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邊防軍

東北邊防軍

1950年7月13日,中國人民解放軍東北邊防軍組成。東北邊防軍是在召開的保衛國防問題的重要會議上決定成立的。根據美國軍隊武裝侵略朝鮮的新形勢,為防患於未然,應付最壞的情況發生,會議決定抽調原四野第13兵團(第38軍、39軍、40軍),四野第42軍,炮兵第1師、2師、8師和一定數量的高射炮兵、工兵、戰車部隊,共25.5萬人組成東北邊防軍,分駐鳳城、遼陽、丹東、通化、本溪等地,其任務是保衛我國東北邊防,必要時支援朝鮮人民軍作戰。粟裕任東北邊防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1950年10月8日,東北邊防軍改為中國人民志願軍

基本介紹

  • 公司名稱:東北邊防軍
  • 外文名稱:Northeast border guards
  • 成立時間:1950年7月7日和10日
  • 會議:保衛國防問題的重要會議
由來,背景,解析,資料,

由來

1950年6月25日,朝鮮內戰爆發,為了保衛東北邊防,必要時支援朝鮮人民軍作戰,毛主席和中共中央作出了一個重要的應變決策,決定調幾個軍到東北地區,加強東北邊防,以作未雨綢繆之計。

背景

1950年7月7日,周總理主持召開了關於國防問題的重要會議,會議決定以原第四野戰軍13兵團部隊配15兵團指揮部共4個軍、3個炮兵師、1個高射炮團、1個工兵團,共25.5萬人組成東北邊防軍,分駐鳳城、遼陽、安東(今丹東)、通化、本溪等地,其任務是保衛我國東北邊防,必要時支援朝鮮人民軍作戰;東北邊防軍以粟裕為司令員兼政治委員,時任海軍司令肖勁光(有的資料記作蕭勁光),總政治部副主任肖華(有的資料記作蕭華)分別任東北邊防軍副司令員和副政治委員。
7月13日,中央軍委擬定《關於保衛東北邊防的決定》的正式檔案,毛主席當天即批示:“同意,照此執行。”
7月14日,因患美尼爾氏綜合症而病情時好時壞的粟裕上報中央請求病休一段時間,以便身體早日康復後執行新任務,獲中央批准。
7月22日,周總理、代總參謀長聶榮臻在給毛主席的報告中提出:“請主席考慮邊防軍目前是否先歸東北軍區高崗司令員兼政治委員指揮並統一一切供應,將來粟、蕭、蕭去後,再成立邊防軍司令部。” 毛主席23日批示同意。
8月4日,毛主席考慮東北邊防軍入朝參戰用“志願軍”名義;
8月5日,毛主席復電高崗,說明八月應無作戰任務,讓其負責在八月中旬召開會議,說明目的和戰略意義,並做準備,並派粟的副手二蕭蔘加;
8月5日、8月18日,毛澤東以中央軍委名義兩次致電東北軍區領導人,要求東北邊防軍抓緊完成訓練及其它準備工作。隨後,毛澤東和中央軍委決定,將第9兵團、第19兵團分別調至津浦、隴海鐵路沿線,以作為東北邊防軍的二線部隊。還作出了加強特種兵建設,制定了保衛大城市和工業基地的防空計畫,並開始向北方運送戰備物資。
8月11日,東北邊防軍副司令肖勁光召開邊防軍所屬軍師幹部會,說明準備入朝參戰,用‘志願軍’名義,不對美帝宣戰;
8月13日,高崗主持東北邊防軍高級幹部會議,說明應該並準備入朝參戰,並用志願軍名義。
8月下旬,毛澤東指示周恩來主持召開東北邊防軍準備工作會議,決定了東北邊防軍的兵力配置,又決定抽調10萬老兵,準備在開戰後補充一線作戰部隊。9月上旬,毛澤東和中央軍委又決定將第50軍編入東北邊防軍序列,以加強邊防軍的力量。
8月26日,周總理主持東北邊防軍準備工作會議,說明東北邊防軍暫時歸高崗負責準備,等迫切需要開戰時,再派高一級指揮員(此時粟裕休病假,並沒有去東北),結合9月3日的電報,說明派高一級指揮員可能是粟裕,也可能是林彪。
9月3日,周總理報告加強東北邊防軍的計畫及參戰準備工作,包括把東北邊防軍擴充為36個師加特種兵共70萬人。
9月3日,毛主席回復高崗8月30日電,說明林彪、粟裕均有病在身,幾個月後可能來,時間是有的,這說明8月26日周總理提的高一級指揮員正是指林彪或者粟裕,也說明這時已經開始將林彪列入掛帥抗美援朝的人選。
8月下旬,粟裕轉無錫治療,病情仍時好時壞,僅在病稍好期間閱批部分急件。
9月15日,美軍在仁川登入,10月1日越過“三八線”,朝鮮戰局發生了急劇變化。
10月4日中央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討論組成志願軍入朝作戰,10月8日,毛澤東發布命令:“著將東北邊防軍改為中國人民志願軍,迅即向朝鮮境內出動,協同朝鮮同志向侵略者作戰並爭取光榮的勝利。”

