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平(中共滇西工委的主要領導人)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86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黃平(1918年2月19日-1997年9月6日),原名黃燕帆,又名黃知廉,漢族,出生於廣東省合浦縣寨圩村(今廣西壯族自治區浦北縣寨圩鎮),系中共滇西工委的主要領導人。

曾任中國人民解放軍滇桂黔邊縱隊第七支隊司令員兼政委、雲南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雲南省政協副主席等職。

基本介紹

人物履歷,人物逝世,

人物履歷

1933年,讀完國小後,,考入廣西橫縣初級中學,面對當時國難深重,內憂外患,人民處於水深火熱之中的國家狀況,在一些具有愛國熱情、思想進步教師的影響下,他開始產生了一種救國救民的革命思想。
1936年,國中畢業後,考入設在廣州的廣東省立勷勤大學附屬中學讀高中,此時正是日本侵華,國難當頭的時候,一種愛國的熱情,促使他急切地尋求救國救民的道路,就在這時,在合浦同鄉、正在讀大學的進步學生盧璧光的幫助下,他閱讀了不少馬克思主義的著作,並認識了地下黨員陳銘德,陳介紹他參加了黨領導的學生秘密組織廣州市學聯,和其他進步學生一起,宣傳共產黨的政治主張,開展抗日救亡運動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學校疏散,黃平轉學到桂林高中寄讀,隨著抗日救亡運動的深入、革命形勢的發展,黃平決心尋找共產黨,立志投身革命。
1938年,回到合浦縣寨圩,找到了地下黨員盧璧光,盧介紹他參加了中國共產黨,並介紹他到設在寨圩的合浦縣立簡易師範學校任教,不久,成立了寨圩的第一個黨支部,黃平任宣傳委員。
1939年,黃平到桂林廣西地方建設幹部學校任小組指導員,這所學校雖是國民黨桂系實力派辦的,但學校主持工作的教育長是中共地下黨員楊東蓴,校內建有兩個中共地下黨支部,這所學校對培養廣西的革命進步力量起過重要的作用,被人們譽為“南方抗大”。
11月,日軍進占廣西的南寧等地,黃平參加了學校組織的戰地工作團,開赴桂南前線支援抗戰。
1939年冬至1940年春,國民黨頑固派掀起第一次反共高潮,廣西的黨組織有計畫地撤退學校中的黨員,1940年10月,黃平被派到梧州特別訓練班工作。
1941年,國民黨反動派製造了皖南事變,在白色恐怖中,黃平由廣西轉移到貴州,考入遷至貴州遵義的浙江大學,按照當時“轉地不轉黨”的做法,在浙大期間,他沒有和黨組織取得直接聯繫,但仍自覺積極地開展革命活動。成為當時浙大民主運動中的核心成員。
1942年10月,黃平因從事革命活動而被學校開除,於是他來到了昆明,又考入西南聯大歷史系,他仍然積極地開展革命活動,與學校中的地下黨員和進步同學一起,組織秘密的讀書會和公開的社團,通過各種形式宣傳共產黨的政治主張,成為西南聯大進步組織中的骨幹分子。
皖南事變後,中共雲南地方組織先後疏散了一批黨員到省內各地建立工作據點。
1944年,在黨組織的安排下,黃平與一批黨員和進步學生到西南聯大地下黨組織開闢的工作據點普洱縣磨黑中學擔任校長,以教書為掩護開展革命工作,在此期間,他不僅鞏固發展了磨黑中學這個據點,還開闢了墨江縣的工作。
1945年9月,雲南黨組織和黃平接上了組織關係,隨即派他到陸良縣立中學以教書為名。暗中負責領導開展陸良和周邊各縣黨的工作。
1946年6月,中共雲南省工委調黃平到昆明,負責聯繫民主同盟和昆明學生聯合會的工作。9月,又安排他到雲大附中任教,以雲大附中為重點,開展黨的工作,同時還負責聯繫昆明學聯以及師院、英專、昆女中、峨嵋、長城、建民、龍淵、天祥等大、中學校的黨組織和黨員。
他在雲大附中工作了一年半的時間,在他的領導下,建起了學校中的黨組織,壯大了黨的外圍組織民主青年同盟,發展了各種學生社團,把大多數同學團結、組織在黨的周圍,使雲大附中成為了昆明學生運動的一支骨幹力量。
1947年6月,省工委決定由黃平、陳盛平、高志遠組成中共昆明市工委,由省工委書記鄭伯克直接領導,市工委成立後,隨即發動了昆明學生反內戰、反飢餓、反迫害運動,助學運動,人權保障運動,而且這幾次鬥爭都取得勝利,有力地推動了全省革命形勢的發展。
