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關沱茶

下關沱茶

沱茶是雲南茶中相當古老的製品,早就暢銷省內外。現代形狀的雲南沱茶創製於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是由思茅地區景谷縣所謂“姑娘茶”(又叫私房茶)演變而成現代沱茶的形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下關沱茶
  • 產地:雲南
  • 形狀產生於: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
  • 原名:姑娘茶
  • 記載歷史:明代(1368—1644)
  • 經典商號:永昌祥
綜述,簡介,產自,沖泡方法,創製發展,風花雪月,追溯起源,月餅形,四大商幫,松鶴牌,沱茶集團,大事記,相關榮譽,

綜述

簡介

雲南沱茶,創製於雲南下關,故又名下關沱茶。產制歷史悠久,早在明代(1368—1644)謝肇制的《滇略》一書中有“士庶用皆普茶也,蒸而團之”的記載。

產自

清代末葉,雲南茶葉集散市場逐漸轉移到交通方便、工商業發達的下關。下關永昌祥、復春和等茶商改團茶製成碗狀形沱茶,經昆明運往四川省重慶、敘府(今宜賓)、成都等地銷售,故又稱敘府茶。下關沱茶選用雲南省臨滄、保山、思茅等30多個縣出產的名茶為原料,其初制工藝經過人工揉制、機器壓緊數道工序而成,形如碗狀,造型優美,色澤烏潤顯毫、香氣清純馥郁。湯色橙黃清亮、滋味醇爽回甘。常飲具有明目清心,提神養顏,抑菌治病之保健作用。在國外,人稱“減肥茶”、“美容茶’、“益壽茶”。在中國,下關沱茶與雲南白藥、雲煙被譽為“滇中三寶”。
下關沱茶 07003下關沱茶 07003
大理地處滇西要衝,“茶馬古道”和“蜀身毒道”於此交匯,在商貿通道上構成了交叉型和雙邊型的商業文化,使大理成為中原、東南亞、南亞、西亞文化的交融之地,正是茶馬古道和蜀身毒道的文明,使大理成為了“站在亞洲文化十字路口的古都”。大理不僅區位優勢明顯,更有獨特的氣候條件,享譽中外的下關沱茶就產於大理市下關。

沖泡方法

1、選壺:壺的選用最好是續溫力強的、稍大(比喝烏龍時大約兩三倍),會比較好些。
2、置茶量:下關沱茶怎么泡?控制茶量是相當重要的。
3、沱茶:細水高沖的降溫會減免酸味,但是如果風味沒了,降溫也失去本來需要的風味。
4、沱茶適時出湯:以第二泡衝出香味為例,第三泡沖沸水,隨便就好,除非一定需要很高的溫度。
5、沖泡後的沱茶:在壺中留點水之後,開蓋大約半分鐘到一分鐘再把蓋子蓋上;比較重的澀味、苦味、酸味等的潽洱,開蓋,壺口沒有蒸汽時,用手指壓壺身,若溫度不會太燙手指可以摸五秒以上,再將壺蓋蓋上。壺中留點水,主要讓沖泡出的東西溶解在水中;溫度要控制,因為這是主要的沖泡。
6、緊結茶性:在緊結茶中(沱、餅、磚),沖泡到某一泡後,會整個散開一般,緊結茶將他抖散容易出現一些該濃稠的不夠濃稠、刺激性的味道反而容易跑出。
7:茶湯風味問題:在風味問題,一定要提一下。依上述的說法,風味,好象是控制濃度的問題,事實上,要將那種濃稠的底泡出,需要“浸泡時間”。

創製發展

風花雪月

下關沱茶產地位於終年積雪的蒼山之麓,碧波蕩漾的洱海之濱,這裡常年清風吹拂,泉水甘洌,有著名的“風花雪月”四景,是加工精製茶葉的理想環境。
馬背沱茶馬背沱茶
下關沱茶普洱緊壓茶類,凹面看像厚壁小碗,凸面看似小圓麵包,其外觀精巧,曲線玲瓏。其加工演變過程源於明代的“普洱團茶”和清代的“女兒茶”,1902年由下關”永昌祥”商號成功定型,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

