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人民討蔣自衛軍

雲南人民討蔣自衛軍是中共雲南省工委書記鄭伯克充分利用地方實力派和國民黨中央的矛盾,爭取中立地方勢力,集中力量打擊蔣介石反動勢力的一個組織。先在滇東南建立第一縱隊,後在滇南建立第二縱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雲南人民討蔣自衛軍
滇南武裝鬥爭的興起和發展,滇南武裝鬥爭的興起,在朋程建軍,自衛軍在鬥爭中發展壯大,滇南武裝鬥爭的新發展,邊縱十支隊的建立,為建立走廊根據地而鬥爭,向鐵路兩側進軍,人民政權的建立,紅河全境解放,人民解放軍進軍滇南,滇南追殲戰,剿匪鎮反,鞏固邊疆,

滇南武裝鬥爭的興起和發展

滇南武裝鬥爭的興起

為了適應滇南地區武裝鬥爭的需要,加強黨的領導,黨加快了組織建設的步伐。在抗戰勝利後滇南基層黨組織逐步恢復的基礎上,各縣級黨的領導機構也紛紛建立,黨領導下的武裝鬥爭也開展起來了。
1946年6月,抗戰勝利後滇南的第一個中共縣委員會——中共石屏縣委員會成立,鐘君劭任書記。在黨的領導下,利用長期以來黨員幹部艱苦工作打下的基礎,積極發展黨組織,開展武裝鬥爭。
早在1945年,積極申請入黨的劉光卿擔任寶秀鎮長時,一方面掌握該區武裝,另一方面又變賣田產,與幾位黨員集資購槍,成為黨組織掌握的武裝。方金城在任元江青龍鎮長後也將鎮公所的槍枝秘密武裝了黨掌握的地下武裝基幹隊。
1948年10月,“雲南人民自衛軍”第三支隊在大橋河三樹底大廟成立,有200餘人槍。同一時間,黨組織又在龍朋組織武裝起義,成立了“雲南人民自衛軍”第四支隊;1948年12月以寶秀各支部黨員,中國小部分師生及民兵為主,在寶秀許劉營成立了“雲南人民自衛軍”第七支隊。1949年在元江因遠整編時,以上三支隊伍均編入“雲南人民討蔣自衛軍第二縱隊”。黨掌握的中學為開展武裝鬥爭輸送了大批骨幹,石屏師範有200多師生在1948年游擊隊攻城時加入游擊隊。在組建七支隊時,寶秀中學的全體教師(一人高齡除外)和80餘學生參軍;另有40餘學生參加三、四支隊。
滇南黨組織為了貫徹省工委會議精神,1948年2月,在石屏組織了50多名基幹武裝,護送由國外經元江、石屏到彌勒領導武裝鬥爭的朱家壁①到彌勒西山區。原已打入彌勒竹園鎮任鎮長的中共黨員宋文博也帶領30多名當鎮丁的武裝民兵趕到西山,兩支隊伍合併建立西山人民武裝——“一支人民的軍隊”,後編為雲南人民討蔣自救軍,展開游擊戰,粉碎敵人多次向西山的進剿。3月5日,國民黨軍279、579團各一個營及保全團一個營分三路進犯西山,在朱家壁的指揮下,我軍在給敵人迎頭痛擊後,按計畫跳出外線。
5月下旬,這支軍隊轉戰到丘北,主力發展到1500多人。1948年10月8日,根據中共中央南方局的來電指示,滇桂邊部隊200餘人與雲南人民討蔣自救軍合編為雲南人民討蔣自救軍第一縱隊,朱家壁任司令員,下編兩個支隊。滇南地區武裝鬥爭蓬勃開展起來。

