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關沱茶製作技藝

對下關沱茶基本製作流程的介紹,同時介紹了下關沱茶的基本特點與歷史背景。

基本介紹

  • 項目名稱:下關沱茶製作技藝
  • 主題詞:緊壓茶,傳統技藝,大理市
  • 認證級別:省級
  • 項目分類:傳統技藝
  • 國家:中國
  • 起源時間:明代
  • 認證時間:2009年
  • 認證批次:第二批
  • 申報地區:中國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
簡介,歷史淵源,基本內容,基本特徵,瀕危狀況,保護措施,形狀,材料,製作技術、方法或過程,工具,

簡介

下關沱茶是有悠久歷史的一種緊壓茶,因創製於雲南省大理市下關,故名下關沱茶。下關沱茶是白族人民創造的十分典型的傳統技藝,是中國數千年來傳統制茶技藝中製作緊茶方法的典型代表,具有較高的歷史、文化、工藝和經濟價值。
下關沱茶由明代的“團茶”演變而來,以雲南大葉種曬青茶作為基本原料,經毛茶拼堆、篩選、揀剔、半制品拼配、稱茶、蒸茶、袋揉、壓製成型、乾燥、包裝等10餘道工藝製作而成,多為手工操作,蘊含著豐富的具有地區特徵的技術知識。
雲南下關地處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整個雲南地區空氣濕潤,四季溫和,日照時間長,適於茶葉生長,具備良好的茶葉種植條件,是我國著名的產茶地區之一。

歷史淵源

沱茶歷史悠久,明代的《滇略》一書有:“士庶所用,皆普茶也,蒸而團之。”的記載,為沱茶的早期形式,1902年,大理喜洲白族商幫永昌祥在下關開設第一家茶葉精製加工廠,加工緊茶和餅茶。標誌著沱茶工藝的誕生,現整整一百餘年。20世紀60年代後逐漸採用新技術,並用部分機器代替手工操作,但傳統手工技藝在關鍵步驟中仍有保留。
下關沱茶的製作是白族人民創造的一門特殊技藝,已有百餘年的歷史。長期以來,白族人民用這種技藝生產產品通過著名的“茶馬古道”源源不斷地輸送到滇西北、西藏和四川等地,滿足了各族人民的生活需要,特別在藏胞中影響極大,在100多年來的各民族友好往來中發揮過十分重要的作用。沱茶的產品也曾深刻地影響著當地人民的生活和文化,雲南、西藏和四川等地的各族人民生活習俗、民間信仰、民間傳說等仍與之有密切的關係,歷史記載也十分豐富,具有重要的民間文化價值。

基本內容

下關沱茶傳統技藝流程中的7個重要步驟:
原料配製:下關沱茶是以上等“滇青”毛茶為原料,選料是沱茶加工的前提,也是保持傳統風格和質量的關鍵。1955年以前,甲級沱茶以鳳山春尖、勐庫春尖和大山茶拼配。1955年以後,沱茶原料以高檔春茶1-4級為原料。
篩分:根據沱茶半制品的要求,每批按照加工計畫進行篩分。毛茶通過篩分、風選和複製後分為頭蓋、二蓋、底茶等,沱茶蓋茶使用的頭蓋、二蓋茶必須白毫顯露,條索肥碩油潤。提取蓋茶以後,其餘茶胚除副腳茶外,按照底茶品質要求,全部拼入沱茶底部。
揀剔:經篩分複製後的半制品,分級、分號口下交揀剔。揀剔工序必須對篩分的半制品茶進行嚴格抽查,凡口次不清的茶葉一律退回上道工序返工。對於蓋茶,必須揀出黃梗、老梗、白梗、紅梗及其他非茶類夾雜物。對於底茶,揀出老梗、白梗、黃葉和發酵葉及其他非茶類夾雜物。
稱茶和蒸茶:沱茶的稱工必須嚴格按底、蓋茶的比例稱量。以後再倒入甑里蒸茶。現已改用蒸汽鍋爐蒸茶。
揉捻和壓製成型:沱茶揉制要保持清潔、柔軟、無破漏。沱茶揉制工倒茶要勻整,將袋口收齊,滾圓繞道後打結,做到鬆緊適度。壓工做到壓制端正,對不端正的及時剔除。
定型和脫袋:壓制好的沱茶放到涼茶架上冷卻定型,製品隨時保留在涼茶架上50個以上,防止解袋過熱,影響定型或破損。
乾燥和包裝:傳統的乾燥方法是把蒸揉好的沱茶,重疊擺放在茶盤上,讓其自然晾乾,耗時較長。現已把冷卻後的半制品送到乾燥室乾燥。以後再進行包裝。包裝必需端正、緊結。特級沱茶和一級沱茶製作工藝與上相同,僅在原料拼配級別上有差別。

基本特徵

下關沱茶的傳統生產工藝分原料配製、篩分、揀剔、稱茶和蒸茶、揉捻、壓製成型、定型、脫袋、乾燥、包裝等步驟。工藝不算複雜,僅十餘道,然而卻是中國少數民族地區緊茶傳統技藝的代表。在加工中,採取“細茶精製,粗茶細制,精提淨取”的原則,形成了加工工藝的獨特風格。其中,壓制工藝是技術關鍵。在1953年以前採用雙手揉成,既費時又費力,後改為木凳壓制,凳上有凹凸槽模,運用扛桿原理進行壓制,以後在布袋內冷卻,等定型後解開布袋。置於木框上晾乾,完成壓制過程。這些技藝的傳承主要靠手口相傳,憑長期實踐經驗和體會才能掌握。

瀕危狀況

由於下關沱茶傳統制茶工藝是手工勞動,費力費時,成本費用較高。所以,新中國成立後,不斷引進新技術,勞動條件和技術水平都有改善。技術的革新,多種現代化的機械正在不斷取代傳統的加工器具和方法,雖然改變了過去用石墩、鉛餅、木槓桿壓茶的歷史,降低了生產成本,但在某種程度上會對傳統技藝的傳承形成不利影響,使過去長期的經驗和方法的傳承面臨危機。

保護措施

為了保護這一珍貴的傳統技藝,作為項目保護單位的雲南省下關沱茶(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近年來採取了許多保護措施:
第一是保留重點技藝,劃定傳統技藝保護區。
第二是對傳統技藝進行調查摸底,訪問老工人,收集、整理傳統技藝資料,建立檔案,開展下關沱茶和茶文化的系統研究,投入經費近5萬元。
第三是在下關沱茶廠建立了下關沱茶博物館,收藏、陳列沱茶的各類工具及其相關圖片,展示沱茶的各種工藝流程,用現代聲光技術模擬沱茶的傳統技藝生產場景。

形狀

形如碗狀

材料

下關沱茶是以上等“滇青”毛茶為原料。

製作技術、方法或過程

下關沱茶的傳統生產工藝分原料配製、篩分、揀剔、稱茶和蒸茶、揉捻、壓製成型、定型、脫袋、乾燥、包裝等步驟。

工具

揉茶盆、竹篩、壓茶凳、沱茶壓模、沱茶蒸具、涼茶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