追溯起源

可以從史料記載中窺見一斑。明代謝肇浙《滇略》卷三中有“士庶所用,皆普茶也,蒸而團之”的記載,說明當時已有普洱團茶的生產了。清代阮福《普洱茶記》載:“小而圃者名女兒茶,女兒茶為婦女所采於雨前得之,即四兩重團茶也。”清人張泓《滇西新語》亦說:“普茶珍品,則有毛尖、芽茶、女兒之號。女兒茶亦芽茶之類,皆夷女採制,貨銀以積為妝資,故名。”從清代的史料中可以看出女兒茶的各種特徵:
①鮮葉採摘時間(雨前);
②重量(四兩重,約合125克);
③形狀(團茶);
④製作時的散茶用料(芽茶,僅次於毛尖的珍品普洱茶);
⑤名稱的由來(少女將這種自己採制的高檔普洱團茶賣出後,積攢私房錢,用作購買出嫁時的嫁妝)。由此可見,到了清代則更具有下關沱茶的加工雛形了。

月餅形

與下關沱茶量為接近的是“月餅形”團茶,此茶由景谷縣私人茶坊製作,於1900年運銷下關後並且在下關製作,又稱“景關茶”。“永昌祥”下關茶廠在原有形狀上加以改進,既吸取了“月餅形”團茶的小巧和便於運輸,又充分考慮到了防止團茶因過厚而內生霉變,以及在運輸貯藏過程中的後發酵因素。我們現在所看到的這種小碗臼形下關沱茶的最大設計特點是:能使團茶在有限的空間內儘可能地增大表面積。如此精巧的設計,既保證了緊壓團茶良好的透氣性,防止團茶園過厚而內生霉變,又增大了團茶凹凸面與空氣的接觸,能有效地促進其緩慢地有氧自然發酵過程,對生料團茶的後發酵十分有利,能使其長期貯藏,歷久彌珍。這一經典的創新設計於1902年完成,既秉承傳統,又啟迪未來,對往後的雲南沱茶蜚聲海內外產生深遠的影響。

四大商幫

下關沱茶的創始人為大理喜洲“四大商幫”之首的嚴子珍(鎮圭),他於1902年與江西商人彭永昌、北城商人楊鴻春合資創立了“永昌祥”商號。在國內主要做滇藏。滇川貿易,在國外主要做滇緬、滇印貿易。其經營方針是:滇茶銷川藏;川絲銷緬;緬棉銷滇;滇藏藥銷川。主要靠長途販運,調劑餘缺獲利。
永昌祥的下關沱茶一經問世,很快在滇、川、藏等地打開銷路,其他商家見沱茶利厚可圖,紛紛投資經營,下關一時成了眾商家角逐沱茶的大戰場。在抗戰結束前,下關有大小十八家茶廠,其中,以永昌祥、茂恆、復春和、成盛、洪盛祥等商號開辦的茶廠規模較大。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永昌祥在商戰中穩紮穩打,力挫群雄。該號的“松鶴牌”沱茶不僅非常重視質量,而且促銷、防偽方式新穎。如:在一定批量的沱茶中,都可找到附有一根標有商標的金黃色絲帶的沱茶,顧客每積足十根絲帶,便可到經銷店換取一斤茶葉。

