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學會是1935年在重慶成立的協會組織,1935年5月2日中央核准組織,同年同月同日內政部立案。圖記字號為社字7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印學會
- 創建時間:1935年
中印學會是1935年在重慶成立的協會組織,1935年5月2日中央核准組織,同年同月同日內政部立案。圖記字號為社字7號。
中印學會是1935年在重慶成立的協會組織,1935年5月2日中央核准組織,同年同月同日內政部立案。圖記字號為社字7號。組織體系理事會主席蔡元培;理事吳敬恆、王震、蔡楚傖、陳立夫、段錫朋、陳太齊、許學灝、譚雲山;監事會主席...
一道喜馬拉雅山的阻隔遠比我們想像得要厲害。很難想像中印能把共同的未來再一次建立在對對方不切實際的想像或者是西方人的話語建構之上。因此,如果說,印研社有一個終極的宗旨的話,那就是“解秘印度(Demystification of India)”,而且是以一種“中國人的視角”——玄奘、兩千的中印交流史就是我們的後盾。
12月10日—13日由印度駐華大使館主辦,GBD公共外交文化交流中心承辦,察哈爾學會協辦的“中印文化節”在北京橋藝術中心拉開帷幕。這場為期4天的文化交流活動是2010年慶祝中印建交60周年的系列活動之一。出席開幕式的有近400名中外各界嘉賓。12月9日柯銀斌秘書長、趙可金高級研究員、謝婷婷研究員會見美國埃默里大學Semetko...
2007年11月,中印友協新一屆理事會成立,邀請各部委、地方友協負責人,及文化、學術、企業界知名人士90餘人擔任理事,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蔣正華當選為會長。中國南亞學會 中國南亞學會成立於1978年,是中國全國性的從事南亞研究的學術性團體。凡承認本學會章程,從事南亞研究、教學或實際工作的個人或團體,經自願申請...
在亞非會議、亞非作家代表會議期間,在祖國政府領導人劉少奇、周恩來、宋慶齡、陳毅、賀龍、劉寧一、楊成武、彭真、郭沫若等以及中國婦女代表團、工會代表團、人大代表團、各種體育代表團訪問印尼期間,積極參加保衛後勤工作;多次參加當地興修水庫、疏通河流鋪設國道等義務勞勸,為促進僑居地經濟建設以及中印(尼)人民友誼...
《中印農村社會保護比較》的內容是福特基金會資助的亞洲社會保護大項目中的一個項目,名為“中印農村社會保護的比較研究”。這是所有項目中唯一的兩個不同國家的研究機構進行緊密型和實質性合作的比較研究項目,因而引起廣泛的關注和興趣。中方的研究機構是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課題組負責人是張曉山研究員;印度方...
中印學會最大的成就是推動在印度國際大學建立中國學院。泰戈爾提出在印度國際大學設立中國學院,作為交流中印文化、傳播中國文化的固定機構。1934年,譚雲山為解決建院資金,從中國籌集到5萬盧比和11萬冊圖書。帶回的書籍有些非常珍貴,如明版《道藏》。1937年4月,中國學院正式成立,泰戈爾主持慶典儀式並發表講話。譚雲山...
泰戈爾高興地於1934年4月寄給譚雲山一封致“中印學會”會員的信,譚雲山抄錄並翻譯在一本舊本子上。文中說:“今世界已劃成無數壁壘,彼此皆準備互相侵伐。且讓吾人重振固有之精神……而證明仁愛與和善之力量實較仇恨與侵伐之力量為強大”,這就是“中印大同”理想。兩千多年積累起來的“中印大同”事例不勝枚舉...
譚雲山和泰戈爾成為增進中印友誼與了解的緊密同志與合作夥伴,共同建立“中印學會”與國際大學的“中國學院”。我不但在襁褓(剛生下兩個月)時期獲得泰翁給與的印度名字“Asoka”,而且是在泰戈爾靈感照耀下追隨父親的學術事業,畢生奉獻給“中印學”與“中印大同”(Chindia),“春蠶到死絲方盡”。我經常想:沒有...
