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圓墩遺址位於雲龍山東側坡地上,20世紀50年代調查發現,範圍面積不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下圓墩遺址
- 類別:古遺址
下圓墩遺址位於雲龍山東側坡地上,20世紀50年代調查發現,範圍面積不詳。
下圓墩遺址位於雲龍山東側坡地上,20世紀50年代調查發現,範圍面積不詳。文物歷史出土器物均為陶器,有龍山文化的泥質灰陶豆、紡輪、黑陶壺、黑陶罐等殘片;東周時期的幾何印紋硬陶,紋飾有繩紋、回紋、網紋、折線紋、方格紋等。遺址...
下湖墩遺址是泰順百丈鎮交溪烊村境內遺址。[下湖墩遺址]在泰順百丈鎮交溪烊村北下湖墩山上,範圍約1500平方米, 1988年11月發現。遺物有石斧、石鑄、石刀和陶片等。石斧、石鑄,器體較厚重和粗大,兩面略呈弧狀,橫剖面呈橢圓狀,製作粗糙,器表面打制後略加琢磨,唯刃部精磨。陶器,多為泥質夾砂陶,呈...
寺墩遺址,位於中國江蘇省常州市天寧區鄭陸鎮三皇廟村,占地面積約7.64平方千米,為新石器時代晚期崧澤—良渚文化遺存主體中心聚落考古遺址。寺墩遺址整體布局相似於玉琮展開平面,南北長約1000米,東西寬約900米,中心為一人工堆砌而成的橢圓形土墩,高出地面約20米;中心台地及外圍均有一周河道環圍,並有縱橫河道...
大墩子遺址突出附近地面約4.3米,為一漫坡狀的土墩,其範圍因邊沿受淤,平面近圓形,直徑約250米,占地面積5萬平方米。文物遺存 大墩子遺址文化層距地表較淺,基本上去掉表層20多厘米厚的耕土,就能露出新石器時代的文化堆積層。文化堆積層較厚,平均在2-5米,先後發掘出6000餘件器物和554座墓葬。出土10件彩陶...
抬飯墩遺址,位於淮安市金湖縣,江蘇省人民政府第八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新石器時代遺址。遺蹟簡介 抬飯墩遺址位於金南鎮(金湖縣轄鄉)抬飯村繆大莊南300米,1984年第二次文物普查時發現。遺址為圓形土墩,墩高近4米,直徑約80米,總面積約7000平方米,文化層厚度約2米。該遺址的保護對研究淮河流域人類聚落的...
在綽墩遺址中部原有一南北長70米、東西寬30米、高6米左右的土墩,據《崑山縣誌》記載:唐玄宗時宮廷藝人黃番綽擅長“參軍戲”,死後葬在這裡,故名綽墩。文化內涵 綽墩遺址文化內涵從下至上依次為馬家浜文化、崧澤文化、良渚文化和馬橋文化,另有唐宋時期遺存。馬家浜文化時期聚落,分作業區(即稻作農業區)、...
《惠來縣誌》載:圓墩村的山區澗旁。附近有優質瓷土,有豐富的燃料資源。這裡遺存大量瓷片遺址。圓墩村是革命根據地。1928年古大存、彭湃及其夫人許玉磬到過此地;同年黃紹就,黃陳娘等同志在新德庵成立農會,配合紅軍攻打甲子鎮、葵潭鎮。紅軍後方醫院曾設於村側湳池肚。黃陳娘等九十六位英雄兒女長眠於這片熱土上...
從2007年開始的武進區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中對前墩遺址進行複查,發現前墩遺址存在遺址面積不斷縮小的情況。前墩國小已經搬離,墩南部已被剷平,新建一座工廠,工廠占地東西長50米,南北寬30米,對土墩破壞較大。文物特徵 前墩遺址地處村外的平原田間,中部是一直徑約為60米的圓形土墩,高出地面約3.5米。武進在...
唐朝墩古城遺址,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昌吉回族自治州奇台縣,地處天山東段博格達山與古爾班通古特沙漠之間東西交通要道之上,始建於唐貞觀十四年(640年)前後 ,至14世紀逐漸廢棄。唐朝墩古城遺址東牆隨河道自然地勢修築,北、西、南三面城牆呈直線布局,平面近長方形,東西寬約341米,南北長約465米,面積約16萬平方...
1993年,由新疆文物考古所與法國科學研究中心315研究所合作,對克里雅河流域的喀拉墩遺址和圓沙遺址進行了長達三年考察。清理了喀拉墩遺址的一座佛塔和兩座小佛寺,並在克里雅河下游塔克拉瑪乾沙漠腹地發現了漢代以前的墓葬群。發掘出3~4世紀的佛寺遺址,出土了數片石膏質、繪有交腳、跏趺坐佛像的壁畫。喀拉墩遺址...
銀洞坑銀礦遺址位於月湖鄉銀洞村內爐自然村圓墩山上,周圍星棋羅布八個礦冶遺址,洞口皆朝東北向,大小不等,深淺不一,或深十餘米,或深七八米,洞壁上猶可見石英礦脈。明代浙江的銀場主要分布溫州和處州(今麗水)兩地。明景泰之前,溫州的場局在平陽。景泰三年(1452)後,以平陽的義翔三都六里和瑞安的五都...
謝晉元故居,位於廣東省梅州市 蕉嶺縣新鋪鎮尖坑村方塘子,占地面積1080平方米,其中建築面積675平方米,背靠圓墩岌,是一棟沙灰瓦木結構的平房。房屋結構為三幢面兩門樓,俗稱“三幢屋”。門樓分別為“儒林第”、“荊樹居”,內有2個天井,2個廳堂,21個房間,1個巷道把3幢屋相連線。屋門前有個405平方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