在朋程建軍

黨組織又派一批負責幹部及大批黨員、民青成員、進步知識份子、農民積極分子和軍事、醫務電台工作人員到敵人統治相對薄弱,地勢險要,黨的工作有一定基礎的元江,進行武裝鬥爭的重點突破。同年3月,中共雲南省工委書記鄭伯克根據中共中央華南局負責人方方的指示,將已為革命工作多年而未入黨的建民中學校長劉寶煊直接吸收入黨,二人一起到元江參加領導滇南武裝鬥爭。
在元江民族上層李和才的支持掩護下,省工委在咪哩(命利)鄉小柏木村舉辦軍政幹部訓練班,培訓軍政幹部,70餘名學員來自昆明、建水、石屏等地,為在元江建軍作了準備。
1948年7月,為了統一滇南地區的領導,建立了以張華俊為書記的中共滇南工作委員會,省工委要求滇南工委在元江建立一支五百到一千人槍的隊伍,並挺進思普開闢根據地。滇南黨組織早在5月間就以元江朋程(即蓬扯)為基地開始聚集武裝力量,6、7月間已有150多人槍。1948年7月25日在元江朋程的林中草坪上,正式宣布成立“雲南人民自衛軍”,下編為四個中隊。這支隊伍由經過鍛鍊的幹部和各族貧苦農民組成,成份純潔,政治素質好,而且從建軍開始便完全按照黨的建軍原則,政治工作制度,傳統作風和紀律進行建設,為滇南武裝力量的壯大發展打下堅實基礎,成為爭取和改造地方實力派武裝的主導力量,開展統一戰線工作,民眾工作和政權建設的堅強後盾。

自衛軍在鬥爭中發展壯大

自衛軍成立後,運用人民戰爭的戰略戰術,集中力量打擊國民黨反動派,並擴大影響,壯大革命隊伍。他們根據滇南工委關於團結進步力量,爭取中間勢力,打擊頑固勢力的鬥爭策略,首戰選擇了元江東部政治上極為反動,壓迫剝削農民十分殘酷的惡霸地主、窪垤鎮鎮長楊懷麟的巢穴——窪垤(音蝶dié)作為第一個攻擊目標。1948年8月19日發動夜襲,首戰告捷,奪取長短槍40多枝。9月15日又在元江南部成功地進行了豬街伏擊戰,全殲新平保全副司令以下130多人,繳獲了大批槍枝彈藥,增強了我軍的裝備,樹立了我軍的聲威,民眾紛紛參軍,我軍隊伍不斷壯大,中隊改為大隊。9月18日,我軍又連夜奔襲,包圍並攻打元江城,雖未成功,但使部隊得到鍛鍊。
10月,國民黨93師師長親率278團和師直屬隊到元江圍剿自衛軍,並召集建水、石屏、元江三縣江外12個鄉鎮長,在迤薩(今紅河縣城)成立“元建石十二鄉鎮反共聯防總隊”,委任土司錢禎祥為總隊長,李呈祥等11人為副總隊長,包圍封鎖我浪堤、大羊街等游擊區。為粉碎國民黨的重兵圍剿,根據省工委決定,1948年11月,自衛軍主力跳出外線作戰,占領了龍武縣城,
攻打石屏縣城,斃傷敵軍50餘人,繳槍30餘支,同時發動師生及民眾500多人參軍,組成石屏支隊(後以此為基礎建立自衛軍第七支隊)。國民黨軍278團從元江馳援石屏,我軍實現了將敵軍引出元江城戰略目的,完成了外線作戰任務。12月11日,省工委書記鄭伯克向部隊傳達了省工委“回師南下,到車(里)佛(海)南(嶠)建立根據地,不要到處攻城掠地”“把力量用在發動民眾建立農村根據地上,與敵作長期鬥爭”的指示,自衛軍各支隊回師元江縣因遠壩休整待命。這時自衛軍隊伍已從一個支隊發展到七個支隊計3000餘人。這時,解放戰爭形勢發生了根本性變化,三大戰役結束,國民黨主力喪失殆盡,蔣家王朝崩潰在即。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部發布命令,成立中國人民解放軍滇桂黔邊縱隊,雲南人民討蔣自救軍第一縱隊編入滇桂黔邊縱隊,滇南、滇東北地區的游擊隊仍由中共雲南省工委領導。為了加速滇南武裝鬥爭的發展,將來配合野戰軍解放紅河,根據省工委指示,滇南工委對自衛軍進行了著名的因遠整編。
1949年1月20日,滇南工委在元江因遠壩召開擴大會議,總結經驗,進一步解決建立根據地的問題,決定建立“雲南人民討蔣自衛軍第二縱隊”,劉寶煊任司令員,張華俊任政委(後由袁用之代),原七個支隊改編為新一、四、七支隊和警衛大隊。龍潭街反分裂的鬥爭  1949年2月9日,第二縱隊兵分兩路向車裡、佛海、南橋進軍,準備執行省工委關於“建立車佛南根據地”的指示。
其中一路4、7兩支隊進軍到江城時,以7支隊隊長張雲仁為首的部分 幹部,反對到車佛南建立根據地,提出要在元江、墨江、新平或建水、石屏、龍武、曲溪一帶打游擊的錯誤主張。四、七支隊黨委採取緊急措施,首先在江城發動了反分裂鬥爭,將4、7支隊集中縱隊部所在地墨江縣龍潭街,在縱隊黨委領導下,開展整風整軍學習,進行了形勢、前途和訴苦教育,完成了對部隊的整軍整訓,取得了反分裂鬥爭的勝利。接著,按照省工委的指示,抽調500多人的精幹武裝,組成了雲南人民自衛軍挺進支隊,王文華任支隊長,廖必均任政委,任務是返回元江,鞏固老區,扼守思普大門,掩護二縱主力進軍車、佛、南,建立根據地。6月中旬,挺進支隊回到元江窪垤與原滇桂黔邊縱隊第四支隊三十一團會師,滇南武裝鬥爭出現了新局面。