1947年11月,中共中央上海局根據中央關於發動敵後游擊戰爭的部署和中央關於在蔣管區發動農民武裝鬥爭的指示,研究部署了在雲南發動武裝鬥爭的問題,指出雲南已具備開展敵後游擊戰爭的條件,應放手發動游擊戰爭,建立根據地。據此,中共雲南省工委決定在全省大規模開展武裝鬥爭。
11月底,省工委指派黃平為特派員赴劍川。領導開展一平浪以西的整個滇西地區的工作,要求積極創造條件,建立中共黨組織,發動各民族民眾,爭取在一年左右的時間內,發起武裝鬥爭。
12月4日,黃平與同時派往滇西的共產黨員徐錚(女)、白承業,在打入國民黨內出任劍川縣黨部書記長的中共黨員熊威楚的護送下抵達劍川,他及時地與省工委先期派回劍川的王立政、張貢新取得聯繫,共同研究了工作內容和方法步驟,決定從發展黨員、建立黨組織入手,採取“積極慎重,個別吸收,單線聯繫,橫不跨組,縱不越級”的做法,積極發展黨員和民青成員,逐步建立黨組織和黨的外圍組織。
1948年初,省工委又接連指派王以中楊蘇歐根回到劍川,同黃平一起領導開闢滇西的工作。經過半年時間的秘密工作,以劍川為重點發展了一批黨員,組織起了一些黨組織,在此基礎上,1948年5月,根據云南省工委的決定,中共滇西工委在劍川縣城秘密成立,黃平任書記。
此後,在以黃平為首的滇西工委領導下,整個滇西和滇西北地下黨的工作便日益蓬勃開展,他與滇西工委的其他同志一道,經過兩年多的艱苦奮鬥,在滇西和滇西北地區建立了黨的各級組織,發動了各族民眾,開展了血與火的武裝鬥爭,成功地組織和領導了1949年的劍川“四·二”武裝暴動;擊潰了敵“民聯軍”、“共革盟”共8000人的東西合圍;組建起擁有6個團、1個騎兵大隊共6950餘人槍的中國人民解放軍滇桂黔邊縱隊第七支隊;創建了包括l0個縣和兩個特區聯成一片的滇西北革命根據地;勝利地與邊縱西進部隊會合併與之配合,切斷了滇緬公路,打破了國民黨中央軍企圖退守滇西,伺機逃緬的計畫;粉碎了國民黨軍9個團的南北突擊大“圍剿”,配合野戰軍部隊參加了殲滅國民黨胡宗南殘部和賀國光部的解放大西南的最後一戰西昌戰役;圓滿完成了與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十四軍的勝利會師。
在此期間,黃平除擔任中共滇西工委書記外,還先後擔任中共滇桂黔邊區委員會候補執委、中共滇西北地委書記、人民自衛軍指揮員兼政委、中國人民解放軍滇桂黔邊縱隊第七支隊司令員兼政委,為滇西、滇西北的解放和促進雲南全省的解放作出了重大貢獻。
1950年8月,成立雲南省農民協會,黃平調任省農協秘書長;1953年3月,調省衛生廳任副廳長、黨組書記並主持工作,不料在1958年4月雲南省委揭發和批判所謂“鄭王反黨集團”,並在全省開展黨內“反右派補課”中,黃平被錯誤地內定為“鄭王集團骨幹”。接著便無中生有,無限上綱地對其羅織罪名而劃為右派,於1958年下放到會澤鉛鋅礦勞動改造。
在被劃為右派期間,他始終堅持真理,堅持實事求是,他承認自己工作中有缺點錯誤,卻始終不承認自己有任何反黨反社會主義的言行,即使在遭受批判鬥爭時,他也慷慨陳詞,據理力爭,駁斥那些強加給他的所謂罪名。
1961年9月,上級準備為其摘掉“右派”帽子,但仍因他拒不承認自己是“右派”,形成無從摘帽、無帽可摘的僵持尷尬局面,黃平寧肯繼續勞動改造而決不彎腰屈從,直至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他被錯劃為右派的冤案,才終於得到平反。
黃平雖含冤受屈整整20年之久,且正值年富力強、風華正茂之時,但他從不計較個人恩怨,不計較自己得失,他曾賦詩抒懷云:“但得是非還本面,何妨榮辱獻余身;從今願作駕車馬,不待鞭催不計塵。”
1979年6月,黃平復出任職,這時他已61歲了,先任昆明醫學院院長,1981年又任雲南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1983年3月任雲南省政協副主席。但他依然精神煥發,繼續為黨的事業孜孜不倦地學習,勤奮盡力地工作,充分體現了一個共產黨員的高貴品質。1989年3月,黃平離休。
1997年9月6日,因病去世,結束了他百折不撓、光彩奪目的一生,時年80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