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學視野中的浙江文學:世界文學與浙江小說創作

世界文學視野中的浙江文學:世界文學與浙江小說創作

《世界文學與浙江小說創作》為《世界文學視野中的浙江文學》之一,該系列共由4部著作構成,它們分別是:《世界文學與浙江小說創作》、《世界文學與浙江散文詩歌戲劇創作》、《世界文學與浙江文學批評》、《世界文學與浙江文學翻譯》。這部《世界文學與浙江小說創作》是本課題的研究成果之一。該著作對世界文學與魯迅、許傑、魯彥、許欽文、郁達夫、茅盾、施蟄存、穆時英、徐訏和余華等20世紀浙江作家的小說創作進行了主要論述,對相關作家進行了概要論述。《世界文學與浙江小說創作》的作者是王福和和黃亞清。

基本介紹

  • 書名:世界文學視野中的浙江文學:世界文學與浙江小說創作
  • 出版社:浙江大學出版社
  • 頁數:272頁
  • 開本:16
  • 定價:52.00
  • 作者:王福和 黃亞清
  • 出版日期:2013年1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308101424
  • 品牌:浙江大學出版社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文摘,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世界文學與浙江小說創作》運用比較文學影響研究的理論,立足世界文學的大螢幕下,對20世紀的浙江小說創作進行了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視野下的全方位的回顧、反思和梳理。主要涉及了許傑、魯彥、許欽文、魯迅、郁達夫、茅盾、施蟄存、穆時英、徐訏和余華等作家及其作品。

作者簡介

王福和,男,漢族,1954年生,山東壽光人。中國比較文學教學研究會副會長,浙江省文史研究館館員,浙江工業大學人文學院教授。從事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的教學與研究,出版《比較文學新論》、《比較文學原理與實踐》、《比較文學基礎》、《比較文學讀本》、《比較文學原理的實踐闡釋》(第一作者)、《世界文學與20世紀浙江作家》(主編)、《新時期比較文學的墾拓與建構》(主編)、《穿越比較文學的世紀空間》(主編)、《大學比較文學》(主編)、《比較文學研究》(執行主編)等著作和教材,發表比較文學、世界文學和影視文學領域的學術論文數十篇。
黃亞清,女漢族,1971年生浙江餘姚人。浙江工業大學中國現當代文學研宄所副教授。從事中國現當代文學及比較文學的教學與研究。參與《世界文學與20世紀浙江作家》、《走向開放與創造》、《大焱文學與武俠小說》等的編著,發表現當代文學、影視文學領域的學術論文十餘篇。

圖書目錄

第一章走向世界的浙江小說創作
一為表現人生而做
二冒險者、破壞者、前驅者
三追求“向內轉”的藝術
第二章許傑、魯彥、許欽文的小說創作與世界文學
一鄉土記憶下顯克微支的牽引
二精神分析學的選擇
三莫泊桑“一生”的呼應
第三章魯迅的小說創作與世界文學
一獨異個人的“摩羅”精神
二悲涼人生的啟示
三感悟“羅生門”的“故事新編”
第四章郁達夫的小說創作與世界文學
一從“多餘人”到“零餘者”
二“自敘傳”與“私小說”
三抒情詩的延長
第五章茅盾的小說創作與世界文學
一社會道路的探索
二現實主義的選擇
三《艾凡赫》情結下的歷史思索
第六章施蟄存的小說創作與世界文學
一透過“西窗”看世界
二心理分析小說的嘗試者
三受其影響,又擺脫影響
第七章穆時英的小說創作與世界文學
一革命小說之白眉
二頹廢舞者的感傷
三無軌獨白的意識流實踐
第八章徐訏的小說創作與世界文學
一奇幻的異域風流
二弗洛伊德的人性啟迪
三超越現代主義的文化苦旅
第九章余華的小說創作與世界文學
一溫暖和百感交集的旅程
二川端康成教會了我如何寫作
三卡夫卡使我更像余華
參考文獻
後記

文摘

著作權頁:



弗洛伊德認為精神的原初過程具有幻覺的性質,提出幻覺來自於受壓制的欲望,或者與受壓力事件相關的記憶,非正常的幻覺,是自我防禦的一種手段。《慘霧》以“我”的視角敘述故事,不僅冷靜地審視了原始習俗的殘酷,同時也表現了香桂在宗族械鬥的夾縫中的惶惑和恐懼心理,香桂同時存在的對立衝動或情感,正是弗洛伊德所謂的“矛盾心理”中指涉的既愛又恨的情感,由此見出了許傑對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學說的初步嘗試。特別是通過人物的幻覺,將械鬥前“甜蜜的情話”和械鬥中“陰森森的白刃”整合,渲染了香桂無意識深處的恐懼心理。《大白紙》中也有類似的幻象,香妹在昏迷中與情人被反縛沉潭的幻覺,應該是她被壓制的意象——耳聞目睹的沉潭印象暗示下的一種驚懼心理。到同樣審視鄉土陋習的《賭徒吉順》中,通過各種幻想、幻覺及心像的流變,勾勒出人物精神世界中多重衝突,更富有精神分析的藝術色調。其他如《深夜》、《和平》以及《督辦署的候差員》,從不同的角度和側面,描寫了軍閥混戰造成的社會動亂。許傑很少正面描寫戰爭,而是著重於戰爭狀態下人們精神和心理的深刻變化。在揭露社會黑暗和表達對農民的同情方面,依然有著早期人道主義思想的深刻影響;但在表現手法上,卻更多傾向於基於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學注重潛意識活動的技巧運用。
同時,在許傑鄉土小說中,與其他同時期的鄉土作家不同的是,他涉及了農村鄉民被壓抑的情慾和性慾的表現。中國幾千年封建文化的發展,已經形成了一套堅固的規範,主要是針對女性的“存天理,滅人慾”的約束所形成的集體“無意識”,極大地壓抑了人的性慾本能。“五四”以後,雖然知識分子竭力張揚一種自由解放的精神,並將婦女解放納入性解放的重要對象,但這種影響更多局限在知識分子自我或都市的青年男女中,農村依然很難感受到性愛解放的自由。許傑的成就,應該在於用淡化了的故事情節,借用弗洛伊德關於“力比多”的闡述,勾勒出農民無意識中被壓抑的性本能。“力比多”被認為是人生命的一種內驅力,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學理論中一個最基本的概念之一,最初指尋求快感的性慾能量,它迫使性慾望通過軀體和精神活動表現出來;它潛伏在無意識中,受到外在的道德和習俗的壓迫,並千方百計尋求滿足,一有機會就通過各種途徑表現出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