松鶴牌

在四川,“松鶴牌”下關沱茶備受推崇。陳邦賢伯勉齋隨筆)記載:“在四川一帶飲茶之風盛行,以沱茶量多,沱茶又以下關的沱茶為量上品。茶味頗濃,顏色呈金黃色,而且耐泡。”(雲南通史長編》記載:“全川人士,盛稱永昌祥下關沱茶,村鎮茶肆,亦以其名標榜。”沱茶產於下關卻在四川出名,純屬有絛。在川、滇方言俗語中,人們習慣將團塊狀的固形物稱為“坨”。起初,永昌祥下關茶廠生產的普洱緊壓茶主要有:主銷四川敘府(今宜賓)沱江流域的“碗臼形”和銷往康藏的“帶柄心臟形”兩種規格。以銷區定名,前者稱為“敘府莊茶”,後者稱“緊茶”。由於下關“敘府莊茶”銷川後,經沱江水沖泡,色、香、味俱佳,當地人為了表達對此茶的珍愛,遂將“沱江水”與“下關茶”進行文化聯繫,雅稱之為——“沱茶”。“坨”與”沱”,一宇之改,使人們在品嘗下關沱茶時很自然的聯想到下關茶的清香,回味起沱江水的悠長。時至今曰,四川一直是下關茶的主銷區,當地愛茶者仍對其情有獨鐘,無不與茶文化的傳承有關。除產品質量過硬外,永昌樣在經營中十分注重誠信,一諾千金。特別是與藏胞交易中,相互承諾,一年半載中不立字據卻從不失信,因此深受藏胞信任,在商界中贏得了尊重。下關沱茶3次榮獲省優產品稱號,國家質量銀質獎和世界食品金冠獎,被授予“中國茶葉名牌”稱號;1996年10月在法國巴黎榮獲第十屆產品質量歐洲金獎。

沱茶集團

雲南下關沱茶(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前身為雲南省下關茶廠。該廠創建於1941年,位於雲南最大的緊壓茶加工中心和茶葉集散地——大理市。這裡風景秀麗,氣候宜人,蒼山洱海優良的生態環境,大理地區悠久精湛的制茶技藝,為下關沱茶的優良品質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1994年改制為“雲南下關茶廠沱茶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通過國企改制成為股權多元化的股份制企業“雲南下關沱茶(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現為農業產業化國家級龍頭企業和國家扶貧龍頭企業,國家邊銷茶定點生產企業和原料儲備企業。
下關沱茶(百年慶)下關沱茶(百年慶)
公司產品包括各種緊壓茶、綠茶、特種茶、袋泡茶等共四大類100多個品種,其中創製於1902年的“松鶴牌”下關沱茶,是擁有百年歷史的知名品牌,從上世紀八十年代起先後三次榮獲國家質量銀質獎,三次榮獲世界食品金冠獎;被評為“中國茶葉名牌”,首批“雲南省名牌產品”等30餘項省部級以上榮譽;1997年經批准認證為中國綠色食品,2005年取得有機產品認證證書。下關沱茶集團公司產品出口歐美、俄羅斯、韓國、馬來西亞等國家及台、港、澳地區以及全國20多個省(市、自治區),享有良好聲譽。2002年,“松鶴”牌下關沱茶通過了國家質監總局“國家原產地標記產品註冊”。2003年,公司獲ISO 9001:2000國際質量體系認證,“松鶴”牌下關沱茶榮獲“雲南省著名商標”。

大事記

1941年,雲南下關沱茶(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為雲南省下關茶廠始建
1941年春,雲南中國茶葉貿易有限公司和蒙藏委員會合資興辦 “雲南中國茶業股份有限公司康藏茶廠”
公司圖公司圖
1948年4月改名為“雲南中國茶葉貿易股份有限公司新康藏茶廠”。新中國建立以後
1950年4月人民政府接收了新康藏茶廠,將其更名為“中國茶業公司雲南省公司下關新康藏茶廠”,後又相繼改名為“中國茶業公司下關茶廠”、“雲南省下關茶廠”。
1995年,經雲南劃分企業類型領導小組、雲南省經貿委審核批准,下關茶廠被劃型為中一型企業。

相關榮譽

所生產的雲南下關沱茶連續四次評為“雲南省優質產品”;連續多次獲“國家質量銀質獎”,並獲國家級名茶、 “中國茶葉名牌”、雲南省首批名牌等榮譽稱號;外銷的下關沱茶獲省優、部優產品稱號,三次獲“世界食品金冠獎”;雲南下關磚茶、沱茶袋泡茶、蒼山雪綠茶、感通茶分別獲 “雲南省優質產品”、 “中國茶葉名牌”、 “第十屆產品質量歐洲金獎”、“雲南省名茶”等稱號。公司優質產品率達80%以上。產品年產銷率達98%以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