1942年參加中印學會。他對魏源的《道光洋艘征撫記》逐段進行考訂,寫成《道光洋艘征撫記考訂》一書,同年出版。1955 年作了重要修改後更名為《鴉片戰爭史實考》再版,1984年又由人民出版社出了修訂本。1943年參加中國史學會。在貴州大學期間,發表《可汗稱號源出中國說》《藏族考源》、《唐代諸帝享年考》《北朝...
目前正在進行的研究課題有:中印文化交流史、中國農村改革調查、中國國防現代化、中國教育發展狀況、中國與新的世界秩序、邁入21世紀的中國等。其中“邁入21世紀的中國” 課題由10名學者參與, 在印度外交部資助下,於1993年啟動, 主要針對印度和中國的相互影響、中國的經濟和國際貿易、中國社會和政治變革、中國的地區發展...
12月8日 我會與對外友協、中印友協聯合舉辦柯棣華大夫逝世50周年紀念會和愛德華大夫逝世35周年紀念會。12月10-11日我會與上海國際友人研究會聯合舉辦史沫特萊誕辰100周年學術討論會。1993年 1月11日 紀念中國人民的朋友、已故奧地利醫生羅生特大夫90周年誕辰。3月4日 我會成立“埃德加·斯諾研究中心”,設在北京大學...
作為中方代表團團長,主持中印(度)邊界問題聯合工作小組會談和副外長級磋商、中不(丹)邊界談判。1993年9月代表中國政府簽署《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印度共和國政府關於在中印邊境實際控制線地區保持和平與安寧的協定》。1995年4月率團赴印尼參加不結盟運動協調局部長級會議並出席萬隆會議40周年紀念活動。1995年~1997年...
60 朱延豐及中印學會 69 杭立武及中英學會 跨國婚姻 79 一婚定終身 85 來自政治的考驗 88 和諧中的小雜音 95 忍見病妻撒手去 101 恨不同死懷愧疚 譯 事 109 與盧冀野的友情 113 在國立編譯館 117 獨特的翻譯觀 124 狂譯之季 牢獄之災 135 清水血水鹼水 149 鐵窗風味 155 沾妻子光被釋放 162 蔑視...
1961年1月,兼湖南省醴陵縣同鄉會理事長;7月兼“中印文化協會”顧問。1963年3月兼“中國社會學會”理事長;7月兼“中韓文化經濟協會”常務理事。1965年5月兼“中菲文化教育協會”理事長。1966年7月,兼“國民大會憲政研討委員會”委員。1969年10月兼“中法文化經濟協會”理事。1970年7月,兼“中國孔孟學說研究...
(4)《中印文化交流百科全書》(上下二卷),中印聯合編審委員會成員、編委、分支主編,負責“中印貿易往來”“中印外交往來”和“中印現代學術交流”三個分支。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15年9月,4000千字。(5)《北大南亞東南亞研究》(第二卷),主編,中國青年出版社,2014年11月,400千字。(6)《北大南亞...
長期從事印度史的教學和研究工作,著有《印度史》、《印度古代史綱》、《印度近現代史》、《殖民統治時期的印度史》、《印度獨立後的政治經濟社會發展史》、《印度現代化的發展道路》(主編)、《中印人民友好關係史,1851-1949》、《殖民主義史·南亞卷》(主編)、《世界近代史》(合著)等,在國內、國外(英國...
曾多次參加敦煌吐魯番學會、敦煌研究院、香港中文大學在烏魯木齊、敦煌、北京、蘭州、香港舉行的國際研討會並發表論文。中印交流研究 曾應印度外交部邀請客串編輯《印度地平線》“印度與中國”特刊Indian Horizon,Vol.43, Nos.1-2, Special Issue “India and China”, 1994, New Delhi: Indian Council for Cultural...
友誼館的建立,被印度媒體稱為中印文化交流的“大事件”。深圳大學成為了中印學術與文化交流、中印友誼與合作的重要平台,接待了眾多印度著名學者、政要和各界人士,主辦了系列重要學術會議及文化活動,如1996年第13屆《羅摩衍那》國際大會、2006年印度文化節、2007年中國南亞學會年會、2011年泰戈爾繪畫作品展、2012年第...
