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記憶工程

世界記憶工程

世界記憶工程是在1992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發起的。它的目的是實施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憲章中規定的保護和保管世界文化遺產的任務, 促進文化遺產利用的民主化,提高人們對文獻遺產的重要性和保管的必要性的認識。世界記憶工程是世界遺產目錄項目的延續。世界記憶工程關注的是文獻遺產,具體講就是手稿、圖書館和檔案館保存的任何介質的珍貴檔案,以及口述歷史的記錄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世界記憶工程
  • 外文名:Memory of the World
  • 發起時間:1992年
  • 發起者: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 目標:保護,利用,產品的銷售,認識
  • 管理結構:國際諮詢委員會等
目標,管理結構,世界記憶名錄,申報意義,如何申報,三個資料庫,試點項目,亞太區委員會,中國項目,

目標

世界記憶工程(Memory of the World (MOW) )有四個目標,它們不僅同等重要,而且互為補充:
1.保護:採用最適當的手段保護具有世界意義的文獻遺產,並鼓勵對具有國家和地區意義的文獻遺產的保護;
2.利用:使文獻遺產得到最大限度的,不受歧視的平等;
利用;(這裡強調的是利用的民主化,即只要是根據本國檔案法可以開放的檔案文獻,就應該對任何人的利用要求一視同仁,包括外國公民。同時,世界記憶工程強調保護和利用的同等重要性。它們就好比是一枚硬幣的兩面,保護的目的是提供利用,而利用則是爭取政府和社會的支持和獲取資助的最有效的手段);
3.產品的銷售:開發以文化遺產為基礎的各種產品並廣泛推銷;(贏利所得的資金也用於文獻遺產的保護);
4.認識:提高世界各國對其文獻遺產、特別是對具有世界意義的文獻遺產的認識。

管理結構

世界記憶工程建立了以下三級管理結構:
1.國際諮詢委員會;
2.世界記憶工程地區委員會和全國委員會;
3.秘書處
國際諮詢委員會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常設機構,它有10-15名委員和一定數量的觀察員。委員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幹事任命,他們以個人身份參加委員會的工作。中國的委員是香港歷史檔案處的處長朱福強。
國際諮詢委員會負責監督整個計畫,指導計畫的規劃與實施,並就該計畫的任何方面的問題向教科文組織總幹事提出建議。它的主要任務是:
● 評價並選擇進入《世界記憶名錄》的文獻遺產;
● 向建議的項目劃撥資金;
● 批准選為世界記憶工程的非教科文組織資助的項目;
● 籌集資金;
● 從《世界記憶名錄》中除名;
修訂《保護文獻遺產的總方針》
世界記憶工程通過鼓勵建立地區級和國家級委員會來開展活動。迄今為止,全世界已有32個國家建立了世界記憶工程國家委員會。中國世界記憶工程國家委員會是1995年成立的,參加單位有聯合國教科文中國全國委員會(全委會)、國家檔案局、國家圖書館和國家信息情報研究所。國家檔案局副局長、中央檔案館副館長郭樹銀擔任中國世界記憶工程全國委員會的主席。

世界記憶名錄

《世界記憶名錄》收編的是符合世界記憶入選標準的文獻遺產,是世界記憶工程的主要名錄。這份名錄由秘書處保管,通過在線上方式在網際網路上公布。
目前,已分別有43個國家的47項文獻遺產入選《世界記憶名錄》。中國入選兩項:傳統音樂錄音檔案(音樂研究院)和清朝內閣秘本檔(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相對於咱們國家悠久的歷史,數量龐大的檔案文獻資料,這個數字是不相稱的。
世界記憶名錄(分布圖)世界記憶名錄(分布圖)
除《世界記憶名錄》以外,世界記憶工程還鼓勵建立地區和國家名錄。這兩個名錄主要收集具有地區和國家意義的文獻遺產。地區和國家名錄並非在重要性上次於世界記憶名錄,而是保護地區和國家文獻遺產的手段,因為並不是所有文獻遺產都具有世界意義。《中國檔案文獻遺產名錄》就是中國的國家級名錄。

