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該書共設五章,大致內容如下:第一章探討了藍色經濟通道的概念、理論基底。第二章探討中國—大洋洲—南太平洋藍色經濟通道的價值。第三章探討了中國—大洋洲—南太平洋藍色經濟通道構建的基礎。第四章探討了中國—大洋洲—南太平洋藍色經濟通道構建的路徑。第五章嘗試分析中國一大洋洲—南太平洋藍色經濟通道構建的障礙。
作品目錄
第一章 藍色經濟通道的概念界定及理論基底 第二章 中國—大洋洲—南太平洋藍色經濟通道的價值 第三章 中國—大洋洲—南太平洋藍色經濟通道的基礎 第四章 中國—大洋洲—南太平洋藍色經濟通道的內容 第五章 中國—大洋洲—南太平洋藍色經濟通道構建的障礙 |
創作背景
自20世紀70年代中期開始,中國開始陸續與太平洋島國建立了外交關係。40多年來,中國與太平洋島國的外交關係日益緊密,合作日益深入。2015年,中國在《
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願景與行動》中把南太平洋地區定位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重點方向的一個終端,即從中國沿海港口經南海到南太平洋。2017年6月,中國在《
“一帶一路”建設海上合作構想》中提出要建設中國—大洋洲—南太平洋藍色經濟通道。因此,藍色經濟通道成為中國對南太平洋地區的新定位,成為中國與南太平洋地區聯繫的話語結構。《中國—大洋洲—南太平洋藍色經濟通道構建研究》即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寫就的。
作品思想
作者認為,藍色經濟通道絕不是一般意義上的海上航線、能源運輸航線或戰略島嶼,亦不完全等同於海上戰略通道,而是一個基於人類命運關切的海上合作大平台;它具有安全、政治、經濟、地理、文化等多層面含義,致力於可持續性地利用海洋資源,實現全人類可持續發展;它重點關注小島嶼開發中國家和最不已開發國家。
作者對這一概念的考察與理解主要基於以下三點:其一,海洋是一個合作大平台。海洋之大,不僅可以容納大國或強國,也可以容納小島嶼開發中國家和最不已開發國家;海洋是自由和開放的空間,不是某個大國的所謂內海或某些國家所稱的後院;海洋是和平與安全之所,不是某些國家橫衝直撞、炫耀武力、宣示霸權的場域;海洋存在自然法則和國際法,不適用某些霸權國家的國內法或搞小集團的“幫規”。其二,強調藍色經濟通道的複合含義。以前談到海洋通道,人們會不自覺地把它與大國博弈、海盜猖獗、非法移民、毒品走私等地緣戰略或違法犯罪活動等聯繫在一起,而且過多地強調政治、安全、經濟等層面的含義。藍色經濟通道下的海洋不僅是商品運輸通道、經濟發展通道,而且是文化交流通道、傳播友誼的通道。其三,把小島嶼開發中國家和最不已開發國家放在重要位置。在國際關係或國際政治中,抑或在全球化進程或全球產業鏈、價值鏈中,小島嶼開發中國家和最不已開發國家幾無例外處於邊緣或末端位置。在西方種族主義根深蒂固以及霸權思想依舊強勢的語境下,這種狀況很難改變。在構建藍色經濟通道中,小島嶼開發中國家和最不已開發國家理應擁有一定話語權。通過構建藍色經濟通道以及利用藍色經濟通道,這些國家能夠主動參與其中並分享發展機遇。
藍色經濟通道將世界各國的命運緊密聯繫在一起,“共走綠色發展之路,共創依海繁榮之路,共築安全保障之路,共建智慧創新之路,共謀合作治理之路”。“共走”“共創”“共築”“共建”“共謀”理念的具體內涵及其現實意義,在書中得到詳細的演繹與論證。構建藍色經濟通道是一個複雜的系統工程,不僅涉及中國與大洋洲,而且涉及其他國家或其他區域;不僅涉及民族國家,也涉及國際組織;不僅涉及非政府組織,也涉及企業與個人;不僅涉及有關國家或企業的長期利益,也涉及它們的短期利益;不僅涉及環境因素,也涉及非環境因素。
出版信息
作者簡介
梁甲瑞,男,1984年生,國際政治博士,政治學博士後,碩士研究生導師,聊城大學太平洋島國研究中心學術研究部主任、海洋治理研究所所長,中國—太平洋島國氣候變化合作研究中心決策諮詢部部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