解析

與中國人民志願軍有何區別?
東北邊防軍成立時是由4個軍和3個炮兵師共25.5萬人組成,相當於2個兵團,計畫的編制為36個師(第一批12個師,後續24個師)及特種兵和配屬部隊總計70萬人。
8月4日毛主席在政治局會議上提出:“用志願軍形式”,避免和美國公開宣戰。
10月8日,中國人民志願軍成立時的編制,是由4個軍和3個炮兵師組成,與東北邊防軍成立時的編制完全相同,也是25.5萬人。
10月14日,毛主席致電周總理,通報志願軍入朝作戰的方針和部署,提出“我軍決於十月十九日出動...我們決定還是出發二十六萬人(12個步兵師、3個炮兵師)均開進為好”。
志願軍兵力最多時為19個軍,連同由劉震任司令員的志願軍空軍,以及炮兵、裝甲兵、工程兵、鐵道兵等部隊,共134萬餘人。其中後續出動的部隊基本是原東北邊防軍編制計畫中的24個師及特種兵和配屬部隊。
總之,兩者成立時的編制相同,任務也完全相同,志願軍後續入朝部隊也是東北邊防軍時期擬定的,只有兩者的名稱不同,即在1950年10月8日由東北邊防軍“改為”中國人民志願軍。
首選統帥
根據8月26日周總理主持邊防軍準備工作會議,說明東北邊防軍暫時歸高崗負責準備,等迫切需要開戰時,再派高一級指揮員(此時粟裕休病假,沒有過去東北),結合9月3日毛打算派林或者粟去的電報,說明周總理所指的高一級指揮員正是粟裕或者林彪,也說明此時林彪被列入東北邊防軍司令人選,準備執行抗美援朝任務。
毛主席親點粟總的將,則說明已經有讓粟總率軍赴朝參戰的意圖。主席也深知粟裕的指揮能力,此前擔任攻台總指揮的粟裕也是處於臨戰狀態的唯一方面軍統帥人物,所以如果粟總身體好的話,無疑將統帥志願軍抗美援朝。
粟裕為何沒有統帥志願軍入朝作戰?
粟裕身體狀況很不好,每天頭痛頭暈難忍,但仍在堅持工作。得知毛澤東親自點將,他深感這是中共中央和毛澤東對自己的信任,覺得義不容辭,立即著手準備擔負新的任務。他要求華東軍區司令部選配指揮部的參謀、通信班子,要華東空軍調查研究侵朝美軍空軍的飛機數量和作戰能力,並向中央軍委建議增調三野九兵團參戰。
不料他的病情日益加重,頭疼眼暈得非常厲害,不僅難以堅持工作,甚至不能左右環視,吃飯時只能把飯菜擺在正面一條線上。他不得不向毛澤東報告病情。後經中央軍委批准,他專門到山東青島療養。半個月後,病情仍不見好轉,他心急如焚,特地請到青島的羅瑞卿帶信給毛澤東,再次報告自己的病情和心情。
毛澤東看到粟裕的信,立即覆信:
粟裕同志:
羅瑞卿同志帶來的信收到了,病情仍重,甚為繫念。目前新任務不甚迫切,你可以安心休養,直至病癒。休養地點,如青島合適則在青島,如青島不甚合適,可來北京,望酌定之。
問好!
毛澤東
八月八日
在此情況下,中共中央最後研究決定,將東北邊防軍改為中國人民志願軍,由彭德懷擔任司令員兼政委,率軍入朝作戰。粟裕雖未帶兵入朝作戰,但他仍十分關心這次作戰。
10月2號、4號、5號、6號中共中央關於出兵的一系列重要會議上,在京但稱病不願出征的林彪等參加了會議,而時在南京,病情時好時壞的粟裕沒有參加。
11月2日,粟裕抱病出席在上海召開的華東軍區高級幹部會議,並在會上講話,就抗美援朝的軍事戰略(主戰場與次戰場、突擊方向與牽制方向、持久戰與速決戰)、軍隊現代化建設以及如何認識和對付核子彈等問題,提出了深思熟慮的意見,給了抗美援朝戰爭很好的參考。
粟裕的病情時好時壞,逝世後才知病根在於頭中的三塊彈片。當年12月,粟總到莫斯科休養。療養一年回國後,病根還是沒有斷,在總參工作時仍然時常由於病重而需要去休養。
領導機構
1950年7月7日東北邊防軍成立時,粟裕任司令兼政委,副司令是時任海軍司令肖勁光、副政委是時任總政治部副主任肖華。
1950年10月8日,東北邊防軍改為中國人民志願軍成立時,彭德懷任司令兼政委,第一副司令及第一副政委是原四野15兵團司令員鄧華(時任東北邊防軍第13兵團司令)、副司令是洪學智和韓先楚。

