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志願軍跨過鴨綠江

中國人民志願軍跨過鴨綠江

《中國人民志願軍跨過鴨綠江》,1951年2月17日(一說18日),時任中國人民志願軍第64軍政治部攝影記者黎民拍攝的志願軍于丹東振安區九連城鎮馬市村馬市浮橋處跨過鴨綠江,參加抗美援朝戰爭的照片。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人民志願軍跨過鴨綠江
  • 拍攝日期:1951年2月17日 
  • 拍攝者:黎民
  • 拍攝地點:丹東振安區九連城鎮馬市村馬市浮橋處
社會評價,

社會評價

中國人民志願軍跨過鴨綠江
中國人民志願軍跨過鴨綠江
1951年2月,志願軍某部奉命從丹東九連城處渡過鴨綠江,開赴朝鮮戰場。接到過江命令後,該部組織人員很快搭起了便橋,有組織有秩序、日夜兼程地從橋上疾速過江。該部政治部攝影組組長黎民奉命帶領電影隊、文工團在岸邊渡口處,為過江部隊做鼓動宣傳工作。過江部隊中一些與黎民熟悉的戰友看見黎民脖子上掛著照相機,便情不自禁地說:“黎民同志,趁我們還站在祖國的土地上,給我們拍張照片吧!不管將來我們能否回來,都是個紀念。”
黎民作為一個攝影工作者,覺得有責任把他們的壯舉記錄下來,便一一為他們拍照。
一天下午,天氣變得晴朗起來,江邊的積雪在陽光下泛著銀輝。部隊還在繼續過江,一會兒,只見在百色起義誕生的某紅軍團開始踏上便橋,列隊過江。
望著那戎裝嚴整,逶迤前行的鐵流,黎民來了靈感,感到僅僅從各個側面拍照是遠遠不夠的,應該努力搶拍一幅全景式氣勢磅礴的志願軍過鴨綠江的照片,這樣才能為抗美援朝戰爭歷史留下一個不朽的見證。在這樣一個意念的驅使下,黎民迅速地選好拍攝位置,並麻利地調好焦距、光圈、速度,然後舉起相機,將鏡頭穩穩地定格在巨龍般蜿蜒的正在過江的志願軍隊伍,就在那“龍頭”剛剛踏上朝鮮的三千里江山,而“龍尾”還逶迤在祖國的瞬間,黎民按動了照相機快門,記錄下了這一歷史時刻。
照片的遠景,是朝鮮新義州深灰色天空下綿延起伏的群山和岸邊的村莊田野,近景是新中國安東(今丹東)市散著親切氣息的國土,而連線遠景和近景的中心畫面是長長的、一隊全副武裝的志願軍戰士;他們正肩負著中朝人民的希望,雄赳赳、氣昂昂,跨進在皚皚白雪覆蓋著的鴨綠江上。
整個畫面開闊壯觀、氣勢恢宏、意境深遠。黎民將中國人民志願軍跨過鴨綠江這一歷史的瞬間變成了永恆。
部隊過江後,黎民將這幅照片的底片寄往解放軍畫報社。不久,他收到了解放軍畫報社採用的通知和小樣。這幅題為《中國人民志願軍跨過鴨綠江》的照片,同周巍峙譜曲的《中國人民志願軍戰歌》一起發表在1951年第4期《解放軍畫報》的扉頁上。
中國人民志願軍跨過鴨綠江
中國人民志願軍跨過鴨綠江
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成立後,這幅珍貴的歷史圖片被軍博收藏,並陳列在抗美援朝戰爭館裡。由於它全景式氣勢磅礴地展示了中國人民志願軍不怕犧牲、一往無前的愛國主義和國際主義的精神,因而被陳列在突出的位置,成為偉大的抗美援朝戰爭的象徵性標誌和永恆的見證。
中國人民志願軍跨過鴨綠江
1951年第4期當期專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