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邏輯日

世界邏輯日,即每年的1月14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於2019年11月在巴黎舉行第40次大會,將每年的1月14日定為世界邏輯日,以紀念邏輯學家哥德爾(1978年1月14日逝世)和塔爾斯基(1901年1月14日出生)。

基本介紹

節日起源,設立背景,節日意義,各國狀況,國外,中國,節日活動,

節日起源

2019年來自數學、哲學、計算機科學、工程學、經濟學和認知科學等領域的眾多學者和機構聯合發出倡議,以2019年1月14日作為第一個世界邏輯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於2019年11月在巴黎舉行第40次大會,正式將每年的1月14日定為世界邏輯日。
1月14日在世界邏輯史上是一個值得紀念的日子:1901年1月14日塔爾斯基誕生,1978年1月14日哥德爾去世,他們兩位都是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邏輯學家。以1月14日作為世界邏輯日更加具有紀念意義。
世界邏輯日
世界邏輯日
儒略曆凱撒大帝推廣的曆法,從公元前45年一直使用到公元1582年,直至現在,有些地方還在使用)中,1月14日是元旦,是新的一年的開始。“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以1月14日作為世界邏輯日,祈盼人們在新的一年裡能夠更加理性,從而開啟更加美好的新一年。

設立背景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1974年頒布的七個基礎學科中,邏輯學位居其一,另外六個基礎學科分別為數學、天文學和天體物理學、地理科學和空間科學、物理學、化學、生命科學。2019年11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將每年的1月14日定為世界邏輯日。這充分說明邏輯學的重要性日益受到普遍關注。1953年,愛因斯坦在給斯威策的信中指出:“西方科學的發展是以兩個偉大的成就為基礎,那就是:希臘哲學家發明形式邏輯體系(在歐幾里得幾何學中),以及通過系統的實驗發現有可能找出因果關係(在文藝復興時期)。”愛因斯坦所說的西方科學得以發展的基礎正是西方傳統邏輯的演繹與歸納。
人是思考的動物,是理性的動物。思考離不開邏輯,邏輯更是理性的核心。從這一意義上說,邏輯其實是人之為人的標誌性特徵。世界邏輯日的確立可以讓當下某些狂熱追求物質利益的人停下行色匆匆的腳步,冷靜地進行更加理性的思考:個體該如何合理化生存,人類該如何開創更加文明的未來。
可以說,沒有邏輯,就沒有近代科學的產生,更不可能有科學的飛速發展。

節日意義

邏輯學作為基礎的基礎,是所有科學知識體系得以建立和完善的論證工具。人類只要思考就離不開邏輯,審辨思維是進行審辨的標準,其基礎也是邏輯。基於此,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邏輯學列為七大基礎學科之一,教科文組織和國際哲學與人文科學理事會將每年的1月14日設立為“世界邏輯日”。

各國狀況

國外

在整個西方歷史文化的發展進程中,邏輯學不僅是科學的基礎,而且也是整個西方知識體系乃至整個文化的基礎。這個傳統從古希臘開始,一直延續到今天。邏輯學作為整個科學的基礎有其深厚的歷史淵源。

中國

西方邏輯在中國的傳播前後經歷了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為明末至清初,西方傳統邏輯的基本體系構架和以中世紀邏輯為主的部分內容開始傳入中國;第二個階段為清末至民國初期,西方傳統邏輯的完整體系開始大範圍傳入。
目前,專門的邏輯課程在大中國小階段仍較為缺乏,師資隊伍存在一定不足,學生接受邏輯思維訓練相應不夠深入。從國小階段即加強邏輯思維教育,開設全面系統的思維課程,對於打牢人才基礎、應對全球化競爭具有重要意義。
2023年,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研究員陳霞帶來一份《推廣現代邏輯教育、提升科技創新能力、構建自主知識體系》的提案。因邏輯學不僅是科技創新不可或缺的基石之一,邏輯學與和諧社會構建也息息相關。

節日活動

每年的世界邏輯日,面向大眾普及邏輯知識,讓大眾學會在日常生活中推理和說理,有理才能走遍天下,解決“有理說不出、說了傳不開”的問題,促進對話和相互理解,讓邏輯學更好地服務科技創新和社會發展。
2019年1月14日作為第一個世界邏輯日。這得到了世界各地廣泛的回響,很多國家和地區舉行了慶祝活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