資料

《粟裕來京接受重要任務》
粟裕同志並告陳饒:
現有重要任務委託粟裕同志執行,請粟於七月十六日前將三野事務處理完畢,於七月十八日來到北京接受任務,粟來時可隨帶秘書及參謀人員數人。
毛澤東
七月六日二十三時
根據手稿刊印(《粟裕年譜》2012年1月第2版,當代出版社出版)
《關於保衛東北邊防的決定》
1950年7月7日 (周總理)根據美國軍隊武裝侵略朝鮮的新形勢,為防患於未然,應付最壞的情況發生。主持召開保衛國防問題會議,傳達中共中央、毛澤東關於成立東北邊防軍的決定,討論保衛東北邊防問題,提出並同與會者初步商議了邊防軍所轄部隊與部署、指揮機構設立與領導人選配置、政治動員與後勤保障、車運計畫與兵員補充等問題。十日,主持召開第二次會議,最後商定組織東北邊防軍的各項問題。根據兩次會議的精神,十三日正式形成中央軍委《關於保衛東北邊防的決定》。《決定》確定:
(一)抽調第十三兵團(第三十八軍、三十九軍、四十軍),第四十二軍,炮兵第一師、二師、八師和一定數量的高射炮兵、工兵、戰車部隊組成東北邊防軍。
這些部隊最遲限於八月五日前抵達指定地點,完成集結。
(二)以粟裕為東北邊防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蕭勁光為副司令員,蕭華為副政治委員,李聚奎為後勤司令員。
(三)以十五兵團領導機關為基礎組成十三兵團領導機關,以鄧華為司令員,賴傳珠為政治委員,解沛然(解方)為參謀長,杜平為政治部主任。
7月13日,周恩來將《關於保衛東北邊防的決定》送毛澤東審查並函告《決定》起草的簡況。毛澤東當天批示:“照此執行。”(選自《周恩來年譜》)
關於東北邊防軍後勤的安排
7月14日,(周總理)致電高崗、李富春、林楓並告林彪、鄧子恢、譚政〔注〕:“由於幣制不同,決定凡四野在東北境內的部隊,除武器、彈藥、服裝、醫藥器材、電訊器材、汽車油料由軍委直接補給外,
其餘糧料柴草及一切經常費與作戰費等,完全由東北人民政府供給,經過東北軍區後勤部轉發邊防軍後勤司令員李聚奎。”
〔注〕林彪,時任中共中央中南局第一書記、中南軍政委員會主席、第四野戰軍兼中南軍區司令員;鄧子恢,時任中共中央中南局第二書記、中南軍政委員會副主席、中南軍政委員會副主席、中南軍區第二政治委員;譚政,時任第四野戰軍兼中南軍區第三政治委員。(選自《周恩來年譜》)
粟裕:《休養情形報告》
主席並軍委:
茲將職之休養情形報告於下:
職於上月十四日離寧來青島,十六日開始休息,此地氣候較江南清涼,但濕氣甚重,抵此之初期,因不習慣休息生活及不適應這種氣候,身體及精神均曾更加感到不舒服。經旬日後才稍安定。在此休息期間除兩手已不如在寧時之顫抖外,頭暈頭痛症並未見有何好轉,檔案書籍均不能閱讀,每日只能看看報紙,且每次不能超過二十分鐘,出外遊覽超過一小時,亦即頭暈目眩不能支持,但又因新任務②在即,而自己病症未見轉好,心中甚是焦慮,以致愈加不能定心休息。據醫生及一些患神經衰弱症之同志談,此種病非短期所能治癒,愈重則治療愈費時日,職以為依目前局勢發展似有一時期之間隙,因此請求能批准職給予較長的休息時間,以便專心休息以期早日恢復工作。請予示獲!
此致
敬禮
職: 粟裕
八月一日
注 釋