滇南武裝鬥爭的新發展

邊縱十支隊的建立

1949年5月,人民解放軍已渡過長江,正以雷霆萬鈞之勢橫掃江南,國民黨反動統治正全面崩潰,雲南的解放鬥爭形勢進入新的轉折點。為適應形勢發展,中共中央華南分局根據中共中央《關於調整長江以南的領導機構》的指示,決定將中共桂滇邊委和中共雲南省工委合併成立滇桂黔邊區委員會,林李明任書記,鄭伯克、周楠任副書記。接著,中共雲南省工委作出兩項重要決定:一是撤銷滇南工委,將滇南劃為兩個地區,分別成立中共滇南和思普兩個地方工作委員會,滇南地委領導元江、石屏、建水、龍武、曲溪、箇舊、蒙自、開遠、河口、屏邊、金平等11縣和挺進支隊;二是撤銷雲南人民討蔣自衛軍第二縱隊番號,改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滇桂黔邊區縱隊第9、10兩個支隊,第9支隊由思普地委領導,第10支隊歸滇南地委領導。
1949年6月下旬,中共滇南地委在元江窪垤成立,岳世華⑵為書記,同時召開了中共滇南地委擴大會議,作出以下具體部署:在黨的建設上,建立和健全地縣兩級黨組織;在政權建設上,加緊建立各級革命政權;在軍隊建設上,建立由主力部隊、護鄉團(500人以上),護鄉大隊(不到500人)構成的各級人民武裝,鞏固和擴大元江根據地,在全區範圍內開展武裝鬥爭,實現“打通滇南和滇東聯繫,建立走廊根據地”的戰略目標;進一步開展統一戰線工作,團結進步勢力,爭取中間勢力,孤立頑固勢力,打擊反動勢力;加強箇舊礦工的工作,組織發動礦區工人開展武裝鬥爭等。中共滇南地委書記岳世華率滇桂黔邊區縱隊第二支隊第十二團到達元江窪垤,與挺進支隊合編為滇南支隊。1949年7月中旬,中共滇桂黔邊區委員會在硯山縣成立,決定將滇桂黔邊縱隊各地游擊佇列入中國人民解放軍序列,滇南支隊改稱滇桂黔邊縱隊第十支隊。7月底,邊縱隊第十支隊在元江窪垤正式成立,下轄46、47兩個團,後又增設第一、三、五、八、九護鄉團,蒙屏護鄉團和暫編五十一團等,共8000餘人,由岳世華任政委兼代司令員。此後,滇南武裝鬥爭進入了全面出擊,最後配合野戰軍追殲國民黨反動軍隊殘餘的新階段。

