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亞回族陝西話研究》由寧夏人民出版社出版。主要是在深入中亞回民鄉莊進行田野調查的基礎上寫成的,裡面也吸收了中亞東乾學者已有的一些研究成果。這主要是東乾族語言學家楊善新先生在1968年所著的《東乾語的托克馬克方言》(東乾文版)。該書中作者對托克馬克方言(即陝西話)的語音系統,陝西話和甘肅話的比較,中亞回族文學語言的形成,姓氏和外來借詞等方面都作了全面的探討,更為可貴的是該書保留了俄國學者瓦西里·伊萬諾維奇1891年在營盤學校當教員時調查收集下的陝西回族進入中亞不久的早期語言資料。這些資料十分難得,故《中亞回族陝西話研究》在正文後面摘其精要做了原文附錄。此外,還有M·哈桑諾夫1976年收錄下的《回族民人的故今兒》,這是一本陝西回族的民間故事集,裡面保存了非常豐富的中亞回族陝西話的語音和辭彙資料。
基本介紹
- 書名:中亞回族陝西話研究
- 出版社:寧夏人民出版社
- 頁數:366頁
- 開本:32
- 定價:36.00
- 作者:林濤
- 出版日期:2008年5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227037941
- 品牌:寧夏人民
作者簡介,圖書目錄,書籍文摘,
作者簡介
林濤,北方民族大學教授。1941年出生。寧夏中衛市人。現為中國語言學會會員、全國漢語方言學會會員、中國回族學會理事、寧夏語言學會顧問。從教45年,在高校工作期間主要擔任教學、科研和行政管理工作。曾任黨總支書記、系主任、教務處長等職務。教學中主張“知行合一”、注重理論聯繫實際、鼓勵學生創造性思維,成績顯著,被寧夏回族自治區授予優秀教師稱號。科研上致力於寧夏方言和中亞東乾語研究。發表論文近50篇,出版著作和譯作數部,多次獲得省部級社科優秀成果獎勵。代表作有《銀川方言志》(合著)《中衛方言志》《中亞東乾語研究》《東乾語論稿》《中亞回族詩歌小說選譯》《中亞回族的口歌和口溜兒》等。1998年獲國務院頒發的“為社會科學事業做出突出貢獻”的榮譽證書和國家政府特殊津貼。
圖書目錄
第一章 中亞回族陝西話概況
一、中亞回族的形成與發展
二、中亞回族的分布
三、中亞回族陝西村
四、中亞回族陝西話
五、本書所使用的音標符號及有關說明
六、發音合作人
第二章 中亞回族陝西話的語音系統
一、聲母
二、韻母
三、聲調
四、聲韻配合關係
五、聲母、韻母和聲調的配合關係
第三章 中亞回族陝西話同音字表
第四章 中亞回族陝西話與甘肅話的比較
一、語音
二、辭彙
第五章 分類辭彙
凡例
一、天文
二、地理
三、時令、時間
四、農業
五、植物
六、動物
七、建築、房舍
八、用器
九、稱謂、人品
十、親屬
十一、身體
十二、疾病、醫療
十三、服飾
十四、飲食
十五、紅白喜事
十六、日常生活
十七、交際
十八、文化教育
十九、遊戲、娛樂
二十、名物
二十一、稱代
二十二、動作、行為
二十三、性質、狀態
二十四、方位
二十五、數量
二十六、副詞、連詞、前置詞、語氣詞等
第六章 中亞回族陝西話的語法特點
一、詞綴
二、重疊
三、語序
四、動態
五、時態
六、數量
七、幾種特殊詞類
八、特殊句式
第七章 中亞回族陝西話標音舉例
一、兒歌
二、口歌兒
三、猜話(謎語)
四、曲子
五、故今
附錄:《東乾語的托克馬克方言》
參考文獻
後記
一、中亞回族的形成與發展
二、中亞回族的分布
三、中亞回族陝西村
四、中亞回族陝西話
五、本書所使用的音標符號及有關說明
六、發音合作人
第二章 中亞回族陝西話的語音系統
一、聲母
二、韻母
三、聲調
