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隆南僑文化學會

簡稱南化學會。印度尼西亞華僑社會文化團體。發起人為蔡炳坤、黃文華、陳舉民、梁國英、張江敏、楊望東、許榮枝、梁培基等,除黃文化和張江敏和馬辰來自雅加達外,其餘皆為戰前萬隆中華學校(簡稱隆華)校友,其中有些是抗日民族解放大同盟(簡稱民大) 成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萬隆南僑文化學會
  • 簡稱:南化學會
  • 簡介:印度尼西亞華僑社會文化團體
  • 成立時間:1945年10月25日
歷史,首屆執委會成員,主要活動,解散,

歷史

1945年8月至9月間籌備,10月25日宣告成立。以傳播中華文化,宣揚愛國主義和進步思想,推動華僑文化教育事業的進步和發展為宗旨。會址最初借用中華平民學校(簡稱中平),1946年4月16日南化學校創立後,始遷入。會員人數最初約70-80人,後來增至數百人。會務由執行委員會設文書、財政、學習、教育、社會、聯絡等股,股長由執委會成員兼任。為體現民主和集體領導,執委會設3名常委,不設正副主席,由3名常委輪流主持日常會務。

首屆執委會成員

有蔡炳坤、黃文華、張江敏、楊望東、陳舉民、梁培基、黃韶、陳增章、許榮枝、曾廣興等;常委為黃文華、張江敏、蔡炳坤等,另設監察委員會,首屆監委有霍東閣(霍元甲之子)、何國榮等。

主要活動

有:(1)組織讀書會,由骨幹分子組成,每組三五人,學習毛澤東《論聯合政府》、《新民主主義論》等著作,兼讀《華商報》、《民眾》、《正報》、《風下》等國內和香港、新加坡出版的進步報刊,武裝思想,提高理論分析和判斷能力。(2)每周舉行時事及哲學座談會,討論或辯論時局熱點問題,探討辯證唯物論哲學理論。(3)建立南化歌詠團,大唱革命歌曲《黃河大合唱》、《延安頌》等。(4)出版《南化旬刊》,由梁培基等編輯。(5)創辦南化補習學校,為創辦正規學校作準備,由黃文化、許榮枝、陳舉民、梁國英等負責,1946年4月16日南化學校正式開學,成為該會最重要和艱巨的任務。(6)借用清華學校樓上4間教室,舉辦國語義務補習班,主要招收華僑職工,傍晚上課,每周3次。1945年11月招生,旋因"萬隆大火"而中斷,到1946年10月開始正式開學。學員人數約200餘名。(7)派遣張江敏、黃文華、蔡炳坤等3位常委到印地華僑廣播時事新聞。(8)聯合愛國進步僑胞通電反對國民黨政府發動內戰和獨裁專制(9)1946年3月25日印尼軍隊撤離前焚燒萬隆南區,造成"萬隆大火"事件,華僑損失慘重,該會積極募捐救濟,在中興旅店(Horel Tionghin)和中平學校設定難民收容所,並開1946年9月開辦難童訓練班,在10月21日正式上課,陳景寅、陳喜良、陳玉涓等擔任義務教員。(10)派陳舉民、張江敏等執委參加領導萬隆中華青年保全團。該團是經印尼軍隊同意,為維護社會治安,保護華僑由土生華僑組成,其副團長兼秘書長為王慶勇。(11)為團結廣大僑胞,不斷擴大發展華僑民主愛國統一戰線,孤立國民黨勢力,為南化學校籌資建設新校舍,該會和學校於1946--1948年積極開展戲劇義演,公演《永久的朋友》、《米潮》、《凱旋》、《升官圖》、《海戀》、《戰鬥里成長》等,並組織歌泳團,人數達百人左右,號稱"萬人歌詠團"。開展演唱活動,赴井裡汶、直葛、北加浪岸、三寶壟等埠巡迴演出。(12)團結和改造萬隆中華總會。戰後萬隆中華總會曾被國民黨勢力控制,南化學會團結萬隆華僑聯合會、萬隆中華青年會、萬隆中華青年總會、萬隆中華民主協會萬隆分會(50)年代初改稱為中華民主黨萬隆支部)土生華僑團體和萬隆華僑婦女協會、萬隆教師公會、萬隆華僑公會、萬隆中華業餘社、萬隆中華戲劇協會等華僑團體及萬隆亞弄公會、萬隆三輪車公會、萬隆長黃公會等於1949年8月成立萬隆中華僑團總會,主席洪載德,副主席房延凌、林仁木等;秘書吳秀德、余繼周、常委霍東閣、楊望東等。並於1950年12月,改造萬隆中華總會,洪載德任主席,房延凌任常委。1951年初,萬隆中華僑團總會在完成其歷史使命後自動解散。(13)積極參加中國、印尼和世界人民的進步和正義事業和活動,支持抗美援朝、參加保衛和平簽名運動,與印尼人民共同舉行保衛世界和平火炬示威遊行;在亞非會議、亞非作家代表會議期間,在祖國政府領導人劉少奇、周恩來、宋慶齡、陳毅、賀龍、劉寧一、楊成武、彭真、郭沫若等以及中國婦女代表團、工會代表團、人大代表團、各種體育代表團訪問印尼期間,積極參加保衛後勤工作;多次參加當地興修水庫、疏通河流鋪設國道等義務勞勸,為促進僑居地經濟建設以及中印(尼)人民友誼的健康發展作出貢獻。

解散

1966年奉命解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