為建立走廊根據地而鬥爭

為了實現中共滇桂黔邊區委員會關於 “打通滇南與滇東南的聯繫,建立走廊根據地”的戰略任務,十支隊黨季認真對形勢作了分析,並作了具體部署:“在敵人統治薄弱的地區,主要以部隊展開政治和軍事的進攻,以建立革命政權;在敵人統治較強的地區,主要以武工隊配合主力活動,對敵人開展政治軍事攻勢,以瓦解敵政權”。同時,部隊在窪垤召開誓師大會,動員全軍執行“打通滇南與滇東南的聯繫,建立走廊根據地”的任務。
十支隊主力兩個團的軍事行動緊緊圍繞“建立走廊根據地”的任務進行。1949年8月初,十支隊主力向元江南岸少數民族地區進軍,計畫通過爭取土司頭人,在土司地區建立走廊根據地。當時,黨曾根據具體情況提出:“爭取左能、洛孔、中立迤薩,孤立瓦渣,利用矛盾解決思陀”的工作方針。由於國民黨政府和敵26軍對土司地區控制很嚴,他們威脅拉攏土司頭人,採取封官司許願,贈送槍枝彈藥等手段,拼湊了一個江外12鄉鎮反共聯防總隊,封瓦渣土司錢貞祥為總隊長,思陀土司李呈祥為副總隊長。錢李二人施緩兵之計,一面派人表示允迎我軍過境;一面通報26軍278團火速救援,致使我軍前進受阻。我軍被迫撤出土司地區,返回元江。國民黨93師278團和聯防總隊進入我軍原駐地浪堤,安品等地時,進行燒殺搶擄,將民眾的牲畜財物洗劫一空。據浪堤,安品等19個村統計,燒毀房屋1868間,打死各族民眾28人,強姦輪姦婦女數十人。8月下旬,十支隊47團和由李和才率領的護鄉團向國境邊界進攻,準備執行中共滇南地委從國境邊緣打通滇東南走廊的決定。占領廣媽村後,兩次寫信給大興鎮土司孫宗孔,爭取和平解放大興鎮,但被拒絕。我軍隨即發動攻擊,孫宗孔率部逃往瓦渣,我軍占領大興鎮。當天下午,我軍奉地委緊急通知返回元江,執行新的任務。

向鐵路兩側進軍

1949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已經成立,但國民黨反動派還企圖把西南作為最後的反共基地,頑抗到底。為了粉碎敵人的陰謀,根據邊區黨委指示,滇南、滇中、思普地委在楊武舉行聯席會議,作出了三區聯合軍事行動的決定。根據聯席會議精神,滇南地委在元江鄧耳會議上決定十支隊
今後的任務是:“加緊發動民眾,加強主力,普遍發展各地武裝,有條件地消滅蔣匪殘軍的有生力量,不讓敵人站穩腳跟,以迎接解放大軍解放全滇”。十月中旬,十支隊兵分兩路向個碧石鐵路兩側進軍,執行從內地打通滇東南的任務,一邊發動民眾,搗毀敵政權,發展各地武裝;一邊牽制敵主力,尋機殲敵。一路由支隊副司令廖必均率46團向個碧石鐵路南面進軍,進入石屏牛街壩後,策應了建水西莊鄉公所武裝起義,與建水護鄉團第一大隊匯合,並在石屏獨立大隊第一中隊配合下,搗毀了牛街鄉公所,活捉敵鄉長,建立了鄉人民政權。以後,又先後奔襲了新街,鐘硯等敵鄉公所,搗毀了新街火車站,這一系列軍事行動,將駐石屏城內的敵主力278團調出圍剿我軍。我軍牽著敵人的鼻子在南部山區繞圈子,後在馬鞍山山樑上利用有利地形與敵激戰兩天,迫使敵軍奪路縮回縣城。另一路由政治部主任盧華澤率47團向個碧石鐵路北側進軍,先在鴨子壩山區掩護石屏獨立大隊二中隊和民兵撬翻了大水——仁壽村的鐵路500多公尺,然後開展了摧毀敵鄉鎮政權的鬥爭,先後摧毀了石屏寶秀鎮公所;阿烏寨花鳴鄉公所;曲溪東山鄉公所等鄉鎮敵政權,繳獲了一批槍枝彈藥。同時調動了駐通海、石屏的國民黨軍馳援,我軍利用有利地形與敵周旋、激戰到天黑後轉移到了楊武。此次軍事行動,拖住了敵軍兩個主力團無法東調,減輕了滇東南兄弟部隊的壓力,而且有力支援了地方黨組織發動群從,開展反霸鬥爭,建立和發展了地方武裝。

