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解放軍中南軍區

中國人民解放軍中南軍區

中國人民解放軍中南軍區成立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初期,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建立的一級軍區之一。中國人民解放軍中南軍區是中南地區最高軍事領導機關,領導和指揮中南地區所屬的全部人民武裝力量。

1955年2月1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中南軍區正式撤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人民解放軍中南軍區
  • 外文名:Central and South China Mili-tary Area Command
  • 屬性:中南地區最高軍事領導機關
  • 性質:國家軍隊
  • 建立時間: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初期
  • 狀態:已撤銷
1949年4月,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主力由北平(今北京)、天津地區南下,進軍中南。5月,其領導機關進至河南省開封后,為統一華中地區的作戰指揮,中共中央軍委決定第四野戰軍與中原軍區合併,組成第四野戰軍兼華中軍區,林彪任司令員,羅榮桓、鄧子恢任第一、第二政治委員,蕭克、趙爾陸任第一、第二參謀長,譚政任政治部主任。下轄第12、第13、第14、第15兵團及河南軍區(陳再道任司令員,李雪峰任政治委員)、湖北軍區(李先念任司令員兼政治委員)、江西軍區(陳奇涵任司令員,陳正人任政治委員)。6月,第四野戰軍兼華中軍區機關移駐漢口。
1950年1月,根據中共中央軍委1949年12月26日的決定,第四野戰軍兼華中軍區改稱第四野戰軍兼中南軍區,主要領導人無變化,譚政任副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3月,譚政任第三政治委員,陶鑄任政治部主任),聶鶴亭、陳光任副參謀長(後李聚奎、蘇靜),陶鑄任政治部副主任(後梁必業、蕭向榮),周純全任後勤部部長,陳沂任後勤部政治委員。下轄第12、第13、第15、第21兵團(第14兵團機關已於1949年8月與軍委航空局組成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司令部)和河南軍區、湖北軍區、江西軍區、湖南軍區(第12兵團兼)、廣西軍區(第13兵團兼)、廣東軍區(第15兵團兼)以及特種兵司令部、工兵司令部、中南軍政大學等,共153萬人。3月上旬~5月初,第四野戰軍兼中南軍區以第15兵團部指揮2個軍實施渡海作戰,在瓊崖縱隊接應下解放海南島。5月25日~8月4日,第44軍等部解放萬山群島。至此,中南大陸及沿海諸島全部解放。
1950年4月,第12兵團機關調赴北京,組建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司令部;第13兵團免兼廣西軍區,並於5月底開赴鄭州。7月,第15兵團機關改稱第13兵團機關,率第38、第39、第40軍開赴東北,連同已在東北的第42軍等部編為東北邊防軍;第13兵團機關由鄭州調廣州,改為第15兵團兼廣東軍區機關。
1951年5月,以廣東軍區為基礎成立華南軍區,負責廣東、廣西兩省的軍事指揮,其領導機關駐廣州市,歸中南軍區領導,葉劍英任華南軍區司令員,譚政兼任政治委員。
1949年7月~1952年下半年,中南軍區部隊以湘、桂、粵等省為重點進行大規模剿匪作戰,共殲滅武裝匪特115萬餘人;派出3萬名幹部、老戰士,以工作隊形式深入各地執行發動民眾,配合剿匪鬥爭,發展地方武裝,建設人民政權等任務;以野戰部隊大部兼任或改建一部分省級軍區及軍分區,建設國防,鞏固人民民主專政。
1952年3月,第21兵團部改編為中南軍區荊江分洪工程部隊司令部。6月,中南軍區領導機關移駐廣州市;同時撤銷華南軍區,其機關一部組成廣東武裝工作部,連同廣西、海南軍區直接歸中南軍區領導。林彪任中南軍區司令員,葉劍英任副司令員、代司令員,羅榮桓、鄧子恢、譚政任政治委員,黃永勝任參謀長,陶鑄任政治部主任,李聚奎任副參謀長(後韓先楚、楊至成、文年生),邱會作任政治部副主任(後陳仁麒)。後黃永勝、王樹聲、陳再道分任第二、第三、第四副司令員。中南軍區部隊在保衛海邊防、鞏固人民民主政權的同時,開展大規模的軍事訓練和政治、文化學習,促進了部隊革命化現代化正規化建設。
1955年4月15日,遵照國務院2月11日關於全國軍區重新劃分的決定,中南軍區改編為廣州軍區;原屬中南軍區的河南、湖北軍區組成武漢軍區;江西軍區劃歸南京軍區。
發布者:中國軍事百科全書編審室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