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蜀林場

下蜀林場

下蜀林場創建於1925年,當時是江蘇省立第一高級農業學校實習林場,位於江蘇省鎮江市句容境內,為南京林業大學東南大學交通學院實習林場。面積66.ha。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下蜀林場
  • 所在地:江蘇鎮江句容
  • 森林面積:314.4ha
  • 森林覆蓋率:超過90%
自然環境,氣候條件,地質情況,歷史發展,

自然環境

在鎮江句容寧鎮山脈東段的武岐山、空青山南側,有一處占地4876畝,擁有上千種植被,被稱作“綠翡翠”的地方。這裡光照充足、水源豐富、林木蔥鬱,東西走向寧鎮山脈似天然屏障,讓北風和西風難以長驅直入,為林木生長提供有利的天然環境。這裡就是我校實習基地——下蜀林場。林場森林面積314.4ha,其中林業用地298.9ha,省級公益林261ha,森林覆蓋率超過90%,全場共有活立木蓄積量19099m3。
下蜀林場
林場
場內的天然林以櫟類(麻櫟、栓皮櫟、白櫟、短柄枹櫟、銳齒槲櫟、茅栗等)次生林為主。並雜有化香、楓香、黃連木、刺楸、朴樹、櫸樹、榔榆、黃檀、響葉楊、山槐、三角楓、五角楓、野漆樹、鹽膚木、皂莢、野柿等落葉樹種,以及冬青、枸骨、石楠、烏飯樹等常綠樹木。林下灌木主要有:茶條、八角楓、枸骨、胡頹子、牛奶子、滿山紅、六月雪、白鵑梅、芫花、山胡椒、短穗竹、水竹等;藤本植物有:紫藤、野葛、千金藤、青藤、木防已、木通、絡石、金銀花等;林下常見草本植物有:闊葉麥冬、天門冬、海金沙、百部、玉竹、黃精、太子參、明黨參、紫參、桔梗、紫花地丁、地榆、夏枯草及白茅等禾本科植物;還有陰生的蕨類和苔鮮等低等植物。
場內天然和人工引種栽培的木本植物有72科、279種;其中有珍貴的樹種和竹種:馬褂木、楸樹、金錢松、葵花松、檫木、南京椴、黃桿京竹、金鑲玉竹、人面竹、黃桿烏鋪雞竹、花毛竹、紅殼竹。草本植物72科258種。

氣候條件

林場屬北亞熱帶季風氣候區,氣候特點是:乾濕寒暑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水熱資源豐富,具有發展林業生產的良好條件。
下蜀林場
氣象站
據句容縣(市)氣象站和林場多年觀測資料,年平均氣溫為15.2℃,極端最高氣溫為39.6℃(1961年),極端最低氣溫為一16.7℃ (1955年)。歷史最早初霜10月27日,最晚終霜4月16日。平均無霜期233天。日平均高於10℃的植物生長期為226天,總積溫4859.6℃。年平均日照2157小時,日照百分率為4%。年平均降水量1055.6mm,但年際變化較大,最多年份達1408.3mm(1962年),最少為425.2mm(1978年),降水以夏季最多,其次為春季和秋季:年平均空氣相對濕度79%。各月平均風速2~3m·s,最大風速超過20m·s,春夏兩季多偏東風,秋冬兩季多東北風。初雪日期最早為11月20日,最遲在3月27日。

地質情況

全場可分為低山、丘陵和谷地三種地形。場內武岐山最高峰海拔377.8m,空青山322.6m;丘陵區一般100m左右;谷地75m。相對高差302.8m,地形起伏不大,屬低山丘陵區。
下蜀林場面積雖然不大,但所見地層和地面物質較為複雜,以下是林場地質狀況:
新生代:現代沖積層,分布於丘間谷地。
坡積及洪積層,分布於山坡及山麓間,有石礫。
第四紀下蜀層沉積物,黃褐色有紅色粘質、深厚、底部有鐵錳結核及灰色斑紋且往往上覆坡積物,本區大部分由此構成。
中生代:白堊紀——第三紀侵入岩,多屬中性岩類,極易風化,大饅頭山頂部新場部及武歧山、空青山的南坡有成片分布。
侏羅紀象山層,多為砂岩,較易風化,大饅頭山北坡成帶狀分布。
古生代:二疊紀船山、棲霞灰岩,前者灰白質純,後者灰黑,零星分布於武岐南坡,山腰下部,石炭紀烏相系(五通系),多為石英質砂岩,堅硬不易風化而構成山脊。多分布於武歧山、空青山頂部及山腰中部。
志留紀——高家邊層,棕綠、灰綠色砂頁岩,含泥質、灰質,層理面含白雲母,易風化,氧化後鐵質侵染而顯黃棕色。

歷史發展

下蜀林場創建於1925年,當時是江蘇省立第一高級農業學校實習林場,面積66ha(公頃)。1937年改為南京林業大學前身中央大學農學院實習林場,隨後抗戰爆發,學校內遷四川重慶,林場無人管理,森林全部被日寇破壞。抗戰勝利後,1946年夏恢復建場,受中央大學農學院森林系領導,當時受社會、經濟等多種條件限制,林場有名無實。
1949年解放後,改為南京大學農學院實習林場,1951年土改時,收進武岐山和空青山廟產246.6ha,逐成現有土地面積,1952年院系調整後改為南京林學院下蜀林場。1956~1959年,學校準備另找大林場作實習林場,故將下蜀林場上交省林業廳,由省林業廳撥交鎮江市句容縣林場管理。
下蜀林場
林場大樓
1959年冬,又將下蜀林場收回。文革期間,改稱南京林產工業學院下蜀林場,1984年改稱南京林業大學實習林場
自從1959年以來,學校對林場建設十分重視,林學系及森林工程系、經濟管理系的本科學生,每年都到林場實習;碩士生和博士生到林場開展科學研究,撰寫論文;許多學科的教師到林場進行試驗研究,使林場真正成為不可缺少的教學、科研和生產基地。
自從2009年以來,東南大學交通學院道路橋樑與渡河工程專業每年都在下蜀林場進行短學期道路勘測設計課程設計,在原有林場消防道路的基礎上模擬勘測並設計出幾段公路。下蜀林場見證了南京林業大學與東南大學的深厚友誼。
下蜀林場
下蜀林場
林場是重要的大學生實習基地和科學研究基地。全年共接納大學生實習18000餘人次,正在研究的國家級科研項目有九項:1.“長江三角洲城市森林生態系統定位研究”;2.“江蘇下蜀國家級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站;3.“優質抗逆生態與珍貴用材樹種新品種選育”;4.“鵝掌楸種間基因漸滲及對鵝掌揪遺傳系統的影響”;5.“生態林抗逆植物材料篩選與快繁技術研究”;6.“國家級銀杏種質基因庫的建立和良種選育”;7.“楸樹珍貴用材林培育關鍵技術研究與示範”;8.“竹資源優良品種選擇與育種技術研究”;9.“觀果海棠引進與繁殖推廣”。
“十二五”期間,下蜀教學科研基地發展建設的目標是:以保護基地區域內生態系統為基礎,以建設開放型、多功能、教學實驗實習基地為重點,以生態長期定位觀測與珍稀資源植物保育研究為特色,積極開展學術交流和森林生態旅遊活動,實現保護、教學、科研、生態旅遊的有機結合。把基地建設成為高水平、高質量、多層次、具有南林顯明特色的教學示範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