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環境變化
距今約2.5-1萬年,全球氣候進入末次冰期的最高峰,冰川擴張,
海平面下降到比現在低100多米的位置。
亞洲與北美間的
白令海峽成為陸橋;
日本列島、
朝鮮半島南端及
台灣島與大陸相連,
中國北方經歷了第四紀以來最寒冷的時期。面對惡劣的氣候和變化了的環境,人類要繼續生存繁衍下去,就不得不面對嚴酷的客觀現實,發掘聰明才智,充分調動各種潛能和創造力,主動而勇敢地適應新的生態系統,由此而相應產生了新的文化:典型細石器工業。這個時期,整箇舊大陸幾乎同時普遍出現了成熟的細石器工藝,使得舊石器時代打制石器的技術達到了頂峰水準,同時也孕育著農業文明,亦即隨之而來的“新石器革命”。
中國這一時期的細石器工業主要分布在華北地區,重要遺址有山西
沁水下川、
蒲縣薛關、
吉縣柿子灘、丁村77:01地點、
榆次大發、
陽高神泉堡、河北
陽原縣的虎頭梁和籍箕灘。構成細石器工業的主體是用嫻熟的間接打製法和壓製法普遍製作形狀規整、用途專門化、精美細小的複合工具,刀耕火種的原始拓荒農業也在這時出現。
下川遺址
山脈多以寒武奧陶石灰岩為主,故漏斗、豎井、洞穴等
喀斯特地貌發育很好,下川就是一個南北長4.5公里,東西寬2公里的山間盆地,舊石器遺址散布於盆地邊緣,因下川附近最為豐富而被命名為“下川文化”。文化遺物埋藏在二級階地上部的亞粘土層里,70年代初發現並作過多次發掘,收穫頗豐,地質時代為晚更新世晚期,絕對年齡距今24000——16000年。
石器類型
下川文化的石質遺物包括細小石器和粗大石器兩大類,但文化的主體是以黑色
燧石製造的大批類型複雜的細石器。在初級產品中,雖然直接打擊法產生的普通石片仍占絕對多數,但壓製法的產物——錐狀石核、柱狀石核、楔狀石核、漏斗狀石核以及與之相應的大量細石葉代表了下川文化先進的石器工藝。在加工石器方面,除繼承了傳統的石錘直接修整方法,還出現了大量壓製法產品。工具的類型有琢背小刀、雕刻器、尖狀器、錐鑽、石鏃、石鋸、石核式石器和各種式樣的刮削器。這裡還有不少小石葉和細石葉,完整者很少,大多數截斷了一頭或兩頭,其目的是為了作刀片使用,把這些截斷的小刀片連續地鑲嵌在骨把或木把上,使彼此接口平齊,減少間隙,便成為一件鋒利而實用的骨刀、骨匕首或骨矛頭。這是出現在舊石器時代末期,盛行於中石器時代和新石器時代的先進的複合工具。1973年,在
甘肅省永昌縣鴛鴦池
新石器時代墓葬中發現了仍然鑲嵌著細石葉的骨刀和骨匕首,便是截斷的細石葉用於複合工具的實物鑿證。結合石鏃、扁底三棱尖狀器的發現,證明下川文化的主人已經普遍使用複合工具,從而促進了原始生產力的大發展。石鏃標誌著弓箭套用於狩獵活動,它可以安全地縮短人與獵物之間的距離,大大增加了獵獲量,“弓箭對於蒙昧時代,正如鐵劍對於野蠻時代和火器對於文明時代一樣,乃是決定性的武器”,“由於有了弓箭,獵物便成了日常的食物,而打獵也成了普遍的勞動部門之一”。總之,下川的細石器因材施用,工序明確、製作精細、形制規範。從功能上考察,這些工具可以從事狩獵、採集、收割、加工木器、加工皮革、穿孔、切割、雕刻、製衣等多種形式的生產活動。
粗大石器在下川文化中雖然比例較小,但有兩類工具引人注目,一類是研磨盤,粗砂岩製成,表面因長期研磨而下凹,這件石器使我們想起新石器時代的石磨盤,雖然形狀有別,而功能應該是一致的,是用來加工植物種籽或穀物的工具。另一類是錛狀器,外形呈三角形、舌形和梯形,底面平坦,頂面較隆凸;一端寬厚,陡直單向加工,是錛狀器的工作刃;另一端縮窄減薄,用於裝柄,其功能與現今木工的錛相同,類似的工具在榆社盆地、河北省虎頭梁、籍箕灘、孟家泉等舊石器晚期遺址中均有發現。三角形錛狀器在中原新石器時代及以後幾乎絕跡,而在歐洲、非洲、日本等新石器文化中屢有發現,令人驚奇的是朝鮮半島和東北延邊至今仍在使用類似的鐵質錛,被當地人稱為“手錛”。上述現象為探索區域性文化演變、文化傳播及中外早期文化交流提供了珍貴資料。同時還表明大量錛狀器的出現以及用於劈裂木材的楔形析器的認識,使森林伐和拓荒從此具備了規模化作業,進而預示穀物種植的可能出現以及真正的木器加工業和木結構建築的誕生。
代表遺址
山西境內與下川文化同時或關係密切的文化遺存還有幾個分布區:
汾河流域:已發現地點有古交市石千峰,榆次大發和襄汾丁村77:01地點。細石器文化內涵同下川一致,但77:01地點時代略早於下川,為距今26400±800年。既有下川細石器工具類型,又包容了“丁村文化”特色,含三棱大尖狀器、斧狀器、雙陽面石刀、石球等。
黃河流域:分布於呂梁山西麓和黃河東岸。已知遺址為蒲縣薛關、吉縣柿子灘和山西西北部若干採集點。這個區域代表性的器物有楔狀石核、船底形石核、長型雙尖尖狀器、卵圓形弧刃刮削器。部分長型石器及軟錘、指墊法加工與河套地區水洞溝文化有不少相近之處。
桑乾河流域:陽高神泉堡遺址群含豐富的細石器文化,文化內涵與年代與其下游不遠的虎頭梁文化一致。
上述細石器遺存除丁村77:01地點與下川遺址外,其餘時代為舊石器時代晚期之末,或者已進入新石器的時代範圍,絕對年齡大致在距今1——1.5萬年之前,隨著磨製石器和陶器的出現,農業正式崛起之後,細石器工業在中國北方漸漸地走向衰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