人民政權的建立

十支隊抽調一批幹部戰士組成武裝工作團隊到石屏、龍武、曲溪及紅河地區工作,一方面策應主力活動,另一方面執行支隊黨委關於“在敵人統治較強的地區展開對敵的政治、軍事攻勢,以瓦解敵政權”的決定,和當地黨組織及武裝配合,圍繞黨的建設,政權建立地方武裝等工作發動民眾開展反霸鬥爭,瓦解並摧毀的敵區鄉政權地區建立人民政權,建立各縣護鄉團隊。紅河地區黨的建設、武裝建設和政權建設開展得轟轟烈烈。
1949年1月,中共滇桂邊委決定在瀘西成立“盤北指揮部”後又改稱彌瀘地區專員公署,轄彌勒、瀘西、陸良、路南、宜良、馬龍、曲靖7縣。2月,彌瀘地區放手發動民眾,先後在瀘西組建10個游擊大隊,彌勒、路南組建了6個游擊大隊。同時,發動瀘西縣城防大隊起義,宣告成立瀘西縣解放委員會,7月又改稱瀘西縣臨時人民政府;中共彌勒縣委領導民眾武裝解放了彌勒縣城,成立彌勒縣臨時人民政府,同時,將各游擊隊合編成立護鄉第一團;中共開遠縣委也集中500餘人槍組建邊縱十支隊護鄉第九團,配合邊縱二支隊十四團,解放開遠縣城,成立開遠縣人民政府;1949年8月,元江宣告解放,成立了元江縣臨時人民政府,民族上層李和才將其全部武裝300餘人交給黨,組建了元江護鄉團。1949年10月14日,中共建水縣委在鄉會橋聚集200餘人舉行武裝起義,建立邊縱十支隊護鄉第五團一大隊,配合十支隊主力於12月18日進駐建水城,次日,成立建水縣人民政府。另外,河口、箇舊、曲溪、蒙自、屏邊、金平等縣發動並武裝民眾,成立護鄉團,建立人民政府。到1949年底,十支隊主力連同各縣護鄉團,紅河武裝部隊發展到8000餘人,其中少數民族占半數。各縣護鄉團隊和主力部隊先後摧毀和襲擊了許多鄉鎮偽政權,解放了元江、龍武、石屏、曲溪、建水、箇舊、屏邊、金平等縣城,有7個縣成立了縣人民政府。1949年7月,在元江成立滇南臨時人民政府行政公署,12月改稱滇南行政專員公署,移駐建水。1950年3月,改稱蒙自區行政督察公署,公署遷蒙自,轄箇舊、蒙自、開遠、建水、石屏、元江、龍武、曲溪、金平、新民(元陽)、屏邊、河口12縣及紅河縣籌備處。各縣人民政權和護鄉團的建立,為組織和發動人民民眾,支援革命戰爭,推翻國民黨反動派在紅河的統治,創造了條件。

