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五屯街道

下五屯街道

下五屯街道是貴州省興義市所屬的城區之一,位於興義市中部偏北,設立於2003年,同年,興義市人民政府下五屯街道辦事處成立。

下五屯街道是興義市打造現代化大都市的重要成員之一,興義市人民政府下五屯街道辦事處在“著力開拓新城區,穩步改造老城區,保護山城特色,創造優美生態城市”目標的指引下,以天然的山水和文化優勢,努力將下五屯打造成集旅遊現代服務業工業、居住、商貿、娛樂、餐飲等一體化的現代花園式城區

興義市下五屯街道現轄莊園、永康、景家屯、科佐屯、壩佑、高卡、納山7個社區、村,分布有漢、布依、苗彝、回等民族群體,現轄區面積51.1平方公里,耕地面積9641畝。

興義市下五屯街道與黃草街道坪東街道興泰街道桔山街道豐都街道萬峰林街道敬南鎮七舍鎮白碗窯鎮等9個鎮(街道)接壤,是通往南部片區14鄉鎮(街道)的必經通道,也是通往廣西、雲南兩省(區)的交通要道。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下五屯街道
  • 外文名稱:Xiawutun Subdistrict 
  • 別名:下五屯
  • 行政區類別:街道
  • 所屬地區:興義市
  • 下轄地區:莊園社區、永康、景家屯等
  • 電話區號:0859
  • 郵政區碼:562400
  • 地理位置:貴州省興義市中部
  • 面積:51.1平方公里
  • 方言:興義話
  • 氣候條件:冬無嚴寒,夏無酷暑
  • 著名景點貴州醇景區萬峰林
  • 機場興義萬峰林機場
  • 火車站:興義站、興義威舍站
  • 車牌代碼:貴E
發展建設,資源情況,歷史沿革,

發展建設

作為興義市城市中心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各級政府的領導下,全辦幹部職工努力奮鬥,先後建成了峰林大道、文化路、西南環線、景峰大道等城市主幹道和莊園路、公園北路、文教1路、2路和平橋路、鳳凰路、景苑路、永康路、商業路等支道,下五屯未來城市發展的主幹已初步形成。
下五屯街道

資源情況

興義下五屯轄區內屬亞熱帶山地季風濕潤氣候,具有低緯度,高海拔氣候特點,冬無嚴寒,夏無酷暑,雨量充沛,光照充足,熱量條件好,雨熱同季,雨旱季明顯。
興義下五屯街道奇香園興義下五屯街道奇香園
境內旅遊資源富集,始建於清嘉慶年間,民國初年貴州督軍、省長劉顯世和游擊隊軍司令、滇黔邊務督辦劉顯潛故居;20民國初黔軍總司令王電輪將軍故里;全省最大盆景基地—陽光盆景園;黔西南州最大石景園—八百羅漢石景園。
下五屯街道是通往國家4A級風景區——萬峰林萬峰湖及風景名勝區——泥凼石林雲湖山的必經通道。 下五屯山水迷人,風光旖旎。境內有二獅山,在新屯和科佐屯之間,茂樹濃蔭、蔚然神秀,中有一小山,狀宛如球,被當地人稱為“雙獅戲繡球”;馬鞍山,在納吉,其顛雙峰,形似馬鞍,惟妙惟肖。筆架山,在壩佑,三峰相連,中峰高立,左右略低,形如筆架,因此得名。壩佑境內,還有靈跡山池,當地俗稱“高卡龍潭”,《興義府志-諸泉》載:靈跡山池在高卡後,山半有洞,高6米,池在洞內,水深淺,約1米,游魚可數;登上筆架山,從上俯視,碧碧水茵茵,到寨內,捧水品嘗,甘醇可口;普戛山上,但見兩山相連處,有梯田一片,西來的高卡河水從山下伏流而出,上有小橋,渾然天成,巧奪天工,固有“天生橋”、“橋橫三畝”、“橋上三斗種”之說。
興義下五屯街道奇香園興義下五屯街道奇香園

歷史沿革

下五屯,物華天寶,人傑地靈,是軍功封襲的屯地,地名最早見於《興義府志》。明代,稱“花閣五屯”,屬黃坪營;清代,花閣五屯直屬興義府。
明代以前,下五屯人煙稀少,十分荒涼。為了開闢疆土,明朝皇帝朱元璋調北征南,在洪武16年對南方實行改土歸流,屯田開發,調來的人戶平時為農,戰時為兵。
下五屯境內為黃姓、景姓、劉姓和王姓等,其先人皆屬於以軍功封襲來到下五屯。他們從發達地區帶來先進的思想觀念,秉承尊師重教的優良傳統,致力於興義教育,不斷培育新人,使下五屯成了人才輩出的地方。據不完全統計,下五屯有名人學者如保衡、李儒清、劉燕山等20餘人,留學國外19人,革命烈士6人,一等功臣2人,全國先進3人,省部級勞模1人。這些人中,有3人被授以上將軍銜,為此,當地又有“一寸土一寸金,一壩走出三將軍”的說法。
翻開歷史,到清嘉慶3年,興義建置,清政府撥花閣五屯屬縣,有433個屯寨。下五屯屬於左右里,左里屯寨45個,右里屯寨23個;民國期間,有屯寨18個。當年,為了加強管理,繁榮地方經濟文化,清政府在下五屯、上五屯設定交易市場,以子午為場期,並統一稱之為“花閣五屯”。民國初年,國民政府對下五屯進行區域規劃,下五屯屬於第二區,稱“永康鎮”。
建國後,改“永康鎮”為“永康鄉”,屬環城區;1954年,設下五屯區;1956年,轄下五屯、豐都、桔園、坪東4個鄉;1958年,下五屯區改為下五屯人民公社。1962年,設下五屯區工作委員會;1984年,撤銷人民公社,設鄉鎮,下五屯區轄下五屯、桔山、坪東、納灰、安章、洋坪、壩佑、豐都。當時,境內有興義名優產品“大紅袍”和粉條、建築、養豬、運輸及糧油等產業。
1992年撤併建,撤銷下五屯區,建立下五屯鎮。2003年,設立興義市下五屯街道辦事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