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三大古建築群

中國三大古建築群

中國三大古建築群,即北京故宮、曲阜孔廟和承德避暑山莊,中國三大古建築群均已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三大古建築群
  • 外文名:China's three largest ancient building group
  • 榮譽: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 組成:故宮、孔廟、避暑山莊
古建築群,古建築群詳述,故宮,孔廟,避暑山莊,

古建築群

中國三大古建築群分別是曲阜孔廟北京故宮和承德避暑山莊
北京故宮是明清兩朝的皇宮,世界五大宮殿之首。有屋8700餘間,建築面積15萬平米。是全世界規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古代皇宮建築群。也是中國古代建築最高水平的傑作。
曲阜孔廟又被稱之為“至聖廟”,是中國古代封建王朝祭祀孔子的禮制廟宇。位於曲阜城正中,是一組具有東方建築特色、規模宏大、氣勢雄偉的古代建築群,被建築學專家梁思成稱為世界建築史上“唯一的孤例”。
承德避暑山莊曾是中國清朝皇帝的夏宮,距離北京230公里。是由皇帝宮室、皇家園林和宏偉壯觀的寺廟群所組成。與北京紫禁城相比,避暑山莊以樸素淡雅的山村野趣為格調,取自然山水之本色,吸收江南塞北之風光,成為中國現存占地最大的古代帝王宮苑

古建築群詳述

故宮

故宮,即封建王朝統治結束前皇帝居住工作的宮殿建築群,現多指北京故宮博物院。故宮始建於明永樂4年(1406年),1420年基本竣工,是明朝皇帝朱棣始建。故宮南北長961米,東西寬753米,面積約為72,5萬平方米。建築面積15.5萬平方米。相傳故宮一共有房室9999.5間,是以“四柱一間”的古代建築為標準的。實際據1973年專家現場測量故宮有房室8707間,有人做過形象比喻,說一個人從出生就開始住,每一天住一間房,不重複,要住到27歲才可以出來。宮城周圍環繞著高12米,長3400米的宮牆,形式為一長方形城池,牆外有52米寬的護城河環繞,形成一個壁壘森嚴的城堡。
北京故宮北京故宮
故宮宮殿建築均是木結構、黃琉璃瓦頂、青白石底座,飾以金碧輝煌的彩畫
故宮太和殿故宮太和殿
故宮的建築依據其布局與功用分為“外朝”與“內廷”兩大部分。“外朝”與“內廷”以乾清門為界,乾清門以南為外朝,以北為內廷。故宮外朝、內廷的建築氣氛迥然不同。外朝以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大殿為中心,內廷以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後三宮為中心。
故宮建成後,經歷了明、清兩個王朝,到1911年清帝遜位的約五百年間,歷經了明、清兩個朝代二十四位皇帝。是明清兩朝最高統治核心的代名詞。明清宮廷五百多年的歷史包含了帝後活動、等級制度、權力鬥爭、宗教祭祀等。當時普通人連走近紫禁城牆附近都算犯罪。由於明清宮廷是封建制度高度完備的最高統治中心,不尋常的大事,往往都是圍繞皇權的傳承與安危展開的。如明代正統皇帝復辟的奪門之變、嘉靖皇帝被宮女謀刺的壬寅宮變、萬曆四十三年梃擊太子宮的“梃擊案”、泰昌皇帝因服丹丸而死亡的“紅丸案”、泰昌帝病死後圍繞著新皇帝登極的“移宮”風波。清朝初諸王大臣為確立皇權的三官廟之爭、清末慈禧太后謀取權力的辛酉政變等等。1987年故宮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現闢為“故宮博物院”。