申報意義

對文獻遺產來說,將其列入《世界記憶名錄》會大大提高其地位。名錄的申報工作是提高各國政府、非政府組織、基金會和廣大人民民眾對其遺產的重大意義的認識的重要工具,並且有助於從政府和捐助者那裡獲得資助。
世界記憶工程建立了一個世界記憶基金。各國的全國委員會、各國政府、非政府組織、國際諮詢委員會等都可以提名接受世界記憶基金資助的文獻遺產。資助只能用於保護和使用列入《世界記憶名錄》的文獻遺產,但也有極少量的資金可用於為建議列入《世界記憶名錄》的文獻遺產制定管理計畫。
被列入《世界記憶名錄》的檔案可以使用世界記憶工程的標誌。這個標誌可用於各種宣傳品,包括招貼畫和旅遊介紹等。它將大大提高該文獻遺產的知名度,以及收藏這份檔案的檔案館的知名度。

如何申報

我們將在《中國檔案文獻遺產名錄》中選擇出符合世界意義選擇標準的檔案向國際諮詢委員會提出申報申請。

三個資料庫

世界記憶工程建立了3個資料庫,它們是:
1.失去的記憶:20世紀100多個國家的檔案館和圖書館由於災害而損失的無法替代的檔案文獻。如在兩次世界大戰中被毀或嚴重受損的成千上萬個檔案館和圖書館;在一些國家發生的大規模銷毀檔案的事件。
2.瀕危的記憶
3.目前的活動:該資料庫列出了當前世界各地圖書館正在進行的重大的圖書保護活動。
通過世界記憶工程的網址,我們可以看到該項目的大量信息,不僅可以了解世界記憶工程目前開展的各項活動,還可以連結各國與世界記憶工程有關的網址。

試點項目

目前,世界記憶工程開展了許多試點項目。通過這個項目,我們可以用新的方法和思路來解決文獻遺產的保管和利用問題,可以以夥伴方式開展地區間的合作,來利用某些特殊項目的基金。
● 非洲明信片:一張包含大約3000張1890-1930年間西非經濟共同體國家明信片的光碟。這些非常珍貴的明信片總共有大約5萬張,它們反映了西非國家的殖民歷史。事實上,這些明信片都分散保存在許多國家,主要是歐洲各國。只有通過製作光碟才能把它們“集中”在一起,進行整理並提供利用。
● 薩那手稿:這些手稿是在葉門薩那的大清真寺被發現的。1972年,一場大雨造成了薩那清真寺的部分坍塌。在修復房頂時,工作人員意外地發現了已被隱藏了幾個世紀的手稿。這些手稿都是羊皮紙和一般紙的碎片,主要是“古蘭經”節選。這些手稿對研究當地早期的語言、宗教等都有重要參考價值。這個項目的目的是培訓當地的修復人員和縮微照相人員,幫助他們妥善地保存這些古老的手稿。該項目出版了展示“古蘭經”碎片的光碟,並附有阿拉伯文、英文和法文的說明。除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葉門政府以外,埃及、德國和美國的部分組織也參加了這個項目。
● 埃及明信片:這個光碟是埃及文物部門、巴黎羅浮宮和埃及常駐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代表團合作出版的。這些明信片反映了20世紀埃及的建築和文化和風土人情等。
● 奴隸貿易檔案項目:該項目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發起的,目的是研究奴隸貿易問題給當事國的經濟和政治產生的影響。目前,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國際檔案理事會正在進行可行性研究,將制定一個戰略計畫,以便更好地保存關於奴隸貿易的檔案資料,並通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網站和其他指定的網站向研究人員提供利用。
● 棕櫚葉手稿:這是一個由南亞和東南亞國家共同參加的項目,目的是妥善保管和數位化大約10萬張棕櫚葉手稿。在過去幾個世紀,棕櫚葉一直是這些國家傳統的書寫工具。

亞太區委員會

1997年12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地區分部和中國國家檔案局在中國廈門市聯合召開了亞太地區第一次專家會議,參加會議的除中國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代表以外,還有來自馬來西亞、巴基斯坦、菲律賓和韓國的代表共13人。代表們認為,雖然這項工作對開發中國家非常重要,但亞太地區對世界記憶工程了解很少,還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許多國家還沒有建立世界記憶工程國家委員會。考慮到這個現狀,會議建議成立世界記憶工程亞太地區委員會,以加強宣傳工作,促進世界記憶工程在本地區的開展。
1998年11月,世界記憶工程亞太地區委員會成立大會在北京召開。會議選舉馬來西亞國家檔案館館長為委員會主席,又選舉了三位副主席,分別代表東亞、南亞和太平洋地區。中國國家檔案局副局長、中央檔案館副館長郭樹銀是代表東亞的副主席。委員會的秘書長是香港歷史檔案處處長朱福強,秘書處設在馬來西亞國家檔案館。
亞太地區委員會考慮到本地區有大量檔案處於破損狀態,庫房不足和保護條件差等問題比較突出,建議採取地區間合作,共同解決破損檔案的搶救問題,主要包括:
● 棕櫚葉手稿(印度、斯里蘭卡、尼泊爾、寮國、不丹、泰國)
● 印刷史(中國、日本、韓國);
● 分散在本地區需要搶救的重要膠片;
● 本地區的口述史檔案,包括民間藥方等;
● 自由運動檔案(巴基斯坦印度孟加拉英國);
● 亞太地區電影史。

