員,指揮所屬部隊平叛剿匪。
1953年,何現龍調任雲南省軍區軍事訓練處副處長。轉業後任雲南省第一屆民族事務委員會委員兼辦公室主任,為省政協委員,參加民主運動、土地改革、赴朝慰問團等活動。2月,任四川涼山工作團團長,做爭取涼山彝族團結工作。1955年,任涼山軍政委員會秘書長,後任涼山彝族人委會秘書長、涼山州政協第一副主席等職,領導彝區的民主改革和合作化運動。
1958整風反右時,何現龍受到錯處和不公正的待遇,蒙受20年的不白之冤。但他仍一身正氣,兩袖清風,相信黨和人民。1978年,錯處得以改正。1980~1985年,任雲南省政協常委。
1986年離休後,積極參與雲南地下黨和邊縱史的討論和修改工作,參與領導主持編寫邊縱二支隊、彌瀘地區鬥爭史《盤江烽火》。參與彝族文化的蒐集、整理、編輯出版工作,主持領導雲南彝族文字規範工作,編寫彝文系列課本,經省政府批准在部分自治州、縣民族中國小試用。他對邊縱烈士家屬十分關心,多次到家中探望,周濟衣物和糧食。1993年清明,經他積極牽頭,奔走多年多方籌集資金,在瀘西阿廬古洞風景區建立的邊縱二支隊和彌瀘區1 493位烈士紀念碑落成。
1998年7月22日凌晨4時50分,在昆明逝世,享年88歲。遵照他的遺囑,將骨灰運送曲靖,撒進南盤江,表達了他對曲靖地區和盤江兩岸人民的無限深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