孔廟

曲阜孔廟是祭祀孔子的本廟,是分布在中國、朝鮮、日本、越南、印度尼西亞、新加坡、美國等國家2000多座孔子廟的先河和範本,據稱孔廟始建於公元前478年,孔子死後第二年(公元前478年),魯哀公將其故宅改建為廟。此後歷代帝王不斷加封孔子,擴建廟宇,到清代,雍正帝下令大修,擴建成現代規模。共有九進院落,以南北為中軸,分左、中、右三路,縱長630米,橫寬140米,有殿堂、壇、閣460多間,門坊54座,“御碑亭”13座,擁有各種建築100餘座,460餘間,占地面積約9.5萬平方米的龐大建築群。孔廟內的聖跡殿十三碑亭及大成殿東西兩廡,陳列著大量碑碣石刻,特別是這裡保存的漢碑,在全國是數量最多的,歷代碑刻亦不乏珍品,其碑刻之多僅次西安碑林,所以它有我國第二碑林之稱。孔廟是中國現存規模僅次於故宮的古建築群,堪稱中國古代大型祠廟建築的典範。
孔廟孔廟
孔廟古建面積約1.6萬平方米。主要建築有金元碑亭、明代奎文閣、杏壇、德佯天地坊等、清代重建的大成殿、寢殿等。金牌亭大木做法具有不少宋式特點,斗栱疏朗,瓜子栱、令栱、慢拱長度依次遞增,六鋪作里跳減二鋪,柱頭鋪作與補間鋪作外觀相同等。正殿庭採用廊廡圍繞的組合方式是宋金時期常用的封閉式祠廟形制少見的遺例。大成殿、寢殿、奎文閹、杏壇、大成門等建築採用木石混合結構,也是比較少見的形式。斗栱布置和細部做法靈活,根據需要,每間平身科多少不一,疏密不一,栱長不一,甚至為了彌補視覺上的空缺感,將廂栱、萬栱、瓜栱加長,使同一建築物相鄰兩間斗栱的栱長不一,同一柱頭科兩邊栱長懸殊,這是孔廟建築的獨特做法。
山東曲阜孔廟、孔府、孔林於1994年12月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避暑山莊

避暑山莊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河北省承德市北部。始建於1703年,歷經清朝三代皇帝:康熙、雍正、乾隆,耗時89年建成。是清代皇帝夏日避暑和處理政務的場所,為中國著名的古代帝王宮苑。1994年12月,避暑山莊及周圍寺廟(曾用名熱河行宮)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2007年5月8日,承德避暑山莊及周圍寺廟景區經國家旅遊局正式批准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
避暑山莊避暑山莊
康熙二十年(公元1681年),清政府為加強對蒙古地方的管理,鞏固北部邊防,在距北京350多公里的蒙古草原建立了木蘭圍場。每年秋季,皇帝帶領王公大臣、八旗軍隊、乃至後宮妃嬪、皇族子孫等數萬人前往木蘭圍場行圍狩獵,以達到訓練軍隊、固邊守防的目的。為了解決皇帝沿途的吃、住,在北京至木蘭圍場之間,相繼修建2l座行宮,熱河行宮——避暑山莊就是其中之一。避暑山莊及周圍寺廟自康熙四十二年(公元1703年)動工興建,至乾隆五十七年(公元1792年)最後一項工程竣工,經歷了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帝王,歷時89年。
避暑山莊分宮殿區、湖泊區、平原區、山巒區四大部分。宮殿區位於湖泊南岸,地形平坦,是皇帝處理朝政、舉行慶典和生活起居的地方,占地10萬平方米,由正宮、松鶴齋、萬壑松風和東宮四組建築組成。湖泊區在宮殿區的北面,湖泊面積包括州島約占43公頃,有8個小島嶼,將湖面分割成大小不同的區域,層次分明,洲島錯落,碧波蕩漾,富有江南魚米之鄉的特色。東北角有清泉,即著名的熱河泉。平原區在湖區北面的山腳下,地勢開闊,有萬樹園和試馬埭,是一片碧草茵茵,林木茂盛,茫茫草原風光。山巒區在山莊的西北部,面積約占全園的五分之四,這裡山巒起伏,溝壑縱橫,眾多樓堂殿閣、寺廟點綴其間。整個山莊東南多水,西北多山,是中國自然地貌的縮影。
避暑山莊避暑山莊
避暑山莊之外,半環于山莊的是雄偉的寺廟群,如眾星捧月,環繞山莊,它象徵民族團結和中央集權。承德“外八廟”分布在避暑山莊東北面山麓的台地上,面積達 40多萬平方米,原有寺廟十一座,現存的有普陀宗乘之廟、須彌福壽之廟、普樂寺、普寧寺、安遠廟、溥仁寺、殊像寺。這些廟宇金碧輝煌,宏偉壯觀。
避暑山莊於1994年根據文化遺產遴選標準C(II)(IV)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