中國項目

中國傳統音樂錄音檔案
(1997年入選)
中國藝術研究院音樂研究所收藏的中國50多個民族的傳統音樂民間音樂錄音檔案,長達7000小時。其中包括家喻戶曉的民間藝人阿炳創作的傳世名曲。
《世界記憶名錄》證書——傳統音樂錄音檔案《世界記憶名錄》證書——傳統音樂錄音檔案
清代內閣秘本檔
有關十七世紀在華西洋傳教士活動的檔案(1999年入選)
該文獻形成於17世紀中葉,共24件,保存於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這部分檔案系統完整地反映了西洋傳教士在華活動的情況。其核心內容是"湯若望案"歷史上稱"曆法之爭"。
東巴古籍文獻
(2003年入選)
東巴經》是納西族東巴教祭司使用的宗教典籍,世代傳承下來的尚存2萬餘卷。分別收藏於我國的麗江、昆明、北京、南京、台灣,以及美國、德國、西班牙等十多個國家。《東巴經》的內容涉及歷史哲學社會宗教、語言文字,以及音樂美術舞蹈等許多傳統學科,被國內外學術界譽為“古代納西族的百科全書”。《東巴經》由東巴文字寫成。東巴文字有2000多個字元,其源甚古,被稱為“唯一活著的象形文字”。
清代科舉大金榜
(2005入選)
作為中國古代封建科舉制度的標誌性文獻檔案,這些“清朝金榜”均為清代士子通過科舉考試殿試的名單。中國的科舉制度始於隋朝隋煬帝大業元年(公元605年)終於清光緒31年(公元1905年),經歷了1300年的歷史。清代科舉考試每三年一次,遇重大吉慶,加開恩科。清代的科考分童試鄉試會試殿試四個等級,殿試是科考的最高規格,它是由皇帝親自出題對通過了童試、鄉試、會試的貢士們進行考試。殿試的成績榜就是“金榜”。“金榜”是黃紙墨字,書滿漢兩種文字,以皇帝詔令的形式下達。“金榜”分大、小兩種,大金榜加蓋“皇帝之寶”用於張掛,長度一般在15至20米之間,寬為0.8至0.9米之間。小金榜不用印,供皇帝御覽和舉行典禮時宣布名次使用。“金榜”又有文科、武科之分,在清代,文科大金榜張掛於天安門外長安橫街的長安左門,武科大金榜張掛於天安門外長安橫街的長安右門,三天后收回內閣保存。清朝金榜現存有200多份,涵蓋了從康熙6年到光緒29年230多年間科舉考試的殿試成績榜。
“樣式雷”建築圖檔
(2007入選)
樣式雷”為中國清代宮廷建築匠師家族。始祖雷發達(1619~1693),原籍江西。清初,雷發達應募到北京供役內廷,康熙初年參與修建宮殿,被“敕封”負責內廷營造工程。直至清代末年,雷氏家族有六代後人都在朝廷樣式房掌案職務,歷時200餘年,負責過北京故宮北海圓明園頤和園靜宜園承德避暑山莊清東陵西陵等重要工程設計的圖樣繪製燙樣製作,同行中稱這個家族為“樣式雷”。雷氏家族設計製作的建築燙樣獨樹一幟,是了解清代建築和設計程式的重要資料。留存於世的部分燙樣保管於北京故宮。
《本草綱目》
(2010年入選)
本草綱目》1593年金陵版,是迄今中外一切版本的祖本。是由中國明代李時珍(1518-1593)編著的一部藥物學專著,內容涉及醫學植物學動物學礦物學化學等諸多領域。英國生物學家達爾文稱該書為“中國古代的百科全書”。18世紀到20世紀期間,《本草綱目》被全譯或節譯成英、法、德、俄、韓等20多種語言文字,再版100餘次,在世界廣泛流傳,成為西方許多領域學者的研究對象。
《黃帝內經》
(2010年入選)
黃帝內經》版本是公元1339年由胡氏古林書堂印刷出版,為當今世界上保存最早、最完好的版本。《黃帝內經》是中醫學理論體系的奠基性著作,成書於距今2200多年前的中國戰國時期。該書系統總結了公元前2世紀以前中國古代傳統醫學的實踐經驗,揭示出中醫學的生命觀思維方式和認知方法。《黃帝內經》所構建的理論體系和醫療模式至今仍然被傳統醫藥學運用和西方醫學借鑑,是世界醫學和人類文明發展的最好見證。
僑批檔案-海外華僑銀信
(2013年入選)