①這是粟裕就休養情形向毛澤東主席並軍委的報告。毛澤東主席8月8日覆信給粟裕: “粟裕同志,羅瑞卿同志帶來的信收到了,病情仍重,甚為繫念。目前新任務不甚迫切,你可以安心休養,直至病癒,休養地點,如青島合適則在青島;如青島不甚合適,可來北京,望酌定之。問好!”
②新任務,即抗美援朝作戰,1950年7月上旬,中央軍委決定組建東北邊防軍,以粟裕為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其任務是保衛東北邊防,必要時支援朝鮮人民軍作戰。當時粟裕復發高血壓、美尼爾氏綜合症。12月,經中共中央批准,到蘇聯療養。(選自《粟裕文選》第三卷)
東北邊防軍先歸高崗代管的決定
1950年7月22日,(周總理)和聶榮臻聯名致函毛澤東:
(一)調往東北的三個高射炮團已全部到達指定地點,第十三兵團三個軍正在開動中,“八月上旬可以全部到達指定地點”。
(二)粟裕、蕭勁光、蕭華均一時難以到任,建議東北邊防軍“先歸東北軍區高崗司令員兼政委指揮”,邊防軍司令部待“粟、蕭、蕭去後再成立”;李聚奎到東北後即兼任軍區後勤部長,所帶之後勤機構即合併到東北軍區後勤部。這樣處理,部隊指揮既可免生脫節現象,供應也較容易解決。
二十三日,毛澤東批:“同意。”(《周恩來年譜》)
毛主席說明“用志願軍形式”
8月4日,(毛主席)主持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會議討論美國武裝侵略朝鮮後中國應該採取的措施問題。講話指出:如美帝得勝,就會得意,就會威脅我。對朝鮮不能不幫,必須幫助,用志願軍形式,時機當然要適當選擇,我們不能不有所準備。(《毛澤東思想年編》1950年8月-9月)
8月4日 (周總理)出席毛澤東主持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在談到美國武裝侵略朝鮮後中國應該採取的措施時說:如果美帝國主義將北韓壓下去,則對和平不利,其侵略氣焰就會高漲起來。而北韓要取得反侵略戰爭的勝利,一定要加上中國的幫助。我們不能不有此遠大構想。(《周恩來年譜》)
東北邊防軍的人員補充和供給問題
1950年8月23日,(周總理)召集中央和東北有關部門負責人開會,磋商東北邊防軍的人員補充和供給問題。決定:
(一)待聶榮臻回京後,再一同與林彪商決。
(二)糧食、草料、煤由東北供給。
(三)經常費由總後勤部從邊防軍原來所屬的第四野戰軍中撥出轉給東北軍區。
(四)預算外的一切作戰費統由中央支出,東北代付。(五)由於前述原因,東北所增加的貨幣發行,
由中央撥付其所需的棉花、棉紗、布疋作為支出,以換取東北貨幣回籠。二十四日,周恩來將研究結果函告毛澤東,並將由聶榮臻、楊立三署名的《關於邊防軍幾個補給問題的解決辦法》送審,同時說明自己和薄一波認為,為了不使東北貨幣發行負擔過重,應準備提早實行關內外貨幣統一。當天,毛澤東批准了會議所作的決定。
△夜,聽取雷英夫介紹中央軍委作戰局〔注〕關於朝鮮戰局的研究結果:敵軍可能在仁川、元山、南浦等地登入,以在仁川登入的可能性最大。周恩來認為:這是朝鮮戰局帶關鍵性的問題,值得重視。隨即帶雷前往毛澤東處匯報。毛澤東指出:作戰局的分析和判斷有道理、很重要。為此,已經注意到這個問題的毛澤東、周恩來決定:
(一)檢查督促東北邊防軍各項戰備工作情況,嚴令其務必在九月底以前完成一切作戰準備工作,保證隨時可以出動。
(二)將敵軍可能在仁川等地登入的情況告訴朝鮮和蘇聯政府,並告朝鮮對此應有應付最壞情況的準備。
(三)總參謀部和外交部要密切注視朝鮮戰局的變化。
〔注〕當時中央軍委作戰局局長由中央軍委作戰郝部長李濤兼任,副局長為張清化、張水發、雷英夫。(《周恩來年譜》)
東北邊防軍擴編
1950年8月26日,(周總理)主持檢查和討論東北邊防軍準備工作會議。在會上報告韓戰形勢、我們肩負的任務和應做的各項準備工作等。指出:美帝國主義企圖在朝鮮打開一個缺口,準備作為世界大戰的東方基地。因此,朝鮮確實成為目前世界鬥爭的焦點,至少是東方鬥爭的焦點。現在我們對於朝鮮不僅看作是兄弟國家的問題,看作與我國東北相連線有利害關係的問題,還應看作是重要的國際鬥爭問題。這就給了我們新的課題一一支援朝鮮人民,推遲解放台灣,採取積極態度,將東北邊防軍組織起來。根據兩月來的作戰情況,不能不構想戰爭的長期化,要準備在長期化上逐漸消滅敵人。
我們這次作戰是對付美帝國主義者,而不是單單對付李承晚偽軍,這更需要我們加緊和加強準備工作。一切都要充分準備好,要一出手就勝。美帝國主義目前要發動世界大戰是不可能的。這是因為它的戰線過長,運輸線太遠,戰鬥力太弱。它克服這些弱點,要有一個較長的時間。在我們方面,就要將它發起的戰爭,一個一個地打下去。使它不能發展為大規模的戰爭。
這樣,它就更難發動世界大戰。即使發動起來。我們也有把握很快地將它擊敗。在這種情況下,我們的軍事建設應有一個較長遠的計畫。今天必須先訂出一個短期的至少三年的作為準備階段的建軍計畫。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立於不敗之地,發展勝利和鞏固勝利。朱德、林彪、聶榮臻、羅榮桓和東北邊防軍、中央軍委有關部門、海軍、空軍、有關兵種負責人出席了會議。
在備戰階段,周恩來提出了“出國作戰要自力更生,立足國內供應”的方針。(《周恩來年譜》)
抗議美國侵略
8月27日,(周總理)和李富春致電高崗:(一)基本上同意關於東北與全國結合制訂計畫的意見。(二)“東北同志來京參加訂計畫,只能是與全國結合,確定方針、任務及重大的控制數字,及與全國重大生產項目的平衡數字等的計畫綱要,然後據此回東北再制訂詳細計畫。”(三)“關於財政、貿易、金融、農林各方面,均望於月底前各來一二人,並帶明年的初步計畫來。”
△就本日美國侵朝空軍侵犯中國領空事,致電高崗、賀晉年等:“請令東北各地尤其是滑朝鮮邊境各地及各空軍基地嚴格防空,嚴格監視美機越境事件,按日分別次數、時間、種類、數目及有無掃射乃至轟炸等行為,並其損害結果,經東北軍區電告軍委。”
△致電美國國務卿艾奇遜,抗議美國侵朝軍用飛機侵入我國領空並沿鴨綠江北岸射殺我國人民。要求美國政府懲辦肇事者並賠償一切損失。
△致電聯合國安理會,要求制裁美國侵朝軍隊派遣軍用飛機侵犯我國領空,並採取措施使美國撤退其侵朝軍隊。三十日,再次致電安理會,抗議美國侵朝軍用飛機繼續侵入我領空,殺傷我國人民,要求安理會制止美國侵朝軍隊擴大侵略的行為。(《周恩來年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