紅河全境解放

人民解放軍進軍滇南

1949年11月27日,滇南地委在元江窪垤召開會議,作出邊縱阻擊敵人、配合野戰軍解放紅河的部署。12月9日,國民黨雲南省政府主席盧漢在昆明宣布起義,雲南和平解放。國民黨雲南省政第八兵團的第八軍和第二十六軍向昆明反撲,企圖重奪昆明,控制雲南,遭到昆明軍民的頑強抗擊。紅河地區各縣紛紛採取行動回響盧漢起義,國民黨第五區專員公署專員、第五區保全司令兼箇舊縣長布秉武張貼布告宣布擁護盧漢起義。邊縱部隊和各縣人民武裝也紛紛出擊,進駐縣城,建立人民政權,擴大武裝。為了解昆明之圍,中央軍委電令已解放貴陽的人民解放軍第五兵團一部馳援昆明,連續解放曲靖、霑益、陸良等地。圍攻昆明之敵怕後路被截斷,慌忙逃往蒙、個地區,在蒙自等地拉夫派款,一邊準備負隅頑抗,一邊準備逃往國外。這時,敵人離中越國境線只有一百多里,並擁有蒙自飛機場,自以為抵抗不成,逃跑也很方便。為了不讓敵人逃出國外,毛主席和中央軍委作出了“大迂迴,大包圍;全殲殘敵於雲南境內”的英明決策。根據中央軍委指示,我從貴陽馳援昆明的部隊暫停在曲靖、霑益一帶以麻痹敵人。趁敵人在蒙自、開遠一帶舉棋不定、猶豫徘徊之際,我第四野戰軍38軍的一一四師、一五一師則從廣西百色向西南方疾馳,沿國境線躍進一千多里,在邊縱司令員莊田所率一支隊的配合下,於1950年1月11日占領南溪、河口,14日解放了屏邊縣城,殲滅國民黨軍277團。後沿紅河而上猛撲箇舊南部紅河岸邊上的蠻耗,搶占了敵先頭部隊剛剛架起的浮橋。17日又攻占蠻板、那發渡口,切斷了敵軍向南逃金平及國外的陸上逃路。我第二野戰軍第四兵團十三軍,根據兵團司令員陳賡的具體部署,於1950年元旦從廣西南寧地區出發,以每天120里、150里、130里,甚至到220里的急行軍經文山直撲蒙自,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避開國民黨蒙自縣鳴鷲守敵,包圍了位於蒙自城西的敵飛機場,於1月15日半夜占領了飛機場,截斷了敵軍的空中逃路。蒙自城內敵軍亂成一團,紛紛向箇舊、雞街方向逃走。當我軍解放蒙自城時,敵人早已逃之夭夭。根據中央軍委“逃敵必追、追必到底,不殲不止”的戰術原則,我軍旋即分兵展開了對敵人的長途追殲戰,決心把殘敵殲滅在雲南境地內。