僑批”通俗的叫法是“番批”,也叫“匯款家書同襟”。“批”在閩南語和廣東話中是“信”的意思,海外華僑寄回家鄉的信或款被稱為僑批。僑批是海外僑胞通過民間渠道及後來金融郵政機構寄回國內、連帶家書或簡單附言的匯款憑證,主要發生地以廣東潮汕、福建閩南地區居多。100多年前,大量國人前往東南亞謀生,當時通信相對閉塞,華僑們只能靠僑批傳音信、寄錢回家。僑批是維繫海外僑胞和國內僑眷的紐帶,也是僑鄉發展的重要原動力。“僑批檔案”包括“福建僑批”和“廣東僑批”兩部分。目前,福建和廣東保存的僑批檔案及相關文獻達16萬件之多,來自廣東三大僑鄉的達到16萬件,包括潮汕僑批10萬餘件、五邑僑批4萬餘件、梅州僑批1萬多,福建僑批數量僅萬餘件,但保存時間跨度長,獨具閩南特色,是“僑批檔案”的主要組成部分。有一種說法是,僑批檔案,廣東看數量,福建看精品。僑批具有真實性、唯一性、不可替代性、罕見性和完整性等特點,作為珍貴的民間文書,有別於一般書信,它涵蓋僑鄉與世界各地的政治經濟文化交流信息,融匯中外商貿往來、郵傳驛遞金融匯兌等方面的歷史記錄,是未經後來人刻意雕琢的史信,被盛讚為中國“20世紀的敦煌文書”。
元代西藏官方檔案
(2013年入選)
“元代西藏官方檔案”共有22份珍貴的元代歷史檔案。這些珍貴的元代檔案文獻大致年代為1304年至1367年。其中有4份文檔是用八思巴文書寫的元代皇帝給西藏地方寺院、官員等的聖旨,是元代中央政府與西藏地方政府之間來往的重要文書檔案之一。由於八思巴文是曾在元代輝煌並流行近百年之後逐漸從人們的視覺和意識中消失的文字,到目前,紙質版八思巴文檔存世極為稀少,西藏自治區檔案館保存至今的這4份紙質八思巴文檔案對元代時期與西藏地方政府關係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將起到舉足輕重的依據作用。其他18份藏文鐵券文書形成年代大致為公元1304年始到公元1367年止,其內容多為當時地方政權所有者為其管轄的官員、寺廟下發的文書,包括薩迦法王法旨,帕竹王的一部分文書。這些檔案文書保存完好、發掘並向世人展示它的歷史文化價值,將對元代西藏地方政權變化、經濟發展水平等方面提供極高的研究價值。這22份珍貴的西藏歷史檔案是西藏自治區檔案館館藏檔案的極少部分,是從整理出的近一百萬件檔案中挑選出來的年代較久遠、價值較高的西藏歷史檔案。
南京大屠殺檔案
(2015年入選)
1937年12月13日,侵華日軍攻占南京,在此後的一個多月時間裡,血腥屠殺30多萬手無寸鐵的平民與放下武器的士兵,製造了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在國際史學界,南京大屠殺與奧斯維辛集中營、廣島長崎核爆並稱為二戰史上三大慘案。
這是公正的結論,有利於更好保護南京大屠殺歷史。”11組南京大屠殺檔案,全部為記錄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的第一手史料,具有毋庸置疑的權威性、真實性和唯一性,對於研究當年歷史具有極為重要的價值。
2014年3月,國家檔案局以世界記憶工程中國國家委員會的名義,正式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記憶工程秘書處遞交了《南京大屠殺檔案》提名表。檔案具體由中央檔案館、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遼寧省檔案館、吉林省檔案館和上海市檔案館、南京市檔案館和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聯合申報。
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9日發布的訊息,教科文組織世界記憶工程國際諮詢委員會第12次會議決定,將中國申報的《南京大屠殺檔案》正式列入《世界記憶名錄》。
甲骨文
(2017年入選)
日前,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網站發布訊息,我國申報的甲骨文順利通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記憶工程國際諮詢委員會的評審,成功入選《世界記憶名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