四、聲韻配合關係
五、聲母、韻母和聲調的配合關係
第三章 中亞回族陝西話同音字表
第四章 中亞回族陝西話與甘肅話的比較
一、語音
二、辭彙
第五章 分類辭彙
凡例
一、天文
二、地理
三、時令、時間
四、農業
五、植物
六、動物
七、建築、房舍
八、用器
九、稱謂、人品
十、親屬
十一、身體
十二、疾病、醫療
十三、服飾
十四、飲食
十五、紅白喜事
十六、日常生活
十七、交際
十八、文化教育
十九、遊戲、娛樂
二十、名物
二十一、稱代
二十二、動作、行為
二十三、性質、狀態
二十四、方位
二十五、數量
二十六、副詞、連詞、前置詞、語氣詞等
第六章 中亞回族陝西話的語法特點
一、詞綴
二、重疊
三、語序
四、動態
五、時態
六、數量
七、幾種特殊詞類
八、特殊句式
第七章 中亞回族陝西話標音舉例
一、兒歌
二、口歌兒
三、猜話(謎語)
四、曲子
五、故今
附錄:《東乾語的托克馬克方言》
參考文獻
後記
書籍文摘
第一章 中亞回族陝西話概況
一、中亞回族的形成與發展
中亞回族是中國西北穆斯林的一支。
他們的主體是我國晚清時期西北回民起義軍的後裔。1862年,我國西北地區的回民爆發了一次聲勢浩大的反清鬥爭。起義首先從陝西渭南、大荔一帶開始,接著華州、華陰、長安、藍田、高陵、涇陽、富平、鹹陽等也點燃起了反清鬥爭的烈火,並很快席捲了整個關中平原。清朝政府的地方軍隊遭到了回民起義軍的沉重打擊,西安等重要城市也被起義軍包圍。清廷多次派兵鎮壓,回民起義軍轉戰甘肅(包括今天寧夏)、青海、新疆,經過長達15年的殊死搏鬥,終因寡不敵眾,慘遭失敗。1877-1878年間,起義軍倖存者分三批陸續進入中亞俄國境內。第一批過境的基本上是甘肅籍(包括今天寧夏)回民,大都在伊塞克湖畔的普爾熱瓦斯克定居。第二批是陝西籍回民義軍原部,由白彥虎率領,經納倫到達托克馬克。後來定居在營盤和新渠。第三批移民以陝甘回民為主中,還有一些青海籍的,進入中亞後定居在奧什,後來青海籍回民又遷到江布爾。
1882-1884年,我國新疆犁地區的回民又陸續進入俄國。這次移民是在俄國將搶占的領土“伊犁”歸還我國之後開始的。1881年,俄國將以前搶占我國的伊犁地區歸還我國,一部分伊犁的回民擔心中國會因為回民暴動的事對他進行報復,想遷移到俄國境內。
一、中亞回族的形成與發展
中亞回族是中國西北穆斯林的一支。
他們的主體是我國晚清時期西北回民起義軍的後裔。1862年,我國西北地區的回民爆發了一次聲勢浩大的反清鬥爭。起義首先從陝西渭南、大荔一帶開始,接著華州、華陰、長安、藍田、高陵、涇陽、富平、鹹陽等也點燃起了反清鬥爭的烈火,並很快席捲了整個關中平原。清朝政府的地方軍隊遭到了回民起義軍的沉重打擊,西安等重要城市也被起義軍包圍。清廷多次派兵鎮壓,回民起義軍轉戰甘肅(包括今天寧夏)、青海、新疆,經過長達15年的殊死搏鬥,終因寡不敵眾,慘遭失敗。1877-1878年間,起義軍倖存者分三批陸續進入中亞俄國境內。第一批過境的基本上是甘肅籍(包括今天寧夏)回民,大都在伊塞克湖畔的普爾熱瓦斯克定居。第二批是陝西籍回民義軍原部,由白彥虎率領,經納倫到達托克馬克。後來定居在營盤和新渠。第三批移民以陝甘回民為主中,還有一些青海籍的,進入中亞後定居在奧什,後來青海籍回民又遷到江布爾。
1882-1884年,我國新疆犁地區的回民又陸續進入俄國。這次移民是在俄國將搶占的領土“伊犁”歸還我國之後開始的。1881年,俄國將以前搶占我國的伊犁地區歸還我國,一部分伊犁的回民擔心中國會因為回民暴動的事對他進行報復,想遷移到俄國境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