滇南追殲戰

蒙自縣離廣西南寧約二千里,敵人估計我軍最快也要20多天一個月才能到達,其副總司令湯堯剛被蔣介石從台灣派來,準備指揮頑抗不成,則把26軍空運到台灣。由於我軍動作神速,占領了飛機場,使敵驚惶失措,向西、向南逃竄。我四兵團陳賡司令員下令兵分三路,務必在雲南境內殲滅敵人:南路、以占領河口,蠻耗的四野部隊沿紅河西進攔擊敵人,把敵人阻擊在紅河北岸加以殲滅;北路,以邊縱部隊經玉溪和向石屏、元江一帶迂迴兜擊,奪取元江大橋,阻擊敵人西逃;中路,我四兵團13軍38師兵分兩路向箇舊、建水方向追擊,力求全殲殘敵於國境之內。
中路我軍一路於1月17日在箇舊鄢棚殲敵一部後,將敵主力壓縮在箇舊城中內,經過六小時激戰殲敵193師2000餘人,解放了箇舊。中路我軍另一部發現敵26軍237師企圖向阿邦渡口奪路南逃。我113團5連3排強行軍先敵到達尼得,搶占了克勒大山,堵住了敵人逃路。敵人急紅了眼,以全師輕重武器向三排陣地猛掃並發動了一次又一次的進攻。我三排40多位戰士在排長郭春聲帶領下,英勇頑強,從早上打到傍晚,直到大部隊趕到全殲了這股敵人。在三排的陣地前和克勒山溝里,敵人留下230多具屍體和傷兵,270多個俘虜,300多匹戰馬及輕重器400餘件,其餘敵人被迫放下武器投降。三排被軍黨委命名為“能攻能守,堅如鋼鐵,郭春聲英雄排”。解放了箇舊的部隊不及休息便日夜兼程,分兵追殲逃敵,在普雄西北殲敵一個團後,向建水、石屏方向追擊。
中路我軍另一路沿個碧石鐵路追殲敵人,在雞街、倘甸殲敵一部後於19日與其它部隊會合於建水。
我邊縱部隊也積極行動,配合野戰軍殲滅敵人。1月17日,邊縱十支隊主力在建水安邊哨長沖一線伏擊從開遠向南逃竄的敵人,迫使國民黨第八軍中將副軍長兼第三師師長田仲達帶領官兵2000餘人起義,次日又在建水苟街白大山消滅國民黨軍279團千餘人。同時,邊縱一支隊主力及十支隊護九團和其它地方游擊隊也積極配合四野隊在金平、元陽、綠春等地消滅國民黨潰散之敵和地方武裝,摧毀敵地方政權。
經過上述戰鬥,敵第八兵團已潰不成軍,但殘部還有二萬餘人。國民黨陸軍副總司令湯堯在石屏縣城召開團以上軍官會議,將第八軍和第二十六軍殘部編為兩個縱隊,左翼由第八軍一七0師師長孫進賢帶隊,右翼由湯堯率領,向元江方向逃竄。此時我南路四野部隊正逆江而上,沿途在蠻板、蠻耗、卡房等地
殲滅敵26軍殘部。我北部邊縱部隊一方面在建水、石屏到元江一線,利用有利地形,沿途阻擊敵人,遲滯敵人的逃竄時間。另一方面派部隊先敵趕到元江鐵索橋進行防守,阻敵過江。敵見逃路被阻,集中輕重武器和數千部隊,瘋狂攻擊我橋頭陣地,我守橋部隊大部傷亡。敵人170師三千餘人逃過鐵索橋,敵師長驚恐失措,下令將橋炸毀,把敵第八軍大部官兵隔阻在元江東岸。我解放大軍到達後,在邊縱部隊、護鄉團及民兵的配合下,在元江東岸各個山頭圍殲敵人,經過幾晝夜激戰,敵第八兵團主力,除逃過去的3000餘人及在迤薩過江的278團千餘人外,被殲於紅河北岸地區。
滇南戰役,經過大小三十餘戰,殲敵三萬餘人,其中俘敵陸軍副總司令湯堯,第八軍軍長曹天戈以下官兵二萬餘人。湯堯是1月12日被蔣介石升為陸軍副總司令並被派到蒙自的。蒙自飛機場被占領後,又哌說南路不通,就帶著部隊西逃。沿途老百姓都躲起來,湯堯飯也吃不上,腳也走腫了,只當了12天副總司令就被俘,剛一被俘就哭了,說:“我是飛機送來的俘虜”。
逃過元江的三千殘敵,於2月5日被我軍在鎮源縣追上包圍,敵人幾次反撲均未得逞,被迫投降。至此,蔣介石在大陸的最後本錢喪失殆盡,滇南地區各族人民獲得了解放。
滇南追殲戰的勝利,除了黨中央、中央軍委的正確領導,人民解放軍指戰員的英勇頑強的戰鬥精神起決定作用外,紅河地方部隊的密切配合和紅河各族人民的支援也是重要因素。僅1949年1月,據箇舊、蒙自、建水、石屏4縣不完全統計,共籌集大米926噸、布鞋19000雙、柴草780噸及其它物資,支援解放軍,成為滇南戰役取得勝利的有力保證。