黃寶生在全面駕馭梵語詩學經典論著和中國古代文學理論作品的基礎上,打破時間和空間的界限,打通文藝學內部的重要概念和理論流派,打通中印文學和詩學的各門學科,也打通比較文論自身,通過對比研究中印古代文論,闡明二者雖表現形態各異,卻內在 相通。學術論文 學術專著 截至2023年3月,黃寶生共編著出版專著及譯著40 余...
王媛,女,印度瑜伽文化研修者,正統瑜伽體系傳承者,身心靈文化傳播者。天地心韻瑜伽創始人。十餘年間近20次赴印度求取正法,多年來一直潛心禪學、國學的修習,近年來多次去世界各國遊學探訪,始終致力於在中印兩系古老東方文明交匯之處,探求啟迪生命的真知。個人經歷 王媛,曾是綠蔭場上的佼佼者,在一次足球對抗...
他精通梵語、巴利語、印地語、烏爾都語、世界語、英語、法語、德語等多種外國語言文字。他曾僅靠一部詞典,一本凱撒的《高盧戰紀》,就學會了非常複雜的拉丁文。他除了在梵語文學和印度文化研究上取得了成就外,在中外文化交流史、佛學、美學、比較文學、翻譯等方面也頗有建樹,為中國學術事業的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
薛克翹,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歷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南亞所編輯室主任(1990—1994)、亞太所社會文化室主任和南亞室主任(1995—2000)。曾任中國南亞學會秘書長、顧問。主要研究領域是印度文化、中印文學比較、中國南亞文化交流史、佛教。人物經歷 學歷 遼寧金縣中學高中畢業(1961—1964);北京大學東方語言文學系印地語...
利用大使特有身份,做駐在國各界人士和媒體的工作,在有關會議上發表演講,接受電視台、報刊採訪,增進相互了解,推動中印關係逐步恢復和發展,受到印度朋友的廣泛歡迎和讚揚。“德里泰盧固學會”授予“1999年度國際關係卓越成就獎”。“印度市場和管理學院”授予“1999年優秀外交官獎”。“印中協會”授予“1999年度獎”...
二、中印外交和軍事專家小組將按聯合工作組的指導召開會議。第四條 為保證如期舉行上述第二、三條所列的雙邊對話,應有如下後勤及經費安排:(一)接待方將出資對舉行對話的地點作必要安排,並對到訪代表團提供適當的禮儀款待;(二)接待方將向到訪代表團提供恰當的邀請函,並為對方提供免費簽證的便利;(三)...
第十節 中印文化與文學關係 一中印文化關係 二中印文學關係 第十一節 跨學科研究舉例 餘論中印比較文學發展的比較 第一節 中國比較文學的發展概況 第二節 中印比較文學發展的異同 第三節 印度比較文學發展對中國的啟示 參考文獻 附錄一印度比較文學發展大事記 附錄二印度比較文學學會的目標和宗旨 附錄三梵語詩學著作...
2003年,在加爾各答召開的“中印民族的傳統文化與現代化”國際研討會上,他發表了《塔吉克人的環境與文化》的論文。2004年在德國召開的中亞民族研討會上發表了《塔吉克人的環境與文化》的論文。2004年在德國召開的中亞民族研討會上發表了《塔吉克人的家族觀念》的論文。楊聖敏教授在套用研究方面取得了十分顯著的成果。200...
1981年與印度高級外交官員舉行了中印邊界等雙邊關係會談。1982年率中國外交官代表團訪問泰國。1983年9月任中國人民外交學會會長。2000年6月2日,因病醫治無效,韓念龍在北京逝世,享年90歲。胡錦濤、錢其琛、曾慶紅、喬石、薄一波、耿飈、黃華、吳學謙同志以不同的方式對韓念龍同志逝世表示哀悼並向家屬表示慰問。人物...
李偉波 李祥熙 李振綱 李志軍 李中印 李宗桂 梁 宏 梁 磊 林國標 林樂昌 劉 瑩 劉寶村 劉成有 劉丹忱 劉洪強 劉佶鵬 劉曉梅 劉學智 劉雲超 柳 理 柳河東 陸信禮 陸永勝 路 強 馬菁汝 梅良勇 孟雲劍 苗潤田 莫真寶 倪富靜 牛冠恆 牛建科 歐陽禎人潘志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