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不異論(梵Bhedabheda vada),亦稱“異同說”、 “二而不二論”或“有差別與尤差別論”。是古代印度吠擅多派行學理論。最旱由跋達羅衍那在《梵經》中提出。認為梵與我之間既一致又不一致,即梵與我在木質上一致,是全體與部分‘蘊涵與被蘊涵的關係;但在形式上相異,梵是永恆的、不被創造,我則被非水恆的器官所局限,被梵所創造。
嗣後薄斯伽羅(Bhaskara,約9世紀)以有神論注釋《梵經》,將大神(梵)與靈魂(我)的關係比喻為海與浪,二者無差別又有差別。不一不異論與“差別不二論”的基本區 別在於梵演化為靈魂和物質世界的情況不同。不一不異論認為梵具有多種能力,可真實地轉化為靈魂和世界;差別不止論認為靈魂和世界是由梵的非顯現狀態逐步過渡到顯現狀態。12世紀尼姆帕爾格(Ninlbarka)又提出二不二論,認為梵具有不同的形式,可轉化為靈魂無數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