剿匪鎮反,鞏固邊疆

1950年春,陳賡、宋任窮率第二野戰軍第四兵團進駐昆明,接管雲南並成立了雲南軍區,根據中央指示,滇南追殲戰結束後,紅河地區由13軍38師駐防,成立了蒙自軍分區,隸屬滇南衛戍區;邊縱十支隊進行整編,46團先整編為38師獨立團,後又改為雲南軍區基幹第一團;47團則整編邊陸良軍分區基幹團;各縣護鄉團隊整編為各縣公安隊和區基幹隊。3月份又成立了蒙自地委和蒙自專員公署。
這時,剛獲得解放的紅河各族人民熱切希望在黨和政府領導下,恢復和發展生產,過上和平幸福的生活。然而,國民黨反革命殘餘勢力不甘心失敗,已有計畫地潛伏了一批特務,侍機破壞。同時,解放前,紅河地區農村封建勢力極強,地主、土司多擁有武裝,各自形成割據之勢,多年來,土司憑藉地理條件,與封建勢力相勾結,長期盤據形結成股,肆行搶動,匪患極為嚴重,僅屏邊一縣就有大小匪首47人,在解放滇南的戰鬥中,我軍神速進軍,聲威逼人,土匪不敢妄動。1950年2月以後,匪特乘我工作尚不深入民眾,對情況缺乏了解之際,勾結在一起,一方面造謠惑眾,利用民眾對我軍不了解,污衊我黨我軍,混亂人心;另一方面勾結封建勢力,利用民族隔閡,以敵潰散官兵為骨幹,糾結地痞流氓,拉攏慣匪,策動土司頭人武裝,發動暴亂。紅河、元陽的330多個土司頭人之中,大部為敵匪所用,小部分隱蔽不與我見面,一部分靠攏我之上層,亦抱觀望態度。匪勢不斷上升,5月以後,邊疆出現了較大的暴亂11次之多,互相呼應並逐漸形成統一的組織,設番號如“中國反共救國軍”。2——8月,全區土匪已由1060人發展到7000餘人,他們到處圍攻、襲擊我區鄉政府;謀殺、伏擊我工作人員,先後殺害我征糧隊員195人;破壞交通;到處燒殺搶。僅金平一區,二個月內民眾被殺30餘人,搶走耕牛231頭;元陽的長岩,巴蕉嶺,場房三個寨子被燒毀房屋90餘間,殺死耕牛150餘頭,稻穀爛在田中不能收割。1950年7月1日,江外反共救國軍總指揮李國棟等率股1500餘人圍攻新街被擊退,接著,元陽巴蕉嶺,金平縣城,迤薩也多次受到土匪圍攻,均被我軍民奮勇擊退。土匪暴亂已嚴重威脅著紅河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威脅到人民政權的鞏固。為了迅速撲滅匪患,保衛國防,保衛人民政權。中共蒙自地委根據西南軍政委員會和雲南省委的指示,一手抓恢復生產,抽調大批幹部、轉移大批戰士到地方,在農村開展減租退押,努力恢復經濟;一手抓鞏固政權,調派部隊對國民黨殘餘武裝和土匪進行清剿,開展清匪反霸和鎮壓反革命的鬥爭。
1950年4月1月,以第十三軍為主在開遠成立滇南衛戍區,周希漢軍長兼司令員,負責玉溪、紅河、文山等地區的剿匪。次月5日,滇南衛戍區召開剿匪工作會議,認真學習黨中央提出的“軍事圍剿、政治爭取和發動民眾”三結合的剿匪方針,組織了北、西、東南三個機動進剿集團,採用政治攻勢和軍事進剿相結合的方式,在地方黨政、民眾、民兵配合下,到1953年,平息了匪患。在剿匪中,滇南衛戍區個部隊與敵作戰2079次,殲匪318股,共斃傷俘匪軍5萬5千多人,繳獲大批武器彈藥。除少數土匪逃往國外深山老林外,滇南匪患基本清除。
在剿匪鬥爭中,顯示了人民民眾的巨大力量。各縣人民紛紛組織民兵聯防,防匪、防特、保家保產。僅金平、河口、元陽、紅河等地就組織聯防隊156個,有隊員13370多人。他們站崗放哨,維護治安,配合部隊搜山,使土匪陷入人民戰爭的汪洋之中。同時地方黨政組織還積極進行爭取民族上層的工作,在三年的剿匪鬥爭,紅河、元陽的330多個土司頭人中,除了近40人未爭取(有的逃避在國外,也有少數為匪未與我見面)外,其餘290餘人中只有少數在剿匪中被擊斃,絕大多數被爭取過來。這更加有利於團結各族人民,孤立和打擊反動勢力。
在武裝剿匪的同時,又根據政務院和最高人民法院發出的《關於鎮壓反革命的指示》,在內地8個縣分三個階段開展鎮壓反革命的運動。在鎮反中,認真貫徹黨制定的“鎮壓與寬大相結合”、“首惡必辦、脅從不問、立功者受獎”的政策,廣泛發動民眾,嚴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懲治反革命條例》,經過兩年多的努力,基本上肅清了國民黨反動派在紅河境內的殘餘勢力。滇南清匪反霸鬥爭和鎮壓反革命的勝利,保證了紅河人民正常的生產和生活的秩序,各族人民空前團結,在黨和政府的領導下,積極努力發展生產、恢復經濟。1952年,全區工農業生產創歷史最高水平,人民生活有了初步改善,人民政權進一步鞏固。
註:①朱家壁:當時任滇桂黔邊區縱隊副司令員,解放後任雲南省軍區副司令員。
②岳世華:1949年6月——1950年2月任滇南地委書記,邊縱十支隊政委兼代司令員,1950年2月——1954
年8月任紅河地委第二書記